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声音如何“特稿”?

2022-07-07 14: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下播客内容创作者要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和挑战,相比过多顾虑「会不会影响受众听感」,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受众听到更多不同的形式,并慢慢培养受众。

作者|赵铭

这是一档被称为「声音特稿」的、具有深度媒体视角的播客节目。

在5月31日上线的《跳进兔子洞》第一期「电子烟的隐形销售链,和中学生卖家」的开头,制作人佳勋跟着高中生子豪,来到了常被视为电子烟交易场所的篮球场。之后,贩卖电子烟的高中生们、电子烟行业从业者、电子烟行业咨询专家接连出场,将这条看不见的灰色销售链条和盘托出。

这档以声音特稿为概念的新形态播客,特点是调查感、故事性和现场纪实感。「我们会对选题的不同相关方进行采访,最后综合采访内容写作节目脚本,并制作成一期音频节目。」佳勋说,因为最后呈现形式会像一篇音频版的特别报道,所以取名为声音特稿。

仅从介绍来看,声音特稿与中文播客市场已出现的「声音纪录片」等形态有些类似。随着中文播客数量的井喷,尽管大多数内容都没有摆脱闲聊、对谈、访谈等形式,但也有一些机构和创作者已经开始探索声音的更多可能性,「记录」成为其中一个方向。

佳勋解释道,《跳进兔子洞》更强调客观中立地呈现一件事,而非单一视角呈现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故事,这也延续了她此前在财新FM的从业经历。

跳进兔子洞封面与节目界面

节目策划于半年前。去年八月,佳勋刚从财新FM离职,来到定位于商业视角的播客制作公司声动活泼,并按照自己专长在其他节目中实验性地上线了几期节目。后来,公司开发新节目的需求与她的专长一拍即合,她开始筹备自己的独立播客。

节目上线前的运营会,大家提炼出了「声音特稿」这个概念,并分析了佳勋所具有的特质——包括有深度、角度新、真实、调查感、制作精良专业、有画面感等等。声音特稿节目结合声动活泼本身具有的商业视角,定位于「从新商业、新经济影响下的个体故事出发,提供现象背后中立客观思辨的报道、沉浸式的收听体验,满足听众多维度、新视角、观察世界的需求。」

在已经上线的三期中,佳勋作为制作人,还将选题触角伸向了人工智能面试官正在怎样改变打工人的求职道路、以及「占卜」为什么会变成 00 后的职业选择。

声音特稿的操作流程与一篇专业的深度报道类似。如一篇好的特稿经常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采访、写作和编辑时间。从选题研究、采访、到写稿、编辑和制作,完成一期播客节目通常需要 3-4 周的时间。

佳勋用「精细」来形容整个制作流程。从选题上说,《跳进兔子洞》对「能否由声音来呈现」有更多需求。「很枯燥、没有任何场景、或是更偏文学讨论、商业逻辑的内容,就更适合对话或分析,而不大适合用声音呈现。」

音频稿件有特有的形式和大概框架。她将从前在学校里和工作中的习惯延续到现在——比如在稿子开头一般会先用声音搭建一个场景,把听众带到场景中,引出主人公。「有那么多的声音素材,你的工作就是思考,用怎样讲述的方法,把所有的声音素材连在一起。」

文字特稿的时间线可能有倒叙、插叙等方式,而声音特稿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的线性逻辑。节目的节奏感也是重点,这体现在许多细节当中。例如,如何将节目的同期(类似文字报道中的引语)更自然地与主播串词连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主播角色和同期的采访对象关系,在哪些节点应该加入新闻播报等其他的声音素材,都对节目有所影响。

这些经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佳勋与众不同的专业从业背景。2013年,佳勋在美国读大三。因为一门叫做Digital Media 的课,她接触到了 Radio 和 Podcast。一期叫「Love in Shanghai」的节目,让佳勋感受到了音频制作人的力量,「就像导演一样,把不同元素进行排列组合。」

佳勋录音中 

从那以后,她决定走上音频节目制作之路,先后就职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媒体公司、财新传媒,参与制作的新闻调查类播客「In the Dark 」曾获广播电视媒体届最具权威的皮博迪奖项。这也让她的播客从业经历更具新闻专业主义视角。

佳勋专注于叙事播客制作。在财新,佳勋做过《记录在案》《财新调查报道故事集》第一季&第二季,前者是国内首档真实案件调查类播客,深入追踪、调查、讲述 5 个重大刑事案件背后的故事;后者作为财新历年重磅调查报道,被全球深度报道网评为「2019 年全球十大深度调查播客」。

在佳勋看来,财新作为国内专业程度较高的新闻机构,本身关注财经报道,在信息检索、采访、写稿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上都为如今的这档声音特稿积累了大量经验。

