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藏五县(区)向全社会宣布脱贫摘帽:精准施策挖“穷根”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本报近日组织精干采访力量,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地采访报道全区各市地、各部门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从今日起,本报在主要版面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聚焦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场景充分展示各地、各级党组织、各行各业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11月1日,在自治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山南市乃东区、林芝市巴宜区、昌都市卡若区五个贫困县(区)向全社会宣布脱贫摘帽。
图为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易地扶贫安置点。图为西藏亚东县三岗新村,村子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图为乃东区政府为当地贫困户群众修建的易地搬迁房。靠鸡蛋脱贫。图为巴宜区更章藏鸡养殖场。图为卡若区如意乡达若村新貌。这是我区各级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的重大进展。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和目标,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我区脱贫攻坚形势,精心编制规划,研究对策措施,提出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的要求、实现“三不愁、三有、三保障”目标,明确党政“一把手”责任,号召全区各族人民齐动手,在西藏高原掀起了脱贫攻坚的高潮。
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涉农资金200多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515个,直接带动9.2万人脱贫。
持续高位推动建立完善顶层设计
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持续高位推进,吴英杰、洛桑江村、齐扎拉、丁业现等多次深入到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指导,亲自到自己的对口联系点宣讲十九大精神。2017年6月28日,自治区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动员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2017年9月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吴英杰主持召开了西藏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精神,重点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我区脱贫攻坚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我区“四梁八柱”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今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援藏扶贫工作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试行) 》《西藏自治区农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评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全区脱贫攻坚配套政策文件达到60多个。
坚持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推动各类涉农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聚集,2017年统筹整合各项财政涉农资金110.35亿元。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
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或者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全区共落实到位产业扶贫资金110.27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75.28亿元,累计开工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030个,其中已完工188个。辐射带动20多万人受益,直接带动5.12万人脱贫。
进一步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自治区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西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坚持搬迁与产业、安居与乐业同步,统筹扶贫搬迁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就业、医疗、教育等条件改善相结合。截至10月底,2016年安排的329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竣工322个,累计完成投资53.34亿元,7万余人入住。
自治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建设并重的路子,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补偿脱贫。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群体,实行“定岗定员、定岗定责、定岗定酬”,今年新增生态补偿岗位20万个,全区生态补偿岗位达到70万个,目前,已落实到位各类专兼职生态补偿岗位62万个,人均补助标准3000元,兑现资金18.6亿元。
合力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西藏自治区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试行)》等文件,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311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494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110元。将城乡低保资金、临时救助资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作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统筹使用。
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深入实施教育脱贫321工程,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控辍保学、技能培训、学生资助等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包”标准提高到3480元,落实“三包”及助学金21.22亿元,15年免费教育资金2.86亿元。安排薄弱学校改造资金5.6亿元,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5所。实施高海拔地区学校操场建设项目67个,投入资金3.35亿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共培训农牧民6266人,安排脱贫攻坚中等职业教育专项招生计划1000名,面向农牧区贫困学生高校专项招生计划6054人,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实施免费教育补助政策管理办法》,自治区本级资助2016-2017 学年贫困大学生12508人,下拨资金8755. 6万元,人均达到7000元。
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农牧区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435元提高到475元,农牧民大病保险保费为年人均18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6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 元。在20 种门诊特殊病种基础上,把包虫病纳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补偿范围。推行了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实行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将9类15 种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申请国家投资3.2 亿元,用于我区健康扶贫工程、妇幼保障工程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促就业为目标,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和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统筹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各类企业、援藏省市等培训资源,采取企业与基地互动、与贫困户对接、企业订单培训等方式,将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对困难家庭子女及“两后生”接受免费中职教育。今年已下达贫困人口培训补助资金7200万元,截至10月底,累计培训贫困人口4.71 万人,转移就业3. 96万人。
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副书记、主任,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尹分水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区脱贫攻坚部门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扶产兴业抓脱贫;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搬迁抓脱贫;坚持东西协作、银企对接、社会联动,凝聚合力抓脱贫;坚持统筹各方,扎实推进“十项提升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抓脱贫;坚持突出深度贫困地区主战场,将新增资金95%左右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整合资金抓脱贫;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向基层倾斜,发展教育抓脱贫;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转变作风勤奋扶贫、守住底线廉洁扶贫、建章立制保障扶贫、从严监督阳光扶贫,强化监督抓脱贫,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