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国际艺术节|民族音乐的国际表达和当代气质
由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委约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Christian Jost)创作的民族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11月8日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奥德赛”原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也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展现了奥德修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上海民族乐团看来,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将发挥“奥德修斯”的精神,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上海本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根植上海、竞相展演。

作曲家佑斯特以国际化的视野与中国民族音乐碰撞,讲述了一部“上海史诗”,呈现了他眼中这座新旧事物共存、多元文化相融的魅力之城。
近年来,也有外国作曲家创作以上海为主题的音乐,但以西洋交响乐居多。这是上海民族乐团首次委约外国作曲家创作并指挥整场民族管弦乐作品。
要完成《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这样大部头的民乐作品,对外国作曲家来说是挑战,对民乐演奏家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从一开始到上海的大街小巷采风,研习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法,到与演奏家连续排练、磨合,佑斯特在对中国音乐元素创造性地运用上不断完善和精进。

毛冬华将外滩等上海经典建筑以及人文印象,通过画笔一一呈现,既有中国传统工笔和写意的画风,又融入了西方素描和油画的风格。
多媒体制作团队将这些画作作为主线视觉,静态的绘画随着音乐的流动起伏变化,水墨线条以点、线带面,宛如书法中的行草,又宛如城市中穿梭的立交高架,与民乐共奏。
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创作要表现当下、走进当代人的心里。近年来,上海民族乐团一直希望呈现民族音乐的国际表达和当代气质,于是有了《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这样的尝试。中国民乐要更好地走向世界,不能自我束缚,要让全球人一起来聆听和创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