「当时在财新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并没有把在做的东西严格定义为播客。我们还是在做新闻,只不过它的形式是音频。」尽管如此,专业的从业背景让佳勋从第三视角对国内播客的市场有所感知。

回国之初,国内对播客的认知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随着中文播客市场的渐渐成长,佳勋感觉到,中文播客市场与美国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人才、内容多样性和受众圈子上。

佳勋发现自己接触的大多数实习生在国内并没有接触过相关专业课程。不知道怎么做播客、以及怎么做不同类型的播客。其次,如今的播客市场虽然在表面走向繁荣,但难以避免「流量思维」。「中文播客市场已经被一些头部播客所定义,比较同质化,缺少从零开始打磨的节目。」而新形态的节目往往会因为给予了更多选择,而吸引更多受众。最后,受众圈子小,收听场域有限也是一个文化背景问题。美国的收听文化是播客市场繁荣的一大因素。

当下的中文播客市场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例如,形式集中在对谈、闲聊,内容集中在人文领域。佳勋也在为这一点担忧,「整个行业还是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做好内容。因为播客门槛特别低,很多播客都是个人发起。整个的行业就是一个头重脚轻的感觉,相比如何做出更多不同形态,『头』更多会思考如何赚钱。」

佳勋坦言,如今依然有很多播客从业者都会在找甲方时担心,还要给对方普及播客是什么,很多精力都要放在阐释剪辑一档播客有多辛苦。「三年前市场是这样子,三年后也没有太大变化吧。」

当下内容创作者要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和挑战,相比过多顾虑「会不会影响受众听感」,要更多思考如何让受众听到更多不同的形式,并慢慢培养受众。需要有更多不同形态的优质内容「打样儿」,播客市场才能被撑起来,成为一个健康的可循环的市场——好内容是吸引听众、广告、流量的基础。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与《跳进兔子洞》制作人佳勋的部分对话整理:

新声Pro:为什么会把这种形式定义为声音特稿?

佳勋:我们最开始没想要定义,是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很多采访对象好奇最终的呈现形式。我都会说,我们会对选题不同方进行采访,最后综合采访内容写脚本,制作成一期音频节目。可以理解为声音版的特别报道。后来节目上线前的运营会,就提炼为「声音特稿」。

新声Pro:声音特稿跟市面上已有的声音纪录片有什么区别?

佳勋:可能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不同。首先,一些节目是制作公司与媒体合作的,我们从头到尾都独立制作,题材原创。

比如采访,我们想做的是客观中立讲明白一件事,所以相关方基本都会聊到,而不是单一的视角讲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故事。理想状态下,我们基本上能线下就线下采访,为了呈现更多场景和互动,会涉及一些出差。

采访结束后 ,我们也会写一个严格细致的脚本,基本是一个实打实的稿子,与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基本一致。

制作上差不太多,我们的声音素材更多,所以制作上耗时更长一点。

佳勋的采访计划 

新声Pro:所以《跳进兔子洞》会更具新闻性,更客观中立;声音纪录片更偏向于非虚构故事。

佳勋:对,因为我本身是新闻出身,已经习惯、或者更擅长这些东西。

新声Pro:大多数听众现在是把播客当做是一个陪伴,不会特别集中注意力去听。你会不会担心《跳进兔子洞》的接受度没有闲聊对谈类的高?

佳勋:我觉得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不要想着会影响听众,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让听众继续听下去。

新声Pro:为什么在当下这个节点推出?

佳勋:我去年八月来到声动活泼,先在《声东击西》实验了几期节目,做完2021年声音胶囊节目后开始筹备《跳进兔子洞》。由于这个形式耗时较长,所以上线前储备了四五期的内容。正好5月31号是世界无烟日,跟我们做的电子烟内容匹配,所以就在当天上线了。

新声Pro:在正式定上线这档节目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佳勋:声动活泼每做一档节目,都会先开几次新节目定位的头脑风暴会,同事先总结我作为主播的节目风格和特点、潜在听众,还会做一个SWOT分析,找到节目定位。

新声Pro:他们分析出你有哪些特点?

佳勋:大概就是选题有深度,有新角度,节目内容真实、纪录片感、调查感、制作精良专业有画面感、呈现感。

新声Pro:一档声音特稿的选题与文字特稿有什么区别?

佳勋: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更多就在于选题适不适合声音来说。一些很枯燥、没有场景的,或是比较适合去分析、更文学性和商业逻辑的内容,就不太适合用声音。

新声Pro:从确定选题,到上线播客,中间主要会经历哪几个阶段?

佳勋:首先确定选题,我先想一个大方向,花一周时间想角度,可能会找一些采访对象进行前采,最多一周内,与编辑、声动活泼创始人徐涛沟通。OK后就可以去采访,一般在5-7天内完成。

之后会积累5-10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我会从头到尾听一遍,写一个大概的节目结构的框架,之后开始写稿,通常也要用至少一周的时间。

写完后根据编辑回复进行改稿,在1-2周内出终稿。之后再用3-5天时间剪辑制作。

新声Pro:在写初稿的时候,音频逻辑如何体现?

