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5个故事展现中澳交往细节,澳驻华大使肯定华人社群贡献
为庆祝中澳建交45周年,澳驻华使馆推出《45周年,45故事》项目,图中持话筒者为华淑慧女士。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图
“but no matter how far or how wide I roam,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即使我流浪到海角天涯,澳大利亚仍然是我的家。)”伴随着大合唱《澳大利亚我的家》的旋律,12月6日,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纪念中澳建交45周年的《45周年,45故事》项目上线。发布会现场似乎让在场的所有澳大利亚人泛起了一丝乡愁,连主持人都不由地发出一声感慨。
这份乡愁在华淑慧(Shelley Warner)看来更为复杂与惆怅,作为澳大利亚前驻华外交官,她曾见证了澳大利亚大使馆在北京创立,并在此分享了其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事实上,此次公布的45个故事,也都展现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细节。
在华30年的澳大利亚前外交官
在过去五十年里,华淑慧有超过三十年的时间都身在中国,乡愁这个概念对于她越来越模糊,因为她已经很难去定义中国和澳大利亚哪个是她的故乡。
1973年,华淑慧作为初级外交官参与了在北京设立澳大利亚大使馆的全过程,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回忆了那些流光岁月。“我们只有三周的时间来建立大使馆,我们一行六人就住在王府井的北京饭店,办公室也临时设置在那里,如果要寄信回国,我们还要跑到远在几公里外的西单。我们自己当时都不知道能做的事情权限有多少,一切都显得比较仓促。”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跃向澎湃新闻阐述了这种仓促的原因,“1972年12月中澳建交,实际上澳方当时的考虑已经‘落伍’了,其他同等体量的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都在他们之前。当时,反对党工党领袖惠特拉姆在1972年大选中战胜了连续执政20多年的自由党,之后的一个月内中澳就公布建交了,澳方还是看准了历史的潮流与时代变化的。”
当然,这些过程中来自中方的帮助对于华淑慧来说也是难忘的,特别是1973年4月份的一个晚上。“晚上8点,中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让我们立刻去人民大会党,说有重要的会议,但我们都不知道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华淑慧回忆道,“一进大厅,我们看到了等待在那里的周恩来总理,他带着微笑和我们每个人握手,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我到现在还能感觉出在他身边的那种特殊气场。”
从那之后,华淑慧便留在了中国,哪怕是从外交部门离开之后,一晃就是40多年。现在致力于中澳间人文交流工作的她,想起当年的事情如数家珍,说到现在做的工作更是觉得非常重要,“我能感受到两国之间人们交流的渴望。”
像华淑慧这样的看似普通却又体现出中澳之间人文交流发展的故事,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这次公布了45个,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林漠怡向澎湃新闻介绍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45个是从大量备选故事中选择出来,我们希望收集那些两国之间人文交流过程中没有被讲述出来的故事,希望能够找到那些正在两国之间从事伟大事业但没有被报道出来的人,他们值得被铭记。”
人文经贸关系紧密难掩政治分歧
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说,1972年,没有人能想象到今天中国的发展水平、今天中澳两国关系的发展水平。当时,中澳之间的贸易额是1.13亿澳元,今天,两国贸易额达到1600亿澳元。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
据统计,2017年1-9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920.7亿美元,增长25.4%。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顺差226.5亿美元,增长137.2%。中国仍然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双边人文交流取得长足进展,其中以学生之间的交流最为积极。1973年,中国到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只有5人;2016年,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有16万人。中国也成为澳大利亚留学交换项目中,学生最喜爱的留学目的地。
12月1日,中澳之间又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与澳大利亚诚信贸易商计划互认的安排》。继瑞士、新西兰、以色列之后,澳大利亚成为今年与中国签署互认安排的第四个国家。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深两国的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促进中澳两国的贸易交流。
然而,人文交流的紧密、经贸数据的增长并无法避免近来中澳之间的一些“摩擦”发生。特别是在11月23日澳大利亚发布外交政策白皮书以来,中国外交部已经两次回应有关中澳关系的“问题”。
侯敏跃分析指出,“任何两个国家双边关系都有复杂性,但现在中澳关系的复杂性在增加,慢慢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征,经贸人文的交流大家一直有目共睹,但在安全领域,澳大利亚也一直是在布局的。”
最新发生的摩擦也或多或少与两国之间紧密的人文交流有关。据澳大利亚媒体12月4日报道,澳大利亚司法部长向议会提出,为应对外国干预澳大利亚政治进程的行为,本周将通过新法加强对间谍罪的调查和指控。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对中国人干涉澳大利亚政治进程存在关切。此前,中国在澳著名侨领黄向墨也被澳《先驱太阳报》塑造为中国派来渗透澳洲的“间谍”和“特工”,引起了澳大利亚当地华人社群的激烈反应,经过一番诉讼,澳大利亚媒体已登报向黄向墨致歉。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12月6日报道中将近来的摩擦原因归咎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误解”。
对于两国关系尤其是在澳当地华人社群的作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正面回答了澎湃新闻提出的问题。她表示,“中澳之间会共同在许多事情上合作,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化、贸易投资等等,但我们之间有时会有不同意见与看法,我们也在很审慎的处理这些不同。作为驻华大使,我必须要说的是中澳之间的人文交流到现在还是很紧密,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我认为这个趋势是不会被任何情况阻止的。”
安思捷说,“在澳大利亚有很庞大的华人社群,他们在当地很受欢迎。我曾遇到许多澳大利亚政府官员,他们都对华人社群对于澳大利亚社会的贡献表示赞赏,也会很重视包括留学生、游客在内的赴澳群体,包括政府和警方都会很重视他们。”
作为前外交官,华淑慧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中澳之间人文交流与政治关系如何互动的问题,她说自己离开外交太久了。
“现在的情况反应出澳国内内部力量的斗争,这种情况也是一直有的,而随着未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我们也需要改变心态,更好地应对这样的质疑,日久见人心,早晚对方能更多的理解中国的包容与担当。”侯敏跃分析道,“但要说未来继续寻找中澳之间的人文交流感人故事,还是能发现很多很多。”
客观看待中澳关系,也是中国现在所强调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2月5日回应“澳大利亚禁止他国施压影响的新法”时,再次敦促澳方摒弃偏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中国,看待中澳关系。“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不仅符合中方利益,也符合澳方利益,希望澳方对此有清醒认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