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大女生辞北京工作到景德镇山村索居3年,成陶瓷人偶第一人
1983年生于江西南昌的她,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在人大念中文,毕业后考进银行,留在北京,工作稳定收入可佳。
然而,一年后她果断撇下了这身前光华琉璃的一切,跑去英国学纪实摄影。回国后她还当过摄影师、杂志编辑,还待过演艺公司、出版社……
那一年她接连辞职了5次,她陷入了彷徨、迷惑、不知所措……
然而最终让她内心不再迷茫的却是景德镇的一个小山村。
那一年,她29岁。
并且在历经3年的离群索居之后,她成为了内心深深向往的人形设计师,也成了中国陶瓷人偶第一人。
她的作品第一次上保利拍卖就拍出7万人民币。

作品“雪衣公子”
她就是雪衣公子的作者:胡晏荧。

后来,她就搬到了老厂和新厂附近。因为做陶瓷的人都聚集在那里,方便她学习。搬家之后就总是去厂里闲晃,每天都去一位修坯的师傅那里看他修坯,一看就是一上午。
几天之后,师傅问她是不是想学拉坯修坯,她一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就真的跟着他学了起来,一学就是两个多月。
她说:“拉坯可不是像《人鬼情未了》里那样,男女主角抱作一团好浪漫,而是全身力量都要聚集在手臂上,将泥推到中心。”
你必须全神贯注,既考验耐心又极其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得重新来过。
但是,拉坯修坯并不是她来此的初衷。
有一次,胡晏荧将手机中的关于做陶的艺术照片给当地陶瓷厂的工匠看,想要做出一个类似的来,可被无情地回绝了。
师傅说,你是不懂陶瓷才来做这个的,你不知道做这个多么难而又耗时耗力。
无奈没有人帮她做,胡晏荧只好自己来尝试。可是没有任何基础从何开始?又如何临摹?
……
终于,在她无数个白昼黑夜的摸索中,胡晏荧有了基本的概念。
确定好材料,开始动手尝试。
经过20来天的雕刻,当她把原模拿去给隔壁师傅翻模时,陶艺师傅异常吃惊,并且态度立马就转变了。
胡晏荧说:“他开始意识到我是认真的,开始愿意告诉我很多诀窍和解决方案。”
她说:“很多人都会发牢骚:事情很难做,别人为什么不愿意帮我。我想说的是,不是别人不愿意帮你,是你不够努力;而当你非常认真做事情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来帮你,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几个月后胡晏荧自己租了 工作室,开始做自己的陶瓷人偶。
自己着手开始做人偶必然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因为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不断尝试。例如在烧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期间的失误和反复让人心力交瘁。不过也正是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她终于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人偶。
在景德镇的这一年,吃过的苦、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最清楚。胡晏荧回忆说:“在起初大约半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朋友,没有娱乐,每天往返于工作室和家之间,一天只跟工作室的房东奶奶说两句话:‘奶奶我来了’,和‘奶奶我走了’。”
先雕模种,再翻石膏模具。为了打磨出更光滑的坯体,她会重复两遍翻模工序。之后是注浆、打磨、烧成、彩绘、烤色……
她一直强调自己也只是很普通的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