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个一工程”奖揭晓,赣州上榜并向全省介绍经验
11月7日上午,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江西省获奖作品表彰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雪梅作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唯一发言代表,向大会介绍了赣州经验做法。
先分享一波喜讯↓赣州市委宣传部荣获“参评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江西省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共有8家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仅有3个设区市入围;
《永远的歌谣》等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全省有5部作品获此殊荣;
赣州市选送的电视剧《破阵》、歌曲《红军渡 长征源》《那一片红土地》等3部作品被授予“江西省优秀文艺作品”
全省有16部作品入选。
无论是获奖作品数量,还是质量,赣州市都名列全省首位,这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有力指导下,赣州市文艺创作取得的新的辉煌成果。胡雪梅部长在发言中介绍了赣州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一、坚持抓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严把导向关,使文艺作品更好地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每年策划一批红色题材的创作选题,推出一批重点作品。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承办了系列活动,推出了《红军渡 长征源》《永远的红飘带》等一批长征题材文艺精品。坚持聚焦时代主题,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扎实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在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中获奖的赣南采茶戏《富民桥》《畲山情歌》《金盆洗脚》,都是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生动反映赣南巨变,有力地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采风创作,力争打造一台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现代赣南采茶歌舞剧。
二、坚持抓特色,强化精品创作
红色文化是赣州文化的根基和底色。我们集中力量打磨精品力作:如歌曲《红军渡长征源》《那一片红土地》都是以红色为主题,激扬红色基因;《破阵》是根据真实革命故事改编,从商战视角切入,讲述国共两党在经济领域的传奇斗争。电视动画片《红游记》作为我市本土文创企业出品的首部红色题材电视动画片,以苏区时期瑞金的革命历史为背景,通过孩子视角、动画艺术,演绎当年中央苏区的感人故事,描绘当年赣南苏区的动人风情。同时,注重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出精品。这次获奖的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自2014年公演以来,历经3年不断修改完善;今年新推出的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先后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修改。
三、坚持抓保障,强化政策扶持
市委、市政府把“五个一工程”列入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给予有力保障。我们建立了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机制,设立了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统筹每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三年来市本级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扶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仅创排《客家儿郎》,就投入1600多万元。并且坚持一手抓精品生产,一手抓精品共享,推动精品更多更好地演起来、传下去。2015年,我们组织了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送戏进京演出7场,国家部委领导和干部观看后,引起强烈反响。同时,着力推动文化惠民、精品共享,从2015年开始,每年拿出300多万元,每年一届举办文化惠民周活动,并依托专业剧团和群众文艺爱好者每周举办两场文化惠民演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分享文化盛宴。
四、坚持抓队伍,强化人才支撑
“戏出人才、人才出戏”。我市立足以精品创作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精品创作,积极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文化名家培育计划以及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人才扶持计划,一大批表演、作曲、编导人才脱颖而出,《永远的歌谣》男主演杨俊荣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力实施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出台定向培养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实施办法,第一批35名定向生已经入学。同时,创新人才使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柔性引进赣州籍著名导演张曼君,先后执导《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通过竞争性磋商引进全国一流的创作团队,倾力打造《客家儿郎》;联合国内动画知名企业——江通动漫,精心制作《红游记》。他们的加盟不仅增强了我市的创作实力,而且带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力作,“传、帮、带”出了一批文艺骨干。
为赣州文艺点赞!
为赣州经验做法点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