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俊森: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鼓励人家生二胎或三胎

张俊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澎湃新闻实习生 李宁琪整理
2017-11-28 15:4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被称为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七届颁奖典礼11月1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俊森在现场介绍了为什么他与学者Mark R.Rosenzweig合写的《人口控制政策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吗?——双胞胎、出生体重和中国“一孩”政策》一文可以获奖。

他在演讲中着重介绍了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以及二孩政策对人口质量是否造成影响。他最后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鼓励人家生二胎,或者三胎。在欧洲、美国或者日本,他们鼓励生小孩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中国还在摸索发现。

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教授介绍自己的获奖作品。  上海财经大学 图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张俊森教授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再次感谢孙冶方基金会对我们的作品给予肯定,非常有幸代表我的合作伙伴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作品。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了20多年,一直都是从事微观的劳动经济学、家庭经济学研究,这个作品是关于生育政策与人力资本的研究。

人口问题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争论。19世纪,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不能增长太快,太快了其他事情跟不上,我们这个研究就是以马尔萨斯说我们需要一些急剧的手段控制人口为背景。但是在西方,做家庭经济学研究的贝克尔认为,我们不用太担心人口急剧增长会为国民经济带来什么损害,经济增长会自己纠正生育率问题。贝克尔还有一个理论,就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家庭会向质量迈进,而不是从数量上迈进,质量和数量之间有权衡关系,就像人富了买汽车,他不会买很多汽车,而是需要买名牌汽车,这也是质量和数量的权衡。贝克尔认为家庭富裕了以后,人们会向高质量的小孩迈进,小孩的教育程度越高、健康越好、接受更好的培训,质量高了,数量成本加大,所以数量自己就下来了。

这是关于人口转型两大思想的碰撞。这其中马尔萨斯还有一点,就是他忽略了人类科学进步的力量,他认为好像人口增长一定会快过食物的供给等等,所以马尔萨斯的理论除了贝克尔讲的问题以外,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文章是研究古典的问题,人口控制能否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要不要计划生育?有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拥挤、食物供给跟不上等等。在很多国家如果顺着贝克尔的理论想,家庭富裕质量上去了,数量就会下降,所以很多国家想如果我人为地控制家庭规模,人为地进行计划生育把数量减下来,质量就可以上去了,这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有好处的。我相信在1978、1979、1980年那几年我们国家出于这种考虑的思维占了主导因素,这在当时特定条件下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之后我们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人口的减少有一定的影响,对城市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

我们探讨中国,有两个自然实验可以用,一个借助于中国的一胎政策,因为在城市一胎几乎是硬性的,农村刚开始也是一胎,后来变成了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二胎。还有一个是利用双胞胎的自然实验,这个不是我们的创新,别人也用过,但是国际上对双胞胎进行研究都是针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没有,所以我跟我的合作者在2000年的时候,在亚洲首次做了两个双胞胎调查,都是几千户的大规模。

文献当中还有一个问题,西方使用双胞胎的研究忽视了双胞胎禀赋,双胞胎的体重和非双胞胎不一样,西方的文献里面他们对双胞胎处理跟别的小孩是一样的,我们在文章里面证明不行,双胞胎和非双胞胎有差距,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控制。技术和思想上的创新我们是这样,第一,使用了双胞胎,第二,指出了已有的文献当中使用双胞胎进行研究的缺陷,并利用中国的一胎政策作为创新实验。我们主要通过出生顺序和出生体重的差异,计算出儿童数量对儿童平均质量影响的上下限,因为我们文章的研究目的是要研究质量跟数量之间的权衡关系,就是一胎政策会不会很大地提高小孩的质量?这是我们文章的根本目的。用双胞胎是因为外生给你冲击,是小孩从一胎变成二胎,或者农村里面二胎变成三胎,我们等于在实验室里边做实验一样。如果没有加入双胞胎,只是简单地比较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小孩的家庭是不行的,因为这些家庭小孩的数量是自己选的,已经是结果了,再看这个结果对另外一个结果的影响,在方法上站不住脚,是根本错误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外生正当冲击,使得数量发生变化,那么多出来的小孩会对其他小孩的质量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是双胞胎研究的美妙之处。

我们的实验从昆明的人口普查里面,把所有可能是双胞胎的先识别出来,然后逐家逐户排除,最后对真正的双胞胎进行30小时的问卷调查。通过严谨分析,我们发现小孩数量较多的家庭,小孩的平均学习表现就较弱,当中包括成绩较差、入学水平较低和健康水平较差等,因此,在质量和数量上存在权衡关系,当数量多的时候,小孩几个方面的质量会有所下降。

虽然中国儿童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权衡,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一胎政策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并不显著,同时对于提高质量的效果也不是很大。不管是对于教育年数的上升,还是对于上大学的概率或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通过很多的测度看它都小于10%。有兴趣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看看原文。

所以两年前我们把一胎政策变成二胎就更加要支持,我们不用担心二胎政策会让小孩的质量有很大下降,因为我们已经从反面证明了从2到1的效果不大,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鼓励人家生二胎,或者三胎。在欧洲、美国或者日本,他们鼓励生小孩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中国还在摸索发现。根据我们初步的几项调查显示,我国鼓励二胎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当经济增长到了一定时候,人们放宽了生活质量,对于生二胎没有了积极性。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包括生小孩给她一年或者半年的有薪假期,她的丈夫也享受有薪假期,以及免税额等等,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人口政策可以影响家庭的很多方面,我国的一胎政策对于离婚率、农村人口外出比例等有着重大的深远影响,对于我们现在从一胎变成二胎,或者怎么样二胎变成三胎,以后伴随的经济、社会效果都值得我们很多人继续研究。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