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大变化!民航局:停机坪作业人员满足条件的无需穿“大白”

上观
2022-08-04 07:10
10%公司 >
字号

8月3日,民航局发布了《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九版)》(下称“第九版”)。

与上一版的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相比,《第九版》进一步细化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其中特别单独提到:停机坪等露天场所作业的人员(除清洁、垃圾处理等航空器舱内作业人员外)以及低风险货物作业人员,在不接触入境人员(机组和旅客)或不进入客/货舱内,同时与其他高风险人员不混用休息室、卫生间等场所的情况下,无需穿戴防护服。客/货舱外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无需佩戴护目镜/面屏及穿戴防护服。

在此之前,第一财经曾报道,由于国内不少机场要求在停机坪接送飞机的机务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已陆续有机务人员中暑晕倒,甚至被送进icu抢救。

“大白”防护服原本是接触新冠患者的医务工作者的专用防护服装,但如今却在民航广泛被使用,除了机务,机场货物装卸工,航班清洁队,以及执行国际航班的空乘机组等,也都要穿上“大白”工作。

事实上在前一版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民航局就规定,只有负责应急处置的客舱机组、国际/地区航班旅客区域的监察员、更换高效空气滤芯的维修人员、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保洁人员,被要求穿防护服;而对于涉及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客舱机组、地服、行李装卸人员,以及消毒人员,民航局认为可根据实际暴露风险和条件酌情选择穿防护服。

然而,不少机场并没有按照这一指南来约束机务在停机坪上工作时的着装要求,而是要求只要服务境外航班和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来的航班,在飞机落地后,机务就要穿着“大白”进场工作,引导飞机进场,然后在飞机停好后进行一般性检查和维修。

在新的《第九版》中,民航局针对机务维修等地面人员的防控指南进行了特别强调,并将针对这一人群的规定由航空公司部分转移到了机场部分,希望对目前部分机场的“加码”规定进行“纠偏”。

此外,民航局在《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还特别提到了“夏季防暑降温”。要求停机坪区域应设置防暑降温点(休息点),配备防暑降温和急救物资。加强机场应急救护,执勤人员等等现场巡查,及时有效处置中暑人员。

此外,《第九版》还对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隔离及管理措施进行了调整,根据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执勤类型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将入境后14天集中隔离缩短为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缩短为3天健康监测。

对于这一调整的原因,民航局指出,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已将入境人员管控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管理+3天健康监测”,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为“x+7管控措施”。在前期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展的七城市优化试点工作中,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对国际运行航班机组人员入境后的隔离管理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指南(第九版)》也对机组在境外过关、驻外期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控要求。

而在旅客及机上服务防控措施方面,《第九版》提出,对于国际/地区入境航班仅提供预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科学控制机上温度,要求航空器空调系统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加强盥洗室通风换气,盥洗室每30分钟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2-3人次使用后);机上取消报刊杂志供应,除特殊需求外不再提供毛毯、靠枕等用品;为旅客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并为安置在隔离区的有症状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品。

(原文标题《重大变化!民航局:停机坪作业人员满足条件的无需穿“大白”!》)

    责任编辑:徐宏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