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千年前的煮茶利器

2022-08-02 0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茶为灵草,唐以前多作药用,小范围流行于长江以南的产茶地区。自唐代开始,饮茶渐成风尚,风靡全国,远及边疆。

唐代笔记小说集《封氏闻见记》记述了当时的饮茶盛况:“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唐代人嗜茶,且喝得猛,从早喝到晚。茶与米、盐一样,都是唐代人的命根子。

当时的茶主要分四种,“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茶经·六之饮》)。这四种茶,虽有原料老嫩、形状整碎之区别,但实际上制作方法是一样的,都属于蒸青绿茶。

人们先将茶烤炙干燥,之后碾筛成茶末,再将茶末放进锅中煎煮,用竹器搅动,加入盐以调味。这就是唐代最流行的煎茶法。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宋摹本)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画已佚

茶汤腾波鼓浪后分酌五碗,趁热品饮。有趣的是,当时人们还会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与茶一起“煮之百沸”。这种做法虽未得到茶圣陆羽的认可,他形容这样饮茶“斯沟渠间弃水耳”,但紧接着他也不得不承认“而习俗不已”。实际上这种饮茶方式早已经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了。

除此以外,遇到酷暑难耐时,唐代人还会将茶制成茶粥。想必茶的清苦,能够消解暑天的闷热吧。

唐代储光羲曾在诗中写道: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白天酷热,鸟儿热得不爱动弹,诗人脱衣解带,逃到梧桐树荫下乘凉。即便如此,还是难逃暑热。这时来上一碗茶粥,啜苦咽甘,清热解暑。

在“鸟雀静不飞”时,诗人在茶粥中获得的是一丝片刻的清凉与慰藉。

观复猫钻进古画说起居 之《槐荫消夏图》
观复博物馆正在展出

不论是可口美味的茶汤,还是甘寒清热的茶粥,都出自唐代人使用的煮茶利器。煮水煎茶的利器,外形类似广口锅,叫鍑(音同辅),或写作釜。鍑中煮水煎茶,下方的风炉提供热力来源。鍑的体积并不大,可能是出于便携的考虑,当时人们会将鍑放进竹篮子里,与其他茶器具一同携带外出。

五代 茶鍑和风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茶经·四之器》对鍑的描述详尽:“鍑,以生铁为之……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唐 巩县窑绿釉釜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鍑的造型源于青铜器。上有耳,方便移动。没有盖儿,便于随时查看茶汤沸腾情况。中心宽大,使得来自下方风炉的火力集中,受热均匀。唐代鍑的材质多种多样,出土器中常见瓷石材质的茶鍑。唐代普遍使用铁制的茶鍑,现如今日本抹茶道仍使用铁鍑煮水。洪州(江西省洪州)的鍑是瓷制的,莱州(山东省莱州)的鍑以石为之。瓷和石都非常雅致,属于雅器,但不耐用。最奢侈的鍑要数银制的了。

唐 银提梁钵 观复博物馆藏

到了宋代,烹茶煮水就很少用到鍑了,宋人渐以铫或瓶取而代之,饮茶生活也大异其趣。

于是被束之高阁的鍑,成了唐代人饮茶的最好见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