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航拍中国|熟悉的城市,陌生的风景:深圳的头顶万象
实习生 倪炜 澎湃新闻记者 文若愚
字号
“我们一直仰望苍穹,当以天眼的视角俯瞰,反思的视角回望,有了一种新异的感觉。”文化学者邓康延这样形容空中视角带给人们的体验。近些年来,航拍已成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新潮方式,人们在记录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城市的变迁。
20年前,深港两地青年按照中国地图种下了1997颗沉香幼苗,20年后这片共同栽种的“回归林”已是满目青葱。 缪华 图
近日,由大疆《焦点》杂志和深圳报业地铁传媒共同举办的“这五年——地铁航拍摄影展”公益项目在深圳市各大地铁站揭幕,一幅幅航拍作品展现了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巨变。
“阳光正好,深圳湾的滩涂成了金黄色。低头拾贝,来路却已成为风景。” 郭凡 图
“你来我往,此生的交集或许只是彼此的影子。” 刘国正 图
传统的客家围屋、盆菜宴、赛龙舟和都市的高楼在一个时空中存在,这些和城市有关的影像背后深藏着个体与空间的联系。
都市森林之外,深圳还有近200座灰瓦白墙的围屋,走进其中又是另一个世界。 罗超 图
深秋,下沙村聚集了上万人,盆菜,是食物和人心的团圆。 吴国勇 图
广东地区一直有着赛龙舟的习俗,考验速度更比拼协作。 丁庆林 图
正在生长的城市新地标“春笋”大楼。 乔舟 图
航拍给了人们一个新鲜的视觉角度去发现他们过往的足迹:在一座城里,有人在工作单位通宵加班、也有人远离都市与海为伴。
“一尘不染的都市,是因为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在这里工作。” 陈昕祺 图“昼夜不眠的写字楼,装满了创业的热血理想,照亮了城市的明天。” 刘国正 图
晨曦中,上班族和城市一起醒来。 余世恒 图
“人们与海为伴,有风的日子冲浪,台风过去就浮潜。” 张良/杨雪 图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每天都在有机地生长,航拍也是一种回视的目光。
彩色的集装箱如同积木般叠加在一起,有了一丝童话的色彩。 肖俊豪 图
满载的货轮停泊在港口。 马淇骞 图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成型,奔向多港联动的明天。 吴国勇 图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和属于自己的故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创造着丰富的城市景观。
深圳文化中心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主持设计,钢琴线幕墙和书状外形,分别隐喻了音乐和图书。 乔舟 图平日只能仰望的平安大厦,从楼顶俯瞰像一个月光宝盒。 吴国勇 图
深圳湾体育公园有着交错的钢筋立面,“春茧”内部三株绿植正在生长。 陈飞行 图
现代、自然、灵动的不规则菱形结构建筑似钻石,仿若一座伫立于城市的艺术雕塑。 刘雅彬 图
宁静的大鹏金沙湾。 罗超 图晨光照射着深圳河,一条城河,隔不开血缘联系。深港两地,携手前行。 唐海圳 图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