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 两人因此被判刑

2017-12-01 16: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15年7月份,被告人季某在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工作期间,以办理社保手续为由,从该分公司骗得公司公章,并在两张空白纸上分别加盖了公司公章。后被告人季某因其个人欠款在其中一张加盖公司印章的空白纸上向被告人施某出具一张人民币18万元的借条,并与被告人施某约定,如到期欠款无法归还,被告人施某可起诉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由该公司偿还。同日被告人施某又要求被告人季某在借条中增加借款理由,被告人季某遂在另一张加盖公司印章的空白纸上向被告人施某出具一张人民币18万元的借条。

后被告人施某于2015年12月23日向海门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合肥分公司偿还二张借条上的借款人民币36万元及逾期利息。海门市人民法院受理后,因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后采用公告的方式进行送达,并缺席进行了审理,于2016年7月30日作出一审民事判决,要求某餐饮管理公司合肥分公司偿还借款人民币36万元及逾期利息,某餐饮管理公司承担补充责任。本案进行执行程序后,后案发。

海门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季某、施某恶意串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虚假诉讼罪,并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和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法官说法

虚假诉讼不仅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浪费了司法资源,妨碍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权威,同时违背了社会诚信道德原则。公民应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以善意的主管意识和行为方式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到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来源:海门市人民法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