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凭栏一片风云起》:他曾发誓“造不出飞机宁愿去死”,最后怎样了

2022-06-02 0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近日,爱国大剧《凭栏一片风云起》开始在各大影视平台展播。剧中主角张启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笔从戎,投身航空事业,成为一名驾驶轰炸机的飞行员,在蓝天之上对抗日寇之入侵。

当我们看到张启驾驶轰炸机的那飒爽英姿时,不由得心生疑惑,1930年代的中国不是内忧外患,国力弱小吗?况且我们是农业国,而不是工业国,为什么会有属于国人自己的飞行队呢?实际上,这其中的原因和一个人密切相关,此人便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正是冯如先生远渡重洋,不顾千难万险,凭一己之力,第一次制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第一次开创了属于中华民族的飞机事业,才让张启等后辈们能享其之成果,驾驶着飞机保家卫国。

一、天赋异禀的冯如

冯如的出身用“悲惨”二字来形容也不为过,出身于广东恩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的他,自幼就饱受贫苦的摧残,他的几个哥哥都因为家庭的贫穷而早夭。不过物质上的匮乏并未让小冯如在思想上也变得“贫瘠”,正所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冯如早年是“聪明冠群童”,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的器重。此外,冯如不仅在学习上胜人一筹,在机械制作方面也有着非凡的天赋。史料记载冯如“性好弄物”,时常捣鼓各种小玩意、小物件,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还是他制作的风筝,他的风筝在两旁悬挂了两只小木桶之后依旧能飞到百余米的高度。此事也传遍当地各个乡镇,成为一桩奇闻。

冯如

二、踏上前往美国的征程

冯如在几年上学生涯中,通过课堂的学习了解到了西方国家在器物、制度等各个方面远远胜过我国,这渐渐使冯如对于西方产生了向往。此外,清朝晚期由于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没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许多沿海省份的人民都开始前往海外谋生存,而冯如的家乡广东恩平,也有大量的贫苦大众奔向海外。这一现状更使冯如产生了前往西方的想法。以至于冯如在课堂上故意将《论语》“父母在,不远游”中的“不”字读成“得”,即离家外出之意。

正当冯如在为如何去西方而一筹莫展之际,他刚从美国旧金山回乡探亲的舅父给了他希望的曙光。冯如在征得了父母的勉强同意之后,立马去祈求舅父带他到美国去。最终,他的舅父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决定带着冯如到美国去。只有12岁的冯如,就这样在1895年跟着舅父远渡重洋,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西方。

来到美国之后,冯如见识到了美国的繁荣,也更让他意识到了家乡是多么的落后,这令人难以释怀的巨大反差,使得冯如的内心种下了一颗“振兴中华”的种子。不过虽然冯如有报国的理想,但他还是先要找到一份工作谋生。最终在亲友的帮助下,冯如来到了当地的耶稣教纲纪慎会堂做帮工。冯如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也能够流畅地说英文、看英语报刊了。也正是因此,1900年前后,冯如离开旧金山,前往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发展。

繁荣的旧金山

来到纽约之后,冯如看见那数不胜数的汽车轮船,星罗棋布的制造工厂,恢弘壮观的高楼大厦……逐渐认识到“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在形成了这一认识之后,胸怀振兴中华之梦的冯如找到了一家机械厂工作,以便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械技术来振兴祖国。当然,冯如的学习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常常因为黄种人的身份而被白人奚落嘲弄,另外因为其年纪轻轻,不懂世事,也经常被工厂安排从事脏活累活。不过,“磨难永远只是勇敢者的垫脚石”,冯如在种种困难情况下依然努力在工厂内工作学习,并且他还在工作之余前往专门的学校学习机械学等专业知识,也正是被他的刻苦所打动,学校的老师决定免去其学费,无偿教授他知识。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冯如终于做到了“于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机械制造师。

