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企业公益观察丨科技,让公益的想象力蔓延

2022-06-20 16: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是一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

科技驱动着历史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公益的方方面面。

当我们惊叹、赞美于科技如何为公益赋能之时,也同样不要忘记:技术只是工具,真正让科技向善的依然是人们追求公平、美好、帮扶弱小的愿望。

科技,让公益更加平易近人

从前,车马慢,信息流通也慢。那时候,捐款箱、个人汇款是常见的献爱心方式,公益也还只是少部分人的事情。

而今,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公益于公众而言越发变得轻量化,只要你有意愿,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参与到公益之中。

2017年99公益日前夕,由WABC无障碍艺途发起的「小朋友画廊」捐助H5上线后,30分钟内吸引了破百万的参与人次,半天内项目筹款1500万。这让人们更为直观地看到了互联网之于公益的力量,而“一块钱做好事”的理念也同样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一元购画”式逻辑的公益传播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爆款却再难出现。这也提醒每一个公益人,互联网的力量并不总是自然而然迸发的,如何通过策划找到公众的痒点,也是一门技术活。

在这点上,来自德国公益组织Misereor制作的嵌入刷卡机的互动机器「Social Swipe」,值得我们借鉴。

将刷卡捐款的动作转化为「切开」的意义——切下一片面包让饥饿的人填饱肚子、切开绳索给予女性以自由,通过场景化的表达不但增加了公益的趣味性,也让捐助人即时感受到捐助的意义,从而更愿意参与其中。

事实上,对于很多想法与创意的实现,科技都已不再是壁垒。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想象力、行动力和整合力,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科技,改变了人们参与公益的模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捐款方式的改变外,科技发展的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它让公益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挂钩。当公益理念与行为开始渗透进生活之中,一个社会的公益文化将逐渐形成,而文化才是真正实现全民公益的根基。

「微信运动」借助腾讯公益平台,将行走、社交与公益挂钩,自此,10000步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个标记点。

基于运动而生发出的一些公益活动也层出不穷。2015年,由紫金信托联合当代公益、咕咚网举办的「“紫金信托·厚德”大病救助健康公益跑」活动,就通过线上捐步、线下跑步的形式,引起社会对贫困家庭大病儿童的广泛关注。

提起公益与生活方式,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

环保,一直是一个宏大的公益话题,过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很难将”荒漠化改善“和自己的生活产生紧密的关联。这个项目的发起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让很多人开始觉得“自己的行为确实是可以让世界发生变化的”。

2016年8月,支付宝在公益板块上线了「支付宝蚂蚁森林」。平台将公众诸如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低碳行为计算出虚拟的“绿色能量”,能量可供用户在手机里养大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支付宝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

随后,蚂蚁森林又联合佳格天地和极飞科技推出了卫星看树和实时看树功能,让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种下的树,更可以看到整片森林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自2016年上线以来,蚂蚁森林已有超过5.5亿的参与者,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了超过2.23亿棵真树,种植面积300多万亩。聚沙成塔的力量在这个项目中体现得再淋漓尽致不过。

悲情,并不必然是公益的底色,当公益与生活方式深度链接,才会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想象。而科技,在其中的作用有目共睹。

科技,让公益变得更高效

一直以来,公益组织的效能都是很多人诟病的对象。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运用,则可以从资金筹措、救援信息的供需匹配、救援队伍保障与协作等方面有效地提升效能。

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期间,一份《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在抗洪救灾的黄金救援时间,解决了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救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金数据一直在为公益组织免费提供数据支持服务,通过在“志愿者招募”、“捐赠物资管理”、“信息记录”等场景上的应用,以改进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效率,推动公益的信息化建设。每一个公益组织都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申请公益合作计划。

2019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启动的「链上公益」项目计划,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开放平台,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在公开透明的维度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且对公益组织是免费开放的。

此后,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提出并联合起草的《公益链技术和应用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公益区块链行业标准,也是以科技助力公益行业公开、透明的重要举措。

提高公益效能的另一个维度,便是对公益项目的助力。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属诸多科技企业在“寻人”公益项目上的开展。通过互联网技术、AI技术、智能推送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寻人的效率。

2016年底,百度公益和民政部、宝贝回家合作,开启「AI寻人」项目。AI 寻人的面部识别技术,解决了在寻亲过程中由于分别时间太久,失散人员的样貌发生变化而无法确认其身份的问题。

「头条寻人」是今日头条于2016年发起的公益项目,它的核心特点是基于地理位置精准弹窗技术做寻人资讯分发。该项目不仅聚焦于儿童群体,随着公益项目的推进,它的寻人重点开始放在全年龄层。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的「团圆系统」(又名公安部失踪儿童消息紧急发布平台),通过“儿童失踪→打110→警方确认并立案→‘团圆’app→精准推送”的流程,专注儿童打拐。

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寻人”公益领域,既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展现,也是企业将科技与善意充分联结后,为人们展现的一个科技向善的理想图景。

让科技产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在产品端就将社会责任的元素考量在内。

2021年,vivo携手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启动了「声声有息」公益计划,计划中,vivo在其产品端上线了声音识别·婴儿哭声监测、无障碍通话、vivo听说等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婴孩啼哭,并通过穿戴设备的非声音信号等方式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听障父母,还能够精准转译声音和文字,帮助听障人群在线上线下实现了实时双向交流。

科大讯飞则利用其AI技术的发展,在公益领域另辟蹊径,在语言这个维度上深耕。一方面通过「语言扶贫APP」帮助全国过百万人学习标准普通话、认识常用字;另一方面,也发起了「方言保护计划」,用AI技术实现方言的长期留存以及打破方言交流的障碍。

以平台搭建公益的生态鱼塘

以科技为注脚的单点助力固然重要,但开放共建的平台化模式更具价值。

在这方面,率先提出“科技向善”的腾讯,一直走在前列。

2020年,腾讯发起「天籁行动」,向听障人群社会责任领域的开发者、厂商及伙伴免费开放腾讯天籁技术,将天籁音频降噪技术用于人工耳蜗降噪。

2021年,腾讯启动「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通过技术开源、资源连接、资金扶持帮公益组织和公益类单位提升运营效能。

作为华为公司倾力打造的云战略品牌,2019年,华为云也发起了“Cloud for Good”行动,将其擅长的5G、云、AI技术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个体和组织,在解决商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

依托华为云的技术支持,在探索未知、改善环境、赋能产业、关怀个体四大领域做出了诸多动作。它同样也脱离了一家企业的公益行为,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平台,目前已有300多家客户和伙伴加入Cloud for Good行动。

从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公益除了“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平台能力的开放,带动多方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增量,从而实现公益“生态鱼塘”的打造。

(部分图片取自于网络,侵删)

你还知道哪些优质的科技赋能公益的项目,欢迎留言推荐给我们。

看见公益

「企业公益观察」栏目希望通过记录优秀公益项目案例、透视公益项目背后的专业逻辑、思考企业公益的更多可能性,陪伴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共同成长,以此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当代公益:知名社会企业,由南方系资深媒体人发起,是国内领先的公益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公益资讯、策略、资源整合、项目执行、全媒体传播等服务。运用商业机制推动公益创新,致力于让公益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原标题:《企业公益观察丨科技,让公益的想象力蔓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