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十九大新闻中心多项创新体现自信与开放底气

杨牧/人民网
2017-10-16 15:01
中国政库 >
字号

10月11日,一名摄影记者(右)在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厅内拍摄。新华社 图

首设融媒体访谈室、微信公众号,增加外出采访线路、记者招待会场次……十九大新闻中心紧贴报道需求,创新服务项目,更开放、更贴心,受到境内外媒体好评。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新闻中心持续创新工作的背后,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信与开放,“中国干得好,也要说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在信息开放、提供采访便利等方面,十九大新闻中心做的工作可以说是“全流程、全深度和全方位”。

周庆安说,新闻中心不仅持续发布各类重要信息,还有代表风采录等资料性内容,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优秀党员代表的故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地五年来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在人民大会堂开设“党代表通道”,可以让媒体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报道普通基层代表。这些全方位的安排一定能让记者写出更加生动的好故事。

“信息上全方位地公开,一方面体现出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国家越来越自信地面对世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我们开始做各种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甚至更有当代媒体特点的一些服务。”周庆安认为。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自信也展现出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这次十九大新闻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开设“党代表通道”,一定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他表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是走在世界前面的,这次提供的融媒体访谈室、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是中国技术优势的一种展示。

“中国干得好,也要说好。”张维为指出。

有媒体梳理,改革开放后,党代会的新闻报道服务工作一直在改进。十三大时首次邀请境外记者参加,十七大时首次在会前公布代表名单,增加代表团向记者开放采访的场次,等等。

见微知著。周庆安认为,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十九大新闻中心的整体服务已经成为境内外媒体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关注中国顶层政治议题,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原题为《学者:十九大新闻中心多项创新体现自信与开放底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