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海地产:找准规模与利润的平衡发展之路
进入“颜建国时代”的中海地产,在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对于当下的中海而言,如何在追求规模的同时还能继续维持“最赚钱房企”的地位,找准多元化方向,依然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前十月销售完成86.8%
11月8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发布2017年前10个月的物业销售公告。10月,中海(连同其附属公司、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统称“中国海外系列公司”)的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为169.5亿港元,相应的楼面面积约为113.33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降18%、9.6%。前10个月,中国海外系列公司的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为2005.94亿港元,同比微增2.3%,完成其于今年8月上调的年度业绩目标2310亿港元的86.8%;累计楼面面积约为1242.16万平方米。
区域销售方面,各区域的销售分别为:华南地区19.09亿港元、华东地区11.85亿港元、华北地区23.71亿港元、北方地区40.02亿港元、西部地区9.25亿港元。同时,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也有10.67亿港元的销售额。
同一天,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还在官网发布了其及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宏洋”,中海的联营公司)前10个月土地收购的最新情况。
公告称,2017年10月,中海连同其附属公司在福州、大连、宁波、苏州、南京和江门收购了11幅地块,应占楼面面积约1736770平方米,其中三幅地块将会以合作模式发展。在公开土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海就相关土地收购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为156.418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3月及6月,中海在上海松江(50.9亿元人民币,3幅宅地)及奉贤(11.25亿元人民币)共拿下4幅地块。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海此前披露的目标,年内拿地开支预计达1000亿港元,这个数字比过去两年拿地总开支还多290亿港元,为近五年来最高。
“颜建国时代”的转型调整
从规模上看,尽管中海与碧桂园、恒大、万科等企业的差距逐渐拉大。但凭借多年来的管控、成本、融资等优势,中海地产始终维持着行业最佳的盈利能力与稳健的财务结构。
今年上半年,中海的销售合约额1273.2亿港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净利润216.5亿港元,同比增长25.2%,净利润达到24.8%,两项指标均位于地产行业高位。股东资金回报率(ROE)约为9.3%,也保持了行业高水准。多年来,众多国际投行持续看好中海,包括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均给予维持或调高中海地产评级。
在今年6月颜建国回归正式出任中海地产主席兼行政总裁之后,中海在继续维持行业“利润王”地位的同时,开始更为重视对规模的追求,因此在公司的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调整、创新。
据悉,除了积极拿地补充资源,中海也将更多的拿地和营销决策权下放到了城市公司,希望更多调动城市公司的积极性,并争取进入当地市场前三名。
同时,颜建国还要求中海必须提升商业地产的开发与运营能力。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会上,颜建国表示,当前阶段中海会把90%的资源放在住宅开发方面,保证公司未来三到五年快速发展。同时增加持有型业态比例,未来公司会将6%-8%资源用于持有型物业,1%-2%用于养老、教育、长租公寓、联合办公等新业务。就在9月25日,中海地产还与麦当劳中国在深圳签约达成战略合作,麦当劳的餐厅、甜品店、麦咖啡等,将出现在中海地产旗下60多个核心主流城市的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等空间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