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席连线|民生证券邱祖学:有色板块将最需关注海外货币政策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2-07-15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热点频出,A股市场先抑后扬,热门赛道深度调整,市场风格剧烈切换。

迈入2022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7月4日起,澎湃新闻与华尔街见闻联合推出“经济大盘重振之路”——《首席连线》2022中期市场展望系列直播,与知名首席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面对面,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市场走势、行业配置进行展望。

本期刊出的是与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金属与材料首席分析师邱祖学的对话。2015年至2021年,邱祖学连续7年获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下半年有色板块可关注三个方向,能源金属有望精彩纷呈

对于今年下半年有色板块的行情,邱祖学表示,总体而言,可关注工业金属、能源金属、贵金属三个方向的投资趋势。

“工业金属方面,在供给端依然没有明显增长背景下,随着国内稳增长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发力,供需作用下,工业金属在相关支撑中,或继续维持在较高位置。”邱祖学指出。

贵金属方面,邱祖学认为,随着全球通胀压力越来越显著,避险需求愈发明显。因此,接下来,可战略性地关注黄金等贵金属整个板块的投资机会。

“能源金属方面,电动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受益于爆发性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能源金属价格应该还会继续往上走,这个板块的机会,也有望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阶段。特别是与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品种,如碳酸锂、钴、镍、稀土等。”邱祖学说。

邱祖学进一步指出,4月份以来,A股有色板块中,工业金属、贵金属和能源金属之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

“受多项因素影响,特别是美联储加息的刺激,工业金属和贵金属板块迎来了比较明显的调整,而且呈现出快速急跌特征。能源金属则随着下游复产的加快,股票层面和商品层面,均出现了非常大的修复。”邱祖学说。

邱祖学表示,整体而言,无论是工业金属还是能源金属,业绩的景气度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整个大类金属的价格,基本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因此,工业金属的业绩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能源金属有望更加亮眼。

“能源金属从前年开始,就在持续上涨。今年一季度,上涨进一步加速。因此,能源金属上半年的业绩,环比增速应该比较可观。”邱祖学指出。

整体估值合理,供需结构有望进一步修复

估值层面,邱祖学认为,当前位置,有色板块的整体估值还是合理的。

“周期品的估值,其实是比较分化的,而且其估值和投资方式,与其他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估值高,其实意味着行业或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也是处于低谷的。”邱祖学说。

邱祖学指出,周期投资是处于逆PE或逆估值的状态,在估值高时,要想一想估值、盈利是否可持续,行业的景气度,何时可以出现拐点等。

“因此,分析师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要判断行业低谷会持续到什么时间,以及拐点何时会出现。”邱祖学强调。

邱祖学认为,对下半年有色的行业周期判断,无非两个方向。

“一方面,是从金融属性的角度看,4月份以来,全球通胀高企,海外加息力度加大,下半年的金融压力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一点也是未来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因素。”邱祖学指出。

另一方面,邱祖学表示,是从商品属性的角度分析。目前,工业金属的需求基本依赖于国内,随着稳增长措施的落地和发力,下游需求将明显回暖。中游数据也释放了比较积极的信号,如5月以来电解铜等库存有明显下行,说明下游的需求正在发力。

“因此,总的来说,从绝对的PE估值来看,目前工业金属和能源金属的估值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随着6月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明显回落,通胀压力有望缓解。加之国内稳增长政策助力需求回暖,商品的供需结构有望修正。”邱祖学指出。

看好与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金属品种

细分领域中,邱祖学认为,和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金属品种都会有不错的机会。

“在稳增长政策中,汽车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等,是比较大类的一项,下游的消费需求有望激活。同时,电动化产业趋势应该会越来越明显,需求曲线更加陡峭。”邱祖学表示。

邱祖学指出,随着电动汽车的产销量超预期,中游开始扩展,上游能源金属的需求也在爆发。目前,虽然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但由于需求不断突破,整体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和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金属品种,都会有不错的机会,包括碳酸锂、镍、钴、稀土等。

“此外,电动车产业链的机会,也会发散到一些其他材料领域,如一体化压铸的铝合金等。同时,还包括市场认知比较低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水冷板、特斯拉4680电池中的蛇形管等。”邱祖学说。

邱祖学强调,随着量级的提升,上述相关领域的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因此,电动汽车产业链富含机会的细分领域,还是非常多的。

