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张铁路:走向历史的铁路
张家口是我的家乡,我爱这座小城。当地人都认为这里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地方,让自己的儿女到外面打拼,不要留在张家口。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邻内蒙古、山西,西邻北京,南边是河北保定市,北边是河北承德。始建于明朝,靠关内和关外互市茶叶、马、皮货等兴起。
清华园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是京张铁路出京第一站。这座老站在上世纪 60 年代的时候因为清华大学扩建而向东迁移,停止了客运,80 年代又停止了货运。这座老站房现在被人租住,窗子上结了厚厚的油烟。一个在旁边铁路职工宿舍居住的老大爷说:“我小时候跟这儿住着,放学就爱来站房玩儿。那会儿人可多了,教我说,咱们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 西败光了,从这儿到青龙桥的这段铁路应该保护起来,做个观光路线。”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张家口与京张铁路是互相成就的。因为张家口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才会有链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修建也为张家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后来,解放后,因为开放晚、蒙古独立,战略位置下降等等因素,张家口与京张铁路一起走进了历史的尘埃中。北站的现状也反映了张家口在发展中的问题。
青龙桥火车站是京张铁路中保护得较好的一站。这里因为过大的坡度成为当年修建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里只是一部分),詹公设计的“之”字形铁路就在这里。虽然这里已经不再办理客运和货运业务,但是先人留下的智慧成果依旧在发挥作用。每天都会有从北京到包头、呼和浩特还有莫斯科的火车从这里经过,像百年前一样,在“之”字形铁路上,把火车头变成火车尾, 把火车尾变成火车头,坚定地行驶下去......
京张铁路是历史上第一条中国人不依靠外国资金、技术人员自己设计并修建的铁路,修建成功后对于连接西部地区 与北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现在,随着铁路的普及,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这条逐渐被人遗忘,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历史。
青龙桥站今昔对比。在后来了解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的保护工作是不容乐观的。京张沿线有些老站的站房,遗迹已被完全拆除。像清华园这样的老站,也已经隐没在高楼大厦中,变成了被人租住的民居,窗户上积了厚厚的油烟,旁边是成堆的垃圾和挂满衣服的晾衣绳。
“之”字形铁路的一部分,“人”字形铁路 从北京向西行驶的火车会在这里做“技术性停留”(即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
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说清华园老站房旁边原来又一处违章建筑,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被拆除,这样老站房才得以晒晒太阳。但是我去的时候却发现,原来的违建拆是拆了,取而代之的却是肮脏的垃圾堆。这样的保护,可谓管一时而不管一世。张家口北站现在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因为现在没有实际功用,妨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发展,老设备与修建方式又不适应现代公共交通的发展,所以面临着被拆除的可能。
京张铁路经过居庸关的一部分,现在这段铁路还在使用中。山顶上是居庸关长城。
文物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精神与历史价值,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找到这场博弈中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是和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
这是张家口站的一个遗弃的锅炉房,粘满油污的水壶里还有一壶底的水。
张家口站因为不再使用,所以沿线的锅炉房、曾经乘务人员使用过的玻璃房、出站时的带蓬的通道也就都被遗弃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废墟”,这种“废墟”却又没有完全脱离社会,因为以前是车站,必将有更多的回忆和故事。
张家口站的站牌,旁边的玻璃房一面的玻璃已经全都碎了。
从张家口调度室的大爷这里得知,原来北站(即张家口站)还在使用的时候,这里有十几个员工工作,而现在,南站修好并投入以后,年轻职工都去了南站,就剩下他一个人,成为了这里的“看门人”。现在的北站只保留了售票的业务。
张家口站的调度室,只有大爷一个人在这工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火车,回南站的火车要从这里经过,我得记录,登记一下。”
大爷还告诉我,这里的设备都是当时日本人留下来的,已经不常见了。谈及北站的前途,他笑了笑表示,北站快彻底退休了,京张高铁正在修建中,北站寿命也快到头了,市政府有把这里修成铁道博物馆的想法,但是又没钱,要是不修博物馆,这里就只能被拆了,给发展让路。“不过反正怎么样也跟我没什么关系了,因为我再上一个月班就该退休了,能回家哄孙子了。”
在我所寻访的京张沿线的几个节点中,宣化站是最具人间烟火味的一站。说它有烟火味,不过是因为这里还是一个正常的,仍然使用的火车站。来到这的人依旧会奔向四面八方,为了团圆或者离别;依旧上演着其他火车站会有的“烂俗”的情景。只不过,这里已上演了百年之久。每天仍有四十多趟火车经过。经过的火车还是传统的蓝皮车和红皮车,偶尔掺杂几辆绿皮车。
张家口北站之所以“退休”,原因有两点: 一是它是“死胡同”,列车行至此处就是终点,在现有铁路网的布局上已经对其他干道列车运行造成了干扰;二是车站设计已无法满足现实运输需求,车站线路有效长度无法承载现代化列车编组的 进出。
呜——火车开走了,车站工作人员按照惯例,指挥火车离去后行注目礼直到火车彻底消失在视线里。从晚清到国民政府到日本侵略到新中国建立再到现在,指挥火车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是他们的手势、惯例却不曾变过。即使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内,他们也不曾敷衍。
(本文原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作业,指导教师:周仰。经授权发布,略有删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