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绿水青山”到“流金淌银”,临朐唱响生态发展“二重奏”


对山区丘陵面积达87.3%的临朐而言,如何让山区百姓打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桎梏,让绿水青山“变现”?产业既是富民之基,又是盘活山区之本。临朐打生态牌与吃生态饭“鱼与熊掌”兼得,逐步形成的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五大林业产业总产值50亿元。而依托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培育起“北部花卉苗木、中部林果瓜菜、南部黄烟果品”板块产业,建成宋香园、华唐慈母山等林下种植养殖基地12个,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和薰衣草等高附加值种植项目年产值7.6亿元,山旺大樱桃、杨善西瓜等17个地标农产品年可为农户增收2亿元,“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划上等号。
“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升值”
走进牛寨,但见青山相连、绿水穿村,“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重新规划,顺势发展乡村游,这‘穷山恶水’就变成了青山绿水。”村党支部书记于兴平感慨,美丽乡村生态美景成了新生产力,如今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

产业“加减法”让绿水青山红利倍增
用时间兑现承诺,临朐用了不到三年,让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80%的弥河再现“弥水澄清通地底”的盛景。因河而变,“河长制”精准责任再加压,临朐抓住治水突破口,倒逼产业转调再造发展新优势,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17.8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3.04%。

绿水青山要释放更多发展红利,生态农业是绕不过去的课题,临朐交出的答卷中落墨之处多有重彩:依托伊利乳业等107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792家农民合作社,推广畜牧养殖-沼渣沼液-发酵还田-多层增值的“四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带动秸秆反应堆等绿色能源循环技术广泛普及,增强生态农业软实力。目前,全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2个,90%以上农作物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仅秸秆青储一项年可增加效益1亿多元;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基地32.2万亩,带动农户5.8万户,助农实现收入30多亿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