佳勋:写音频稿件有它的形式和大概框架。我本身学这个,会把学校里以及在之前工作中的习惯延伸到现在。我写稿子一般开头会先用声音搭建一个场景,把你带到这个故事的场景里去,主人公也会出来。

有那么多的声音素材,你的工作就是如何用讲述的方法把声音素材连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是线性的逻辑,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比较符合收听的习惯,与写文字特稿有各种倒叙、插叙有所不同。

新声Pro:声音特稿的节奏感怎么去把控?

佳勋:基本上在写稿的时候来调整节奏。比如稿子中的引语,在音频里叫同期,同期用多长,一般都在30秒以内。以及怎么把采访对象的话与你的串词自然连接在一起。

有的节目里我是观察者,是第三方,有的节目里我更像故事里的人。我也要把控,如何把我的角色和同期的采访对象的关系处理好。

包括在哪些时候加入其它声音素材,如新闻播报、唱歌跳舞的声音,应该有多长,如何跟串词连接,同期选什么更有冲击感的话,都对节奏感有影响。

另外就是音乐,如果你想强调一些内容,或者渲染情绪、制造停顿让观众思考,都可以用音乐来协调。

佳勋过往节目「一场旅程中的杀手」脚本节选 

新声Pro:为什么会在公众号上发文字特稿版本?

佳勋:这种播客需要集中注意力,可能一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信息。考虑到这一点,有些人有看文稿的需求。

新声Pro:财新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对您现在制作这档播客有哪些影响?

佳勋:财新是比较专业的新闻机构,在专业知识方面以及对于信息的检索、采访,写稿上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同事都很严谨。财新跟播客圈子离的还是没有那么近,主要做的还是新闻,只不过形式是音频的形式。受众也和播客圈子的受众有些差距。

我在财新待了三年,我刚回国的时候就找这方面的工作,那时候的国内播客市场比现在差很多,更多是一些学英语、自我成长类的节目,国内对播客的认知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

新声Pro:您此前在美国也有一些播客方面的工作经历,从个人体感来说,国内播客内容端相比美国成熟的体系还差什么?

佳勋:差人才。之前接触过一些实习生,在学校里学不到怎么做播客,也学不到怎么做不同类型的播客。学校里的相关课程很少甚至没有,更偏传统广电。有能力去做一些新东西的人还是比较少。

另外,缺乏多样性的高质量内容引领市场。现在中文播客市场感觉已经被头部内容定义,大多是获取知识、自我成长、情感交流、社会话题这些节目,流量思维也在影响创作者的思维,比较同质,更愿意从零开始打磨的节目还是比较少。如果有更多不同的选择,我觉得也会有更多的人想要去尝试和学习。

最后,受众圈子比较小。在美国工作时有一个编辑问我,中国有没有收听的文化?他说美国之所以播客那么火,因为他们从小就有收听的文化。不像我们,在车里收听广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包括现在收听播客也是。所以会觉得受众圈子小,收听场域受限。

美国本身就是从广播发展到播客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环境体系非常成熟。像Wondery就是一个比较商业化的播客公司,但也会和很多媒体机构合作出调查类内容,从业人员的质量比较高。

再加上他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了,不像我们还会担心甲方不知道播客是什么东西,要先普及,再说动,说我们这个剪辑是很累的,很多精力都要放在这方面。我们三年前市场是这样子的,三年后也没有特别特别大的变化吧。

新声Pro:有这样一个比较专业的身份背景,您会对国内市场有哪些观察?

佳勋:我是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的,一心一意想要做好内容的机构太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整个行业还是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做好内容。

因为播客门槛特别低,很多都是个人去做的,去表达自己。整个行业就是头重脚轻的感觉,然后头会在想,我应该怎么赚钱,没有那么多人在想,我到底应该怎样做出不同的内容。

但肯定是需要足够好的内容,把播客市场给撑起来,那它才是一个健康的可循环的市场,能拉拢广告商进来。要有那么多好内容立在那里,它才能健康地往前走。好内容是吸引听众、流量、广告的基础。不可能进来就说,我要做个流量、做IP,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它留下来的是什么?

新声Pro:更多的形态还没有一个典型的标杆。

佳勋:对,我刚刚回国的时候,大家一谈播客就说美国的《Serial》。到今年还在说。

新声Pro:如果想让更多人接触到声音特稿这种新形态,作为创作者还可以做什么?

佳勋:作为创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把内容做好,至于听众,你永远不要去迎合听众的喜好。但我觉得可以去尝试,根据反馈再做一些调整。播客毕竟是一个舶来品,不是说中国传统广播就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可以做一些本地化上的调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