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许福闳:思想政治应和专业相结合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7-09-15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编者按】首届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终身荣誉奖”揭晓,共有10位建国以来长期在公共政治课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本市资深专家学者获此殊荣。澎湃新闻拟发布“终身荣誉奖”获奖学者系列稿件,本文为华东理工大学原文法学院院长许福闳篇。

许福闳

许福闳1932年12月出生在天津,14岁时跟随在金陵大学读书的哥哥到了南京。此时抗战已经胜利了,他通过南京的新华书店、《新华日报》,对共产党有了初步了解。1947年许福闳来到上海徐汇中学读书,与两个同学一起组织读书小组,读《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活动被校方知晓,由于徐汇中学是教会中学,所以他被勒令退学。1947年底,许福闳转入麦伦中学(现继光中学),“麦伦中学被称为‘上海学生的民主堡垒’,从30年代开始到解放战争时期,该校地下党员已经超过200人。”1948年底,许福闳在麦伦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许福闳的父亲许大纯在抗战时期是国军的一名少将,抗战胜利以后他弃政从商,在上海搞对外贸易,家里住的房子是原来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一座花园洋房。为了迎接解放,当时上海地下学联唯一的一部手摇油印机就由许福闳负责,印制宣传材料。“后来地下党组织又决定在我家画毛主席像和朱总司令像,这两幅画像有两米高,两个画家在家里画了半个多月才完成。”这期间许福闳的父亲去了香港,他自己也不能住在家里,由他的母亲为两位画家提供食宿。

上海刚一解放,在麦伦中学读高二的许福闳参加“南下服务团”,随军一路南下福州。进到福州以后,组织分配许福闳到福建省委办公厅工作。从1949年10月到1954年10月,许福闳在省委办公厅做过文书、档案、秘书工作,“主要工作是接电话、写简报、听汇报、做会议记录。在这五年当中,这些老的革命领导同志,他们的思想作风对我的教育是很大的。”

1954年10月,许福闳被调到福建师范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做院长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起草文件及教务工作。1955年,复旦大学开办马列主义研究班,由苏联专家和国内的哲学专家授课,组织上通知许福闳准备考试。“之前没有接触过马列主义,只是接触过教学行政工作,完全没有底子。我就找了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了一下,还看了一些文章就参加考试了。可能因为平常我还是比较注意社会科学的,就那么录取了。”

1955年复旦大学研究班共有三个班,许福闳所在的哲学班有40几人,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在这里,许福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那个时候苏联专家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胡曲园教授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和外国哲学史。”许福闳回忆道,“胡教授对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非常熟悉,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就用一个小卡片,从头讲到尾。后来我的毕业论文还是胡老指导的。还有他的夫人陈桂如教授,她是第一个翻译列宁的唯物论、经验批判论,她给我们讲自然辩证法。”

1957年研究班毕业,许福闳回到了福建。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除了在院长办公室工作以外,他开始在哲学研究室兼职教哲学。到1960年底,许福闳的工作重心全部转到了哲学教学上。在这段时期,福建师范学院搞哲学试点,许福闳和一位助教分别到生物系、数学系,与学生们同吃同住,讲授哲学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份试点总结还作为一份会议材料,在1964年全国第一次政治理论工作会议上分发给与会代表。

“文革”中,由于在上海的“地下党”经历以及出身问题,许福闳在福建师范学院政教系第一个被贴了大字报。从1967年2月份开始,被隔离了四年,后被抽调到福建各地函授讲学。1976年的1月,许福闳调至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终于和分别了18年的妻子团聚。他的妻子董孟华和他一样,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二人相识于1955年的复旦大学研究班,1958年结婚。

“文革”后,理论上也需要“拨乱反正”,许福闳参与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工作。“1978年开始上海组织重新编写哲学教材,由交大的叶敦平牵头,那么我也参加了,她(指董孟华)也参加了。1981年,国家教委要恢复马列主义四门理论课,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当时抽调了五个人去修订哲学部分的教学大纲,我是其中之一,编写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修改版)》。当时编写这个教材是以艾思奇的那一本《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突出一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概就是这样。”此外,1986年,许福闳还进入国家教委组织的六人小组,参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要点》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他参与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印制了上千万册。

编写教材的同时,许福闳最关注的还是学生,所以一直坚守在思政课教学的第一线。“搞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注意的就是要深入同学。深入同学不是解决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而关键是要看各种社会思潮对他们的影响。”许福闳强调,“要把各种意识形态里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以及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趋同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其他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要给予辨析。”

社会科学系首届政治学干部专修科毕业典礼

【访谈部分】

澎湃新闻:您教授了40余年的马列主义思政课。在您看来,思政课教育这几十年来有哪些比较显著的变化?

许福闳:从教育方式上来说,我觉得过去偏重于灌输理论、观点。现在强调不要灌输,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他们用一些思想方法去面对现实、分辨是非。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80年代以后越来越突出“中国特色”的内容。很多东西都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比方说对经济的看法吧,过去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这是很普遍的看法。提出搞市场经济以后,我们也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也有激发人动力的一面,当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所以在价值观上我们要加以引导,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应该通过马克思主义加以“净化”。

市场经济是要追求利润的,不可能完全限制,但是要引导学生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能有“唯利是图”的思想。再一个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思想应该怎么样发扬。这都是很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澎湃新闻:您对现在的思政教育怎么看?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许福闳:我非常希望看到各个专业课的教师,能够挖掘他们专业里边的思想政治因素,这个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是在理工类大学教书的,自然科学或者理工科的专业教学当中,有大量思想因素的精华,应该把它们提炼出来。每一个科学项目的成功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这些科学精神不仅体现在专业的公式、工程上面,如果能把它们挖掘出来,对学生是非常有启发、引导作用的,这比我们单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效果要好,因为它们更容易被内化。

习主席去年有个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觉得现在应该说就是按这个路子走的。大学里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加强了,但是落实到了什么程度?应该说还是刚刚开始。大学生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关心政治?这是一个值得调查研究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家都奔“市场经济”去了,大学普遍进行的是“谋职”教育,大学生对思政课教育的反应,我觉得是很值得重视的。另外,我认为政治教育要扩展为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要加强人文教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澎湃新闻: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终身荣誉奖”,您有什么感想?

许福闳:能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思想政治教育从几年前开始,就是高校教学计划四个组成部分之一,但实际上政治教师是很难做的,我们在学校里边多数时候是坐冷板凳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习总书记亲自提出要求,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而且现在从上海的各个高校、党委抓起,业务课、专业课的教师从各个角度都来加强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是全民办教育,是全民办思想政治和专业相结合的教育,这的确是空前未有的。这个对于我们政治教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们感受到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真的是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了,不再坐冷板凳了。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