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虚构”和“虚构”的界限

2022-08-03 1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杰克·哈特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近有关“二舅”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段《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爆款视频被从各个角度解说、剖析,有关选题、叙事风格、精神内耗等话题层出不穷。其中对于视频内容真实性的讨论,引发了我们对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界限的思考。本文摘选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第十四章 “道德准则”,为大家在写作和阅读中提供一种参考。

你觉得非虚构和虚构的写作界限在哪里?欢迎点击文末“写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我们将选出三位读者,分别赠送《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书籍一本。

事情要么发生了,要么就没有发生。

——泰德·康诺弗

“非虚构”和“虚构”的界限

创作非虚构叙事作品就像在黑白电视机上观看远处的蝴蝶。现实就在那里,但是差强人意的记录模糊了轮廓,冲淡了色彩,缩窄了视野。沃尔特·哈林顿说过:“当我们提笔开始写作的时候,才发现语言很难描述出复杂的世界。”

任何描述世界的尝试都会改变现实,而改变就意味着道德抉择。我参加了在圣路易斯举行的2004年全国作家研讨会,碰巧听见了沃尔特·哈林顿的主题发言,我在笔记本上一字不差地记下了他在上段的评论。我接受过记者训练,掌握了很好的速记方法,当我全神贯注的时候,我敢保证这个引语绝对准确。

但是如果我错过了会议,只能通过采访其他的参会者来复述这句引语,我该怎么做呢?大厅里有几百个人,我可以利用登记表,找到每个人。但是如果我要采访他们,我会发现一些人根本不记得这句话了,即使记得也记不太清楚,无法准确地将它复述出来。很少有人会在笔记中记下这句话,其中能记准确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甚至可能将这句话错记成“我们发现语言可以描述出复杂的世界”。

即使目击证词是可靠的,任何重构的叙事也只能做到接近真实事件。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甚至据此认为外在的现实世界并不存在。我并不赞成这个观点。非虚构叙事作品的重要使命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我们将世界描述得越准确,我们的故事就越有帮助。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实事求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也无法完全达成共识。但是唯一合乎道德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真实事件。

我们可以拿着那台黑白摄像机靠近蝴蝶。我们也可以加上旁白,来描述蝴蝶的颜色。我们还可以模仿肯·伯恩斯的风格,请出专家来讲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并解释它的重要性。我们将摄像机对准不同的方向,展现出蝴蝶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研究蝴蝶的历史,并预测它的未来。总而言之,我们的叙事报道是真实和透彻的。我们可以参照沃尔特·哈林顿的标准:

当我写到泉水的温度达到了51度,我已经事先用温度计量过水温了。当我写到自己在白宫喝了歌瑞玛酒园珍藏的白葡萄酒,吃了熏制鲑鱼慕斯,我会在布什总统图书馆中核查白宫当天的记录。当我写到肯塔基州乡间的山脉高达七百、八百和九百英尺,我会在土壤保护地图上核对山峰的高度。我写到自己小的时候,和父亲晚上一边开车一边唱着《红河谷》,当我们途经阿什兰路上的一处凹地,正好路过弗吉尔·格雷的房子,我还记得那个晚上和那首歌曲,但是我还是问了父亲,核实弗吉尔·格雷是否住过那间房子。然后我驾车两个小时来到阿什兰路,确定经过弗吉尔·格雷的房子之后,路上真的有处凹地。

配图《我的舅舅》

1980年,珍妮特·库克承认《吉米的世界》中的那个吸食海洛因成瘾的孩子纯粹是自己杜撰的,而这篇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的作品曾为她赢得了普利策奖。库克黯然辞去了在报社的工作,而报社的编辑们倍感耻辱,退回了普利策奖。自此世风日下。

1998年,斯蒂芬·格拉斯被揭发捏造消息提供者,他为《新共和》杂志写了二十八篇故事,其中不少都是编造的。同年,《波士顿环球报》都市版专栏作家帕特里夏·史密斯承认自己编造人物和引语,并从报社辞职。《环球报》专栏作家也引咎辞职,他被指控抄袭他人作品和编造专栏报道。

2001年,为《纽约时报》撰稿的迈克尔·芬克尔东拼西凑捏造人物,《石板》杂志投稿人杰伊·福曼编造故事。2003年,《纽约时报》揭露杰森·布莱尔剽窃和捏造文章。

2004年,《今日美国》的编辑发现其著名驻外记者杰克·凯利“捏造了至少八篇重要新闻报道,从与之竞争的报刊中抄袭了将近二十四条引语,向报社说谎,并密谋欺骗调查人员。”

这些丑闻都发生在享有世界声誉的新闻媒体中,因此它们的破坏性极大。尽管《纽约时报》每天都对新闻报道进行校对和验证,它也无法做到一切实事求是。但是非虚构故事应该尝试报道现实生活。正如沃尔特·哈林顿在圣路易斯所说的,“事实内容繁杂,但是意义重大。”

非虚构文章绝不能是东拼西凑的产物,珍妮特·库克和迈克尔·芬克尔都辩解说,他们的素材来自于真实的报道,他们把这些素材糅在一起,只是为了反映事实真相。流行心理学畅销作家、《旅程》的作者盖尔·希伊曾经编造一个名叫“红裤子”的妓女,并把她描写成一个真实的人物,盖尔为自己辩护说她在文章中表明了这个妓女是虚构人物,但是在编辑的时候那一行被删去了。

无论他们如何辩解,我都赞同约翰·麦克菲的观点:“在我的世界里,拼凑的人物只能出现在虚构文学中。”

原标题:《“非虚构”和“虚构”的界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