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雷霆行动”处理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件,打击沿海采砂
向海发展,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是第一要务。深圳对待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一直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自11月20日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五组)进驻广东以来,深圳全市范围内开展雷霆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环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针对转交来的信访件或接到的群众投诉,第一时间出击,核实情况属实后,迅速处理,立行立改,决不姑息。目前,深圳正在西部海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执法行动,通过铁腕整治,守卫这一片净海,给群众满意答复。
2017年11月27日,深圳收到广东省迎接国家海洋督察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信访件(粤信转〔2017〕28号),有群众来电匿名举报:珠江口存在非法海砂开采行为。伶仃航道16号、17号标处,近2个月有20多条采砂机不停的非法采砂。另外,广州市金霆土石方有限公司的40多条采砂船不按坐标采砂,并且分布船在整个珠江口偷砂,其中有不少船一年内已被抓多次,如海胜632、海胜638、振东777、振东555、东莞吹0899、东莞吹0366等,已向广东省海监总队反映过,但违法行为还未得到遏制。
接到举报后,按照海洋督察“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处理原则,深圳海监支队立即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海洋督察有关珠江口海域存在非法采砂行为投诉件处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决定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打击西部海域非法采砂专项执法行动,并制定详细行动方案和每日巡查轮值表。同时,针对投诉反映的整个珠江口海域存在非法采砂行为,从11月27日至12月3日,深圳海监支队联合省总队直属二支队出动执法船艇共计20艘次,执法人员150人次,航程200余海里,巡查区域主要是内伶仃至虎门大桥海域,重点检查了广州金霆公司、珠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珠海市钰成砂石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岸金湾砂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4家采砂公司的作业场所。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目前珠江口海域的违法采砂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采砂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执法行动取得预期效果。12月3日,接到信访件后第7天,深圳市向国家海洋督察组递交办结报告。昨日上午11时,为了解珠江口海域违法采砂治理的后续进展情况,深圳海监支队执法船前往珠江口海域,突击检查现场采砂情况。采砂船在各自作业区按规定作业,井然有序,没有发现非法采砂的行为。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深圳支队副支队长许安阳表示,非法采砂行为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而且会对航道、大桥海基、海底电缆等造成破坏,带来巨大危害。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深圳海监支队的600总吨级中国海监9012船先后在第16、17号标处附近及内伶仃北侧海域进行24小时蹲守,发挥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另外,每日安排1艘快艇进行轮流机动巡查,在确保人员和船艇海上安全的情况下,加大我市西部海域巡查密度,每个轮值时段内还要求夜间突击巡查2次以上。
许安阳介绍,下一步深圳海监支队将继续组织执法力量,认真执行打击我市西部海域非法采砂专项行动,严格按照轮值排班表每日开展巡查执法,对发现的非法采砂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深圳海监支队将在省总队直属二支队的领导下,协同珠江口各支队执法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珠江口各类非法采砂现象,有力维护珠江口海砂开采利用秩序。
热点关注
近期深圳海域未发生赤潮
针对近日有网文称“高清卫星检测到深圳大梅沙海域南部10公里处异常景象,网友质疑是海水受污染所致”。昨日,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回应称,该网文提供的图片没有注明卫星拍摄的时间和地点,无法获知其真实性。另外,根据中心监测结果,并经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服务中心、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大鹏大队、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等部门确认,今年10月以来,大鹏湾近岸海域未发现赤潮或海水异常现象。
近日,有网文称,NASA高清卫星检测到深圳大梅沙海域南部10公里处异常景象,往日一片深蓝的水域,出现大片绿色带状物,游船划过水面不能改变其形状。对此,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周凯博士分析,通过图片无法判断卫星所拍到的大片绿色带状物的属性,更无法获知其真实性。但从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设在大梅沙海域的监测设备来看,自10月以来,大鹏湾近岸海域未发现赤潮或海水异常现象。
近5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频次较少,赤潮主要发生在东部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均为无毒赤潮。今年,深圳仅在大亚湾海域发现1起锥状斯氏藻引起的无毒赤潮,时间为8月15至24日。
美丽海洋
梅沙海域珊瑚覆盖海域面积达2.5平方公里
为积极深化深圳“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建设,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梅沙街道大力开展珊瑚保育工作,积极宣传海洋环保意识,取得好的成效。经普查测算,梅沙海域珊瑚覆盖海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
今年由梅沙辖区海洋环保服务中心牵头成立普查组,先后两次开展了珊瑚普查工作,发现梅沙海域目前共有43个种类的珊瑚生长于此,其中鹿角珊瑚、鸡冠花珊瑚(又名红水珊瑚),鹿角硬骨珊瑚,丛生棘杯珊瑚(又名菠萝丁)3种为珍稀品种。喜爱潜水的山海蓝极体育公司梁教练告诉记者,他每次在梅沙海域潜水时,都会被美丽的珊瑚群所震撼。“穿着潜水衣,缓缓游走在珊瑚群中,看着色彩艳丽的各种鱼,感觉太棒了。”梁教练说。
据梅沙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生态的“保护神”,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所以珊瑚的生长繁殖能有效改变、净化海域环境。从2016年6月起,在梅沙街道的扶持下,海洋环保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大梅沙珊瑚种植和保育项目,积极尝试人工在海底种植珊瑚,目前已投放人工珊瑚礁25座,种植珊瑚苗5000株。
前不久,梅沙街道举办首届梅沙国际珊瑚节。为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梅沙珊瑚礁及海域环境的保护,提高沿海居民对珊瑚的了解和认识,倡导海洋环保理念,梅沙街道还依托海洋环保服务中心,设立梅沙珊瑚礁典型生态系统展示馆,打造“珊瑚虫课堂”,大力开展海洋知识和海洋环保理念宣传教育活动2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梅沙居民、环保人士和潜水爱好者加入保护珊瑚、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
专家建议
在坝光国家生物谷基础上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
昨日,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在保留“坝光国家生物谷”基本功能前提下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的建议。
刘忠朴认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深圳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尤其是国家赋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后,深圳在海洋发展上必须要有大动作、大作为。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概念,创意之新、定位之高、实现之难、超乎想象,它已完全超出了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范畴。
刘忠朴建议,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在保留“坝光国家生物谷”基本功能前提下,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深圳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唯一距离南海最近的一线经济中心城市,所以在“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的定位上,一定要打南海这张牌,面向全球海洋,走向远海、走向深海;面向南海、服务南海、深耕南海,成为南海开发的基地和桥头堡。
国际生物谷控制面积31.9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用地9.46平方公里,现正在做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目前还没有一栋建筑,能较好地满足“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的空间要求。另外,国际生物谷地处海边,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坝光国家生物谷”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有一定距离的海岸线,可以基本满足建设国家深海保障基地、科考船南方母港发展要求,也可满足建设海工装备试验场的需求。
刘忠朴认为,在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过程中,可继续保留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继续保留已入园的38个项目。通过建设南方海洋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海洋基础研究的支撑。另外,还可建设“国家深海南方基地”,使之成为国家科考船南方母港;建设“深圳海洋新兴产业园区”,使之逐步成为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区。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深圳采取雷霆行动处理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