繁华的纽约

三、大飞行家的横空出世

1903年,正当冯如在潜心研究机械之时,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千百年来人类飞天的梦想在此刻变成了现实。冯如知道飞机被发明的消息之后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相信美国人能造飞机,中国人也能,由此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制造飞机的种子。而真正使这粒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的“肥料”则是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场本与中国毫不相干的战争,却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着,造成成千上万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而清政府对此“不敢怒更不敢言”,此外还另人难以置信地宣称保持中立,并在东北专门划出一地作为双方交战地。在看到了国家的弱小和同胞的悲惨境遇之后,冯如说道:“是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冯如终于下定决心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利用飞机来拯救这残破不堪的中国。为了表示自己制造飞机的决心,冯如还说道:“苟无成,毋宁死!”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莱特兄弟

1906年,为了募集资金,更为寻找帮手,冯如回到了旧金山。最终在众多华侨富商的资助以及朱竹泉、司徒璧如等助手的帮助下,冯如在旧金山成立了广东制造机器工厂,正式开始了飞机的制造。但是莱特兄弟等人为了垄断飞机制造,将制造技术严密封锁,因此冯如等只得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机械学等相关知识来设计飞机模型。此外他们还不得不节衣缩食,以购买各种关于飞机制造的报刊文献,以期获得一些新的飞机制造知识。

1908年4月,冯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完工,在奥克兰由冯如亲自驾机试飞。正当大家以为飞机制造将要成功之时,飞机在飞到四五米的高度时突然掉落,不过幸运的是冯如并未受伤。这一次失败让许多资助他的富商离他而去,而工厂的一场大火也让冯如的飞机制造图纸及零件、工具灰飞烟灭。但一系列的挫折并未让冯如意志消沉,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于飞机的研发。“苟无成,毋宁死”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1909年,在经过无数昼夜的修改之后,飞机“冯如一号”诞生了。依旧是在奥克兰,冯如进行着他新一次的试飞,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中国人造出了飞机!由于冯如的巨大成功,以至于西方媒体称其为“东方的莱特”,并且还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这是属于冯如的光辉时刻,这更是属于亿万中国人的伟大时刻。

到了1910年,性能更加优良的“冯如二号”问世。在飞机试飞时,恰好孙中山先生也在现场,在看到冯如驾驶飞机升上天空之后,孙先生激动地大呼:“吾国有大才矣。”

四、毅然归乡报祖国

冯如成功发明飞机之后,名声大振,西方各国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地招揽这一人才。但冯如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决心要回到祖国去。最终,冯如在两广总督张鸣岐等人邀请下,于1911年回到了广东,并将他的广东制造机器工厂也一同带了回去。但是,由于当时广东多地都爆发了革命党人起义,如黄花岗起义等,这就搅得清政府风声鹤唳,对任何风吹草动都警觉万分。也正是因此,刚从国外回来的冯如也被清政府处处提防,让冯如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张鸣岐

不过,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不久广州也独立并成立了广州军政府。冯如得知这一消息后欢喜万分,于是立马前往参加军政府。冯如也因其制造和驾驶飞机的才能被任命为广州军政府飞机长,配合革命军的作战。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等人为了提升国家实力,大力支持冯如进行飞机的研发制造。冯如本人也感受到了飞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飞机研发制造事业中去。但天妒英才,在1912年8月25日的一次试飞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冯如驾驶的飞机从高空坠落,他本身也深受重伤,不幸离世。在冯如临终之际,依旧牵挂着飞机制造,要求他的助手朱竹泉等不要放弃信心,继续开展飞机研发。

文史君说

中国向来不缺人才,而缺的恰恰是像冯如这等有一片赤诚爱国之心的勇士。且看冯如的一生,生于贫苦家庭的他在历经千万苦难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制造出了飞机。他本可以借此享尽荣华富贵,但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毅然决定回国效力,报效这曾经哺育他的土地。可惜天妒英才,冯如不幸英年早逝,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必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沈淦:《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文史天地》2013年第8期。

胡沛泉:《〈钱学森传〉第043页:冯如最早把“航空救国”付诸行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卢锡铭:《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源流》201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重振丁坊)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