工业金属方面,邱祖学表示,国内需求占全球消费需求的比重非常大,大部分品种都接近或超过全球的消费需求的50%。

“下半年,与稳增长领域相关品种的需求,或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从这个角度看,与基建或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品种,边际弹性有望更大。从细分项来看,铜、铝、锌等这三个金属品种,都会有不错的机会。”邱祖学指出。

贵金属价格接下来有比较大的上行空间

贵金属方面,邱祖学表示,海外超预期加息中经济日益承压,美联储接在就业与通胀之间很可能出现鸽派观点。届时,将是贵金属价格上涨的拐点。

“贵金属以黄金为代表,它的价格与美国的实际利率呈现密切的负相关性。从历史情况来看,每一轮贵金属的大幅上涨,都伴随着实际利率的下行。”邱祖学表示。

邱祖学指出,目前,全球通胀处于较高的位置,因此6月以来美联储的鹰派态度非常明确,这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得比通胀更快,贵金属的价格表现相对较弱。

“目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通胀和就业。因此,如果通胀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偏鹰派的政策短期内还是比较难改变。”邱祖学表示。

不过,邱祖学进一步指出,随着超预期加息的上行,经济即将日益承压,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数据,显示出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因此,美联储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偏鸽派的观点,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宽松。届时,将是贵金属价格的拐点。

“总的来说,从货币属性角度看,过去两年,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极度宽松的,但除中国外,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却都比较一般,货币的贬值是比较大的。因此,作为终极货币价值的显现,贵金属未来的价格,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是一个战略性的品种。”邱祖学说。

下半年稀土资源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

稀土方面,邱祖学认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格局,短期内是没法改变的。

“虽然出现了海外发现巨量稀土资源的消息,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制于两个条件。一方面,是资源的禀赋,即在一堆资源中,到底能提炼出多少可利用的。另一方面,则是成本问题。如果相关的矿山没有经济的性价比,那它在实际上还不能称为资源。”邱祖学分析称。

邱祖学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格局,短期内是没法改变的。国内稀土占全球总量的40%,同时满足了全球80%的稀土需求。

下半年,邱祖学认为稀土资源的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

“受益于新能源领域的增长,从前年至今年初,稀土的价格出现持续上升,并创下历史新高。整个稀土永磁领域,包括上游的稀土资源、中游的稀土磁材等,都表现可观。”邱祖学指出。

邱祖学进一步指出,下半年,新能源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看是势不可挡的。同时,相关领域对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虽然由于目前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下游需求一定程度承压,但如果价格出现稳定,整个上下游接下来都会有健康、可观的发展。

投资需有周期思维,可关注需求增长品种

投资方面,邱祖学建议投资者,接下来可关注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品种,如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光伏。

“具体而言,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如碳酸锂、镍、稀土产业链,都有非常明显的机会。同时,今年以来,随着以油气煤为代表的旧能源价格上涨,光伏需求日益旺盛。”邱祖学表示。

其中,光伏的细分领域中,邱祖学建议投资者关注三个方向:一是上游资源的标的,如高纯石英砂等品种,供应是极度紧张的。二是新兴的辅材组件,如边框、焊带等。三是新兴技术的迭代,如金刚石切割线中的母线,要从碳钢线替换为钨丝线,因此钨丝领域值得关注。

操作方面,由于有色金属属于周期性行业,因此在投资方面,要有周期思维。

“周期领域中,某个品种不会一直在涨,也不会一直在跌,如果用成长或消费的风格来做周期,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偏差。”邱祖学说。

邱祖学进一步指出,周期的操作和估值水平有一定的反相关性。在估值高的时候,要判断相关行业是不是已经接近底部,同时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反转。而在估值下到低位的时候,就要判断估值是否可持续,是否出现了卖点的信号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贵金属的投资有很多种方式,包括金条、金银首饰、黄金ETF、股票、贵金属期货、纸黄金等一系列衍生品或实物资产。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建议以实物、黄金ETF等投资为主。”邱祖学说。

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海外货币政策冲击

风险方面,邱祖学认为,下半年有色金属板块的最大不确定性,还是在于海外的货币政策方面。

“美联储的紧缩预期,对整个大类商品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今年下半年,有色板块最需要关注的,还是海外货币政策的冲击。”邱祖学指出。

邱祖学表示,如果相关冲击已经在商品领域得到了充分地预期,那么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不大的,反之,则需要得到特别重视。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