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若开之痛|昂山素季的抉择:宁得罪西方也不当“全民公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虞群
2017-09-13 07:3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近日,位于缅甸西部的若开邦,因以“罗兴亚人”闻名于世的若开穆斯林族群与缅甸政府军及当地佛教民众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造成上千人员伤亡,大量平民外逃,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缅甸执政党“民盟”领袖、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则被西方舆论批评其态度“近乎冷血”而备受关注。难道她的态度能够阻止这一切发生吗?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不难发现,昂山素季或许也有她的“难言之隐”。

若开冲突持续升级

“罗兴亚人”是指居住在缅甸西部若开邦的穆斯林。有关“罗兴亚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接受较广的一种说法是,英国殖民者是罗兴亚问题形成的始作俑者。当年英国在统治缅甸后,从东印度地区招募大批劳工进入缅甸,从此他们世代生活于此,便是“罗兴亚人”。二战时期,“罗兴亚人”沦为英国维持对缅甸殖民主义统治的工具,与反殖民统治的若干地区的佛教徒结下冤仇。此后,缅甸政府认为罗兴亚人有分离主义倾向,因此从1962年起至今,缅甸政府一直将“罗兴亚人”视为“非法入境”的孟加拉人,称之为“宾格里”(意为“孟加拉族裔”)。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缅甸国民待遇,而且缅甸政府对他们的各方面活动也进行了严格限制。

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罗兴亚人”选择逃离缅甸,前往孟加拉、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等邻国。但各邻国内部问题众多,尚且自顾不暇,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也经常拒绝接受前来投靠的“罗兴亚人”。因此,关于运载“罗兴亚人”的船只无法靠岸,最终导致船倾人亡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

近年来,“罗兴亚人”与若开邦佛教徒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直到两周前冲突到达顶峰,迅速成为国际社会聚焦的一大热点。8月25日,若开邦约30处警察哨所和一处军事基地遭受武装分子袭击,多名军警及政府人员丧生。自称为“若开罗兴亚救世军”(ASRA)的“罗兴亚人”武装组织声称对此负责。缅甸政府军立刻展开“反恐行动”,对该组织进行清剿。战事不仅造成数千栋民舍遭毁,更是造成包括数百平民在内的1000多人死亡。而且,大量“罗兴亚人”为逃避战乱,纷纷越境逃往孟加拉。联合国难民署估计,至今已有近30万人逃入孟国境内。

另据CNN报道,“若开罗兴亚救世军”通过推特宣布,从10日起单方面停火一个月,并呼吁缅甸政府军暂停军事行动,以使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得以安全运送物资,但此项呼吁并未得到缅甸政府任何回应。        

西方舆论怒怼昂山素季

本次若开邦冲突将缅甸民盟领袖、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推到了国际舆论的风暴中心。在西方国家眼中,这位由他们苦心孤诣费尽心血培养出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却表现得“近乎冷血”。她不仅未对缅甸军方的“残酷”的“种族清洗”和“大屠杀”进行谴责和制止,而且还反复为缅甸政府的行为站台背书,甚至指责一些NGO组织为“恐怖分子”提供援助,“为虎作伥”。

昂山素季的表现完全背离了作为“西方民主价值观捍卫者”的“光辉形象”。于是,西方媒体开始对昂山素季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深深地透露出对昂山的极度失望。部分加拿大民众还集体签名,要求加政府收回曾授予昂山素季的“加拿大荣誉公民”称号,一副“恩断情绝”之象。

不少伊斯兰国家也加入了对昂山素季的批评阵营,尤其以土耳其和马来西亚为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直指缅甸正在发动“种族灭绝”,他指责有关方面“在缅甸的大屠杀前保持沉默”。马来西亚外长公开表示他对昂山素季的不满。而在雅加达、伊斯兰堡等地的缅甸大使馆门前,愤怒的伊斯兰民众踩踏昂山素季照片以发泄不满。马尔代夫则暂时中断了与缅甸的贸易往来,以示警告。

同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在推特上发文,对“罗兴亚人”的遭遇表示谴责,她呼吁昂山素季也“做出同样的表态”。另一位诺奖得主、南非退休大主教图图则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达对缅甸境内正在发生的“种族清洗”的担忧和痛心,呼吁昂山素季为“罗兴亚人”、为正义和人权发声。

