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部公布区域级教育扶贫第二批十所院校,广西大学等入围

教育之弦
2017-09-28 1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以下简称“西南项目”)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实施的首个区域级教育扶贫项目。近日,中心公布“西南项目”第二批10所院校资助项目。

这10所院校为:广西大学、桂林旅游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西藏大学。

“西南项目”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以旅游和健康服务业为切入点,结合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培育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创新型技术和项目,构建产教融合生态下的资源与价值共享平台。

广西大学——广西巴马壮瑶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培育

项目立足广西巴马特色生态资源、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机制,调查分析发展需求,确立新业态发展蓝图,摆脱巴马健康旅游的“癌症之村”发展困境。

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地方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延伸产业链,为游客提供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多方面完整的健康服务,进而实现广西壮瑶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桂林旅游学院——桂林养生产业示范园的建设——以茶产业为例

项目依托桂林茶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取阳朔七仙峰生态茶园为示范点,建设生态示范养生茶园,规划形成 “一体、一带、一区、一园”的主题分区。

建立生态茶园观光旅游体系,开发从茶园观光、生态茶采制、茶叶深加工、到茶艺表演欣赏的系列旅游内容,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引导茶农科学种茶、科学采茶与制茶,引导旅游者健康饮茶,推进农村健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建设美好乡村。利用桂林旅游学院食品科学重点学科,研发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延伸茶产业链,开发茶膳、养生药茶和茶香调味酱料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和综合效益,带动当地旅游健康茶产业发展。依托国务院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探索具有示范性生态养生产业园示范模式并实施推广,从而实现产业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共兴,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最终实现旅游、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扶贫、脱贫的目标。

海南大学——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省贫困地区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项目将以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及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为实验基地,利用海南省旅游人才培养创新联盟,联合海南省相关兄弟院校及主要旅游酒店企业(包括海南省全部5A、4A及3A景区景点、旅行社,海南省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餐饮品牌等),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借助海南省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契机,提升全省扶贫人口劳动技能及素质,提高全省贫困地区相关旅游管理人员行政管理能力。

三亚学院——三亚医养结合健康旅游项目研发

创建“三亚医养结合健康旅游协作创新联盟”,完成一组中医健康旅游产品套餐设计清单,建立痧疗罐疗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项目体验中心,开发健康旅游教学材料及项目课程,引进一个品牌性的康养机构,大力开展痧疗罐疗医养结合健康旅游项目的国际化推广,最终实现学校与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系列三亚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产教融合成果,推动三亚“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城市”建设,实现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效益。

四川农业大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新媒体微课课程体系开发

项目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规划者、专业教师、相关政府领导等共同参与,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农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力及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机制。依托机制提炼知识能力与观念需求目标,分解乡村旅游相关知识要点,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制作5-8分钟的视频微课讲解知识点,针对乡村旅游环节中各具体方面,培训工作流程知识,灵活、合理运用培训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认识知识要点。

课程对象包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农民、专业学生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受培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并根据反馈意见,完善等级评定机制及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完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媒体微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中药材(枳壳、枳实)种植园区健康旅游及产品开发示范研究

项目依托泸州天植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万亩枳壳枳实GAP种植基地”,利用种植园区内农户自家居住地开展农家乐、乡村游,打造中药材种植旅游、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其旅游收入归农户所有。借助西南医科大学与泸州高新医药产业园区的优势,在2-3年内研发出多个中医药康复保健养生产品及旅游商品,产品知识产权属天植公司和种植户共同所有,利益分成。建设特色道地药材种植园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健康保健、产教融合为一体的新型中药材健康旅游,从而带动泸州乃至西南结合区域中药材种植观光游,促进农户脱贫致富。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养老护理师资及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项目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助力扶贫攻坚为主要目标,以养老护理师资及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的力量,在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实现共通共享,构建标准化养老护理师资培训流程及标准化应用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流程,完成课程计划的制订、理论及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的编写;完成先期试点养老护理教学师资、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完成职业资格认定并力争建成教育部“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培训和养老护理服务人才输出工作,推进当地养老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文化旅游产教融合新模式的探索与示范

实施“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双驱动发展模式,构建基于少数民族特色的新型普洱茶文化旅游体系和普洱茶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培养区域茶文化旅游产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产教、科教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战略性创新创业目标。预期目标包括:

· 普洱少数民族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的发掘与整编;

· 《普洱茶文化之旅》系列丛书的架构与编写;

· 基于少数民族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

· 普洱茶文化旅游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健康旅游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通过学校与恒益集团深度合作,依托高黎贡山国际健康旅居小镇,共同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力推从传统的观赏游向健康养生游、体验游、科普游转变,实现产教融合,形成旅游与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助力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区域中医药文化、科学普及、中草药产业发展以及高职教育扶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大学——西藏旅游扶贫社区参与能力提升实证研究

西藏自治区作为全国特殊集中连片贫困省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吸引力,同时旅游业作为西藏支柱性产业,发展旅游业与推进扶贫工作具有诸多的契合点。该项目建设将达成以下目标:

· 以提升西藏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能力为总体目标。

· 设计开发1套西藏旅游扶贫社区参与能力实训提升课程。

· 以拉萨市曲水县俊巴渔村作为实训案例,开展社区居民参与能力的培训实践,并总结推广经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