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沪两地健身房一年关门跑路近80家,健身者权益该如何保护

澎湃新闻记者 蒋逸轩
2017-12-14 09:31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愤怒的健身者在跑路的健身房外刷字抗议。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健身房,除了撸铁、跑步这样固有的标签外,还伴有老板跑路、门店关闭这样的高频词汇。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今年7月至今,北京、上海两地涉及到关店跑路的健身门店就将近八十家。

资金链断裂跑路的老板,被欺骗却求助无门的消费者,以及难以估量的预付消费造成的伤害,这些几乎构成了健身行业负面的一大常态。

不过在未来,这样的场景或许会越来越少。在12月12日举行的2017年北京健身行业高峰论坛上,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宣布了明年初上线健身E卡通平台的计划。

以后,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健身俱乐部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联盟”,用健身通卡的方式为健身者规避预付消费的风险。

奥森健身安波路店已经无法进入。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王淼 图

行业内部的良莠不齐

老板跑路、门店关闭、消费者求助无门……当健身房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生活中不或缺的一部分后,这样的新闻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据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的不完全统计,仅从今年七月份至今,北京这样的健身门店关门就达到了30余家。

门店关门,老板跑路,那么动辄就办了一年甚至几年期限健身卡的消费者又应该怎么办?

就拿前不久大多关门歇业、老板携千万巨款跑路的奥森健身来说,大部分会员因为追讨不回钱款,只能先去相关部门登记。而一些门店的健身器材,甚至被愤怒的消费者直接搬走……

事实上,在健身这个多采用预付卡、年卡、会员形式前置消费的行业,一旦发生问题,消费者的利益无法挽回,只能哑巴吃黄连。

一位圈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办卡时店家往往会根据年卡的期限长度推出更大幅度的优惠,这也导致了消费者往往会“脑子一热”。

“有的时候,商家在推销卡的时候,往往年卡只比半年卡多出一点价格,消费者就会被这‘性价比’吸引,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发展委员会监事长林兆瑞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健身房关店、老板跑路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实反映的是健身行业内部目前良莠不齐的乱象。

“健身行业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包括房租、人员这些成本,而目前来看,在会员以及年卡的售卖上又过低。这样的话,俱乐部的资金链就很容易断裂。”

据悉,现在的北京健身市场,年卡在一千块区间左右的非常多,甚至业内最低的年卡已经低至699元。

因为健身行业往往是预付消费,有的健身房可能并没有能力运营,甚至在成立前就开始办卡,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场地服务上下得功夫也不够,导致行业规范愈加失调。

“其实健身人群的消费能力还是有的,这一块的收费其实应该随着服务水涨船高,但目前低价竞争却使得做健身的门槛越来越低。”

“告知书”显示,奥森健身拖欠房租和物业费。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王淼 图

健身通卡,要有互联网思维

在这一大背景下,健身通卡的推出十分应景。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在2015年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刚刚成立之时,健身通卡就已经在其计划之内。目前联合会已经和北京的26个俱乐部,总计104个门店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的计划中,健身通卡将会为会员规避预付风险,一旦有个别门店出现倒闭情况,“健身E卡通”的会员就可以持卡去其他适用门店继续接受健身服务。

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常务理事,同时也是健身E卡通的CEO蔡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通卡会有一个期限,在期限之内,如果一家健身门店不幸被关,周边的店可以提供支持,让消费者能够直接无缝转接过去。

“没有任何费用,只要在有效期内都可以继续使用,任何适用的店面都可以去。这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解决了传统健身房服务半径有限的问题,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覆盖的门店都可以使用。”

据悉,明年初“E卡通”将会在北京几个区同时落地。无论是传统型的连锁式健身房,还是新式的健身工作室,都将有可能成为通卡联盟的成员。

联合会还将对成员资质进行审核,以保证消费者们能享受到一个水平线大致相同的服务。

一位健身爱好者就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样一来,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老板骗钱了。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改变,CEO蔡俊也表示,“企业经营是有风险的,谁也不能说自己是百年老店。我们希望能通过行动来改变公众对于健身行业的社会观感和认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