然而,昂山素季似乎并不买账。她不仅在Facebook上表示,“缅甸政府已经对若开邦所有民众给予了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保护”,而且她还以土耳其副总理在推特上发布“抹黑”缅甸政府的不实照片为例对国际舆论的批评进行了反击。她表示,“这种虚假信息只是歪曲事实的冰山一角”。这样的表态再次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愤慨,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发起了一项集体签名,以呼吁“褫夺昂山素季诺贝尔和平奖”,目前签名人数已近40万。截至现在,针对昂山素季的舆论鞭挞不仅仍未平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换位思考”或有答案 

诚然,缅甸若开邦正在发生的战乱是一场灾难。不少无辜平民流离失所,甚至罹难身亡,令人惋惜。国际社会需要迅速行动起来,推动缅甸若开邦的民族和解,尽量避免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正如一些文章所质疑,昂山素季需要为此事承担全部责任吗?

对于若开邦正在上演的人道主义灾难,昂山素季真实想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作为一名曾经数次入狱的“民主斗士”,深谙失去自由之苦楚,其内心深处必定存有对“罗兴亚人”起码的怜悯与同情。但是,除了保持沉默,她又能做什么呢?在整场事件的过程中,从缅甸政府至普罗大众,几乎“异口同声”,显示缅甸主体社会在此问题上达成空前一致。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可以理解昂山素季的“两难困境”。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之所以得以执掌政权,所依靠的正是主体社会中的每一位民众手中的选票。因此,作为国家领袖,昂山素季必须坚持认定“罗兴亚人”为非法入境的异乡人,因为这是缅甸法律所明文规定。1982年,缅甸政府颁布《缅甸公民法》,明确将“罗兴亚人”划分为非法入境的孟加拉人。如果昂山素季响应外界呼吁,谴责政府军警进行“种族清洗”,那她无疑会立刻成为缅甸的“全民公敌”。那样一来,她所苦心经营的缅甸转型与国家民族和解便会重新陷入困境,对于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昂山素季只能也必须选择顺应主流民意,视“罗兴亚人”为非法入境者,与若开邦佛教徒民众保持统一战线。

而“民盟”执政一年多以来,政绩不彰,不仅经济发展乏善可陈,而且其所重点推进的全国民族和解也是收效不显,导致民众对于政府产生了一定的不满情绪,各少数民族武装割据势力亦对与政府谈判逐渐失去兴趣。昂山素季虽然曾经表态,如果民众不满她的政绩,她可以辞职。但是,作为一位有着政治抱负的政治家,毋庸置疑,她更希望能够“以时间换取空间”,争取形势向有利于民盟执政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缅甸和平与发展。而这一切,如果失去缅甸军方的合作与支持,是绝无可能的。

外界普遍认为,敏昂莱总司令对于军队强有力的控制,令昂山素季在重大问题上必须高度重视军方的立场,甚至执行军方的决策。这也可以解释,在若开邦冲突事件中,昂山素季为何甘愿做“背锅侠”?那是她有苦说不出。

退一步说,“罗兴亚人”曾经充当英殖民主义者的打手,对若干邦佛教徒大打出手,在缅甸反英国殖民主义斗争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二战时期,“罗兴亚人”也曾作为英国抵抗日本的先锋队。而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当年正是寻求与日本合作,共同对抗英人。作为昂山将军之女,昂山素季对于“罗兴亚人”的态度,亦不难理解。

同时,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也令昂山素季及缅甸民众对西方倍感失望。缅甸民众对西方国家与昂山素季领导下的缅甸之间的经济合作有着过高的预期,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而当缅甸内政出现问题时,西方国家反而祭出“诺贝尔和平奖”和“捍卫人权”的大旗,令昂山素季不得不背负道德束缚,接受“道德拷问”。但昂山素季清楚地认识到,她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缅甸主流社会的支持,而非西方世界的摇旗呐喊。因此,在危机面前,她宁可得罪西方国家,也必须做出如此的选择。

正如昂山素季自己所说,她只是一位“政治人士”,而非特蕾莎修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