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让冷门项目不再那么冷,中国职业体育探寻国家俱乐部模式

12月11日,中国U18(18岁以下)女子冰球队在深圳集结,以备战明年1月6日至12日在波兰举行的国际赛事,而这支年轻队伍的更长远目标无疑是5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队伍的集训选拔是冰球项目“国家俱乐部模式”设立以来的第一次集结,挑选的26名球员中,有20人都来自昆仑鸿星、北京首钢这两个国家俱乐部。
2017年可以视为国家俱乐部的创始之年,在这一年的5、6月间,冰球、垒球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抽调优秀选手组队,参加国外高水平联赛。以俱乐部的形式培养国家队选手,对于竞技水平不高、社会基础薄弱的项目显然是在短期内提升水平的一剂良药,随后,棒球、橄榄球等项目也纷纷跟进。这种充分吸收社会资源,与俱乐部深度合作的国家队建设发展模式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一次摸索与创新。
破解项目困局
如果要给中国冰球和垒球找一个共同点,就是“窘困”。天津全运会上,参加垒球比赛的球队只有12支,全国注册球员400人,能在一线打球的人数更少;目前中国冰球注册运动员人数在1500人左右,其中女子选手只有264人,具备一定实力的适龄选手不超过40人,而具备一定比赛能力的适龄男子选手不到100人。
没有成绩、没有市场,即便是在体制之内,作为集体球类运动也意味着投入高、回报低,冰球和垒球受到冷遇并不算意外,参加全运会几乎成为项目得以留存的唯一理由。国家俱乐部的出现,让冷门项目在发展的困局中看到了曙光。

治标更要治本
相比垒球用高强度的比赛锻打实力,冰球国家俱乐部的“探路者”昆仑鸿星在创立之初走的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先通过引入高水平外援将顶级球队组建起来,进入俄罗斯大陆冰球联赛(KHL),以此带动冰球市场的培育,再逐步将二线、三线队伍搭建完成。如今,昆仑鸿星国家俱乐部男、女队将以国家队球员为班底,吸收外援,分别参加大陆冰球联赛次级联赛(VHL)和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CWHL)。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认为,组建国家俱乐部是一种权力下放,他说:“国家俱乐部是以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协会和俱乐部三方签订协议,将组建国家队的权力下放到俱乐部。国家俱乐部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和俱乐部寻求支持,让比较弱小的项目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增强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垒球、冰球等项目的发展还处于‘婴幼儿水平’,发展需要集中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队员的选材面广了,还便于参赛,既可以代表国家参加一些国际赛事,又可以参加职业联赛,一举多得,能够快速有效地推动项目发展。”

职业化是方向
在昆仑鸿星和首钢金鹰之后,在冰球和橄榄球领域又出现了多支国家俱乐部。以冰球为例,今年又相继成立了北京首钢和中商浩泰两家俱乐部。中国冰球协会主席曹卫东解释几家国家俱乐部构成了“协同合作的体系”,“每一个国家俱乐部都是协同合作中的一分子”。
中国冰球协会秘书长房学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中国冰球协会计划对准入中国冰球联赛的队伍都授予“国家俱乐部”称号,使每支队伍都承担为国家队培养人才的任务,“我们甚至构想授予每年联赛的冠军队伍国家队组队权,冠军队伍有权以俱乐部班底代表国家参赛,也有权在统一规则框架下借调其他俱乐部队员。目前,中国冰球国家队的征召和集结由中国冰球协会负责,因此协会想通过国家队俱乐部联赛的形式为国家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国家俱乐部的增加,发展趋势必然朝着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张远表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3支国家队俱乐部,但是感觉球员数量在短期内实现明显增长还不太现实,建队还基本停留在现有队员的重新组合上,未来要搭建冰球职业化体系。”
(原标题:以俱乐部的形式培养国家队选手 让冷门项目不再那么冷——关注国家俱乐部(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