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国重点镇江苏渔沟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域美丽,全民受益
“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江苏省淮阴区渔沟镇作为千年古镇、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中心镇,近年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抓党建、促发展”活动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融合先行镇、幸福宜居样板镇、古色古香特色镇”为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创优,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基础设施投入上提升人居环境。利用2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本6000余万元,实施“一河两岸三点四路”工程。“一河”即渔北小河整治工程。实施南岸截污管网工程,严控污水进入河流;实施河道清淤、护砌、仿古护栏安装等工程;通过上游建设泵站,下游建设节制闸,实现水位可调控,将原来的黑臭河流变成了集镇亮丽美景线。“两岸”即渔北小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在两岸建设景观亭、廊道、健身步道等设施,新增绿化面积80000平方米,建成滨河风光带,为群众提供了环境优美的健身休闲场所。“三点”即集镇东、西、南三个入口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实施杨庙东入口、园区北入口以及渔三路南入口改造工程,将原来的垃圾塘和废弃地变成了集镇入口形象展示点和群众喜爱的小游园,极大提升了集镇的气质。“四路”即中原大街、桃园街、东大街、戏园街等4条集镇道路改造工程。实现道路黑色化、管网雨污分流、弱电线路入地、高标准绿化和亮化,极大改善老镇区道路状况,方便居民出行,集镇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
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上提升人居环境。建成投资1.2亿元、占地76.5亩、38000平方米的渔沟中学,新招聘20名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淮阴中学建立结对共建学校,为片区适龄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环境和一流的师资力量。投入1.1亿元新建渔沟医院门诊楼和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建成片区医疗服务中心,力争创成全区首个乡镇“二甲”综合性医院。
注重创新,激发城镇发展活力
项目规划设计和监管模式实现创新。设计是项目总领,本着项目精品化建设的原则,注重对每一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除了通过专业设计院设计外,还邀请了市内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定稿,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资金投入途径实现创新。采取PPP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对外公开招标社会资本方,实施了新型城镇化(一期)PPP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5亿元,涉及新镇区六条主干道路、渔沟中学、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园、广场等6个子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6月份开工建设,其中渔沟中学已竣工并于今年8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戏园北街、临川东路、北环路等区域内道路已竣工,公园年底竣工,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将于明年竣工。该项目的实施,让渔沟的老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大大提高了渔沟镇区的吸引力。
项目推进机制实现创新。实施“党建+项目”工程。成立渔沟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期项目临时党支部,由政府方、社会资本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党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协调、推进。成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完成征地400亩,处理多起矛盾纠纷,保证了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成立闽泉纺织、浩海工贸等项目临时党支部,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协调,保证项目建设进程,按期投产达效。成立渔沟商会党支部,在商会党支部的筹划下,成立了渔沟商会教育基金,每年提供不少于50万元用于奖励渔沟镇优秀教师和学生。
注重产业发展,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渔沟工业园是区“一区五园”平台之一,在区委、区政府及高新区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园区在载体建设、企业质态、新发展模式和僵尸企业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2016年,渔沟工业园被市政府确认为市级经济园区。
园区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投资2000万元实施兴园路、富强路、金山路、临川路、北环路等5条园区道路管网、亮化等新建工程和渔宋路景观提升工程,形成四纵三横的道路框架,新增项目承载面积1000亩,实现“五通一平”。和城市资产公司合作建设“淮安国家高新区渔沟创业园”项目,以“可租可售可定制厂房”的方式为企业落户提供更便捷、更优惠、更安全的平台。
园区企业质态实现新突破。2017年,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家;3亿元的闽泉纺织项目、5.6亿元的维福莱科技项目、3.2亿元的浩海工贸项目和1.5亿元的扬子江兴伏板生产等落户园区,新增就业岗位500人。同时,还承接了新西兰客商的百亿元项目—中邦生物医药。
僵尸企业处置实现新突破。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加大项目招引的同时,着力处置辖区内僵尸企业。近年来,共处置占地108亩的九龙管桩、80亩闲置5年的23000平米标准厂房、76亩闲置7年的华强木业等僵尸企业3家,盘活存量土地260余亩,在处理历史矛盾的同时,更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资源。
(原标题:全域美丽 全民受益——全国重点镇渔沟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