- +1
“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落地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一直是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重镇。近年来,在声乐学科带头人廖昌永的引领下,上海音乐学院打造出中国声乐艺术的学术高地,取得了不少成果。
9月7日,上海音乐学院揭牌成立“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聘任廖昌永为主任。中心将集中表演、创作、理论、史学研究等学科力量,构建中国声乐学科体系,与世界声乐艺术对话。

创作方面,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作者青主,就曾任国立音专(上音前身)教授,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刘雪庵等上音历史有名的人物,也以创作声乐作品闻名。表演方面,周小燕、喻宜萱、郎毓秀、蔡绍序、斯义桂等上音校友,都是中国声乐艺术与声乐学科建设的拓荒者与奠基人。
5年前,廖昌永开始着眼于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的梳理。很快,一个包含理论家、作曲家、歌唱家和钢琴家的团队被组建起来,专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
在廖昌永看来,20世纪的中国,没有任何艺术形态像声乐这样深入人心,拥有如此广大的听众人群,并且介入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文化生活当中。
“建立声乐艺术的中国学派、演出自己的民族歌剧,是周小燕先生等老一辈声乐艺术家的梦想。”廖昌永说,中国声音艺术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如今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去做。例如,如何借鉴并确立一套中国声乐学科的科学训练方法,编订具有中国声乐特色的教材,确立中国声乐人才评价标准等。
“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计划从史学梳理、委约创作、录音出版、展演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完成构建中国声乐艺术的学科体系的目标。
中心将创刊《中国声歌》学刊、出版《中国声乐艺术研究论丛》丛刊和《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唱片集;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国声乐艺术》高峰论坛;举办学术音乐会、专题展览,并以委约研究课题、委约创作、特聘研究人员等方式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研究中心”也将在上海音乐学院揭牌成立,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阎惠昌被聘为主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