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院|上海打造世界级文创园区集群的九个策略

王兴全 王慧敏
2022-09-19 09:5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逐步演化为具有世界级规模和多样性的园区集群,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得益于灵活务实的政策组合,也得益于园区自身积极探索形成的一系列经营实践。过去几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对上海文创园区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对园区开发阶段、招商阶段和运营阶段的一揽子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以期探究上海世界级文创园区集群形成的微观基础,并希望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能够持续为行业发展贡献理论思想和经营智慧。 

一、开发战略中借力区位优势、建筑优势和遗产优势

策略之一:借力区位特征。根据园区区位因地制宜,合理定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能帮助园区与周围环境实现相互借力和相互融合。环同济、环东华、环上大等文创园区位于大学周边,享受了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电影制作等大学专业的强溢出效应。一些园区位于苏州河或黄浦江沿岸,充分借力了沿河治理和沿江开发所腾空的空间,以及相应的建筑和规划资源,成为沿江沿河产业和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田子坊、老码头等文创园区位于中心城区、旅游线路等人流量集中区,通过人流量或购买转化率提升了市场空间,其自身也转化为旅游、休闲场所。

策略之二:巧用建筑结构。不规则、高屋顶、大空间等特殊工业建筑机构,与创意产业相得益彰,是文创园区开发中可以倚重的独特资源。长阳创谷等文创园区充分利用了厂区型建筑结构,激活了大体量的户外空间,提供了中心城区稀缺的开放工作环境。高屋顶的建筑结构能够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Loft工作格调,对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工作和展示环境的吸引力。在800秀、世博最佳实践区等园区中,一些由宽阔车间或仓库改建而成的大型秀场,因地理位置优越和建筑风格特殊而受到市场青睐。而一些由购物中心顶楼、办公楼裙楼改建而成的文创园区,则因空间结构高挑宽阔,而显得颇具设计感,适宜容纳艺术设计工作室。

策略之三:激活封存遗产。采用文创园区形式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产,能够发挥封存有形工业遗产、激活无形文化遗产的功能。1933老场坊、上生新所、黑石公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以文创园区对房屋建筑、机械设备、人居环境进行保留和封存,并物尽其用地将文化遗产融入工作生活场景,在唤起建筑历史的同时,增加园区的历史标识度和品牌厚重感。江南智造这一集聚区名称,承载了“江南织造”、“江南制造”数百年来的文化沿革和工业历史,是对历史符号的一种商业激活,借以增加其文化积淀和品牌价值。对于一些具有热度但缺乏历史档案的园区,可以用历史挖掘和再创造的形式,构造虚拟的故事讲述,满足人群“受众”的认知填补需求。

二、招商战略中注重经济能级、机构能级和文化能级

策略之四:提升经济能级。规模化的企业集聚带来的产业量级,是园区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在“以亩产论英雄”的城市集约用地时期,入驻企业的税收贡献,以及税收落地的属地化要求,是政府对园区及其入驻企业进行各种政策扶持的主要指标依据,筑巢引凤、腾笼换鸟是文创园区招商的永恒主题。几乎所有文创园区在招商阶段,都优先考虑引进行业明星企业、高定位企业、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对园区产业结构进行的战略设计;园区往往采用招商补引进、后入补先入、周边补核心等方式,提升产业集群整体能级,带动行业产业链。

策略之五:利用机构能级。文创园区引进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制定、行业交易平台等公共或商业服务机构,能够强化园区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价值,增加园区和园区企业的邻近和“露出”效应。上海市文创办入驻800秀,明显提升了园区行业地位;花园坊引入上海能效中心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行业标准和交易机构强化了园区的环保主题定位;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园区引入行业的资质型企业,对有资质需求的相关企业产生入驻吸引,形成了市场化的资质共享,资质的能级得到充分释放。

策略之六:培育文化能级。文创园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能级是吸引企业入驻和社会关注的利器,文创园区都期望能够培育文化能级,将文化氛围完成从文化景观,到文化符号,再到文化地标的华丽转身。一些文创园区的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鲜活案例,比如M50、上生新所等文创园区引进画廊、艺术工作室、展示型企业,从视觉角度提升了园区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形象,长阳创谷引进活跃的创新创业企业,提升了园区创造力氛围;安肯绿色引进大量海外企业,以文化多样性打造了“文化飞地”,幸福里综合各种生活服务业态,彰显了集聚区生活和工作方式即文化的理念,提高了文化创意氛围的能级。

三、经营战略中培育推介能力、品牌能力和复合能力

策略之七:构建公共关系。园区平台承载行业政策和积极参与行业管理活动的能力,在政出多门的文创园区领域尤为重要。领导视察、参观和访问能够增加园区的决策关注度和媒体曝光率,比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任期间曾视察过的8号桥和李克强总理曾视察过的长阳创谷,都成为今天的明星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授牌能够整固园区品牌,增加园区经营的稳定性,典型案例如行业地位突出的张江文创,以及在各种授牌中积极参与的德必和锦和。另外在园区内落地制度资源、政策特惠、政府支持等,会显著提升园区声誉和促进园区直接升级,比如享有自贸区资源落地、联席会议机制的国家文化贸易基地,与政府协议合作的紫竹视听产业基地等。

策略之八:打造文化品牌。类型相接近或相联系的文创企业集聚,能够塑造文创园区行业枢纽或行业高地的定位形象,吸引需要定位或宣传的同类企业入驻,不断推高集聚效应。这又分为几种情况:同行企业在文创园区内的集聚,会形成细分行业专业型园区;围绕某一文创行业特征而集聚的企业群,会形成主题化专业型园区;特定文化人群和企业群的集聚,会形成文化飞地式的专业型园区。成功园区品牌的建设和拓展,会不断提升文创园区专业服务者的品牌形象,进而转化为园区的连锁资本。典型案例如德必、锦和、弘基、8号桥,这些或是利用良好品牌声誉在其周边继续发展,进一步将品牌和区域结合起来,或是不限区域实施品牌化扩张和集团化经营,复制经营管理经验,避免土地使用权人违约或在续约谈判中利用园区品牌的依附劣势,或是区域内园区之间通过联盟形式,共同建设区域品牌,共享共有品牌价值。

策略之九:注重复合经营。除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主功能之外,文创园区还进行了广泛的复合功能发展实践,这样既能对接不同的政策体系,也能优化空间组合,提升盈利能力,以更好的空间模式匹配新时期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近些年来新兴的或更新的文创园区空间创新层出不穷,除了发展工业旅游、众创空间、智慧园区、版权保护等功能之外,文创园区与商业空间、主题乐园、展示中心功能相互借鉴,其空间愈发成为满足消费者、员工、游客、居民综合需求的综合产品集合,不断通过复合化组合为文创园区品牌注入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知识资本。

在园区开发、招商、运营的全流程中,来自于实践提炼的这九种策略,曾经在上海文创园区集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经营角度、市场角度支撑了世界级文创园区集群在上海形成。时至今日,对这些策略的不断摸索、改善和衍生,仍然能够架构一套园区战略和商业体系,为文创园区实现空间模式可持续创新提供系统思路,为疫情之后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再起步提供方法论。 

[作者王兴全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慧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本文系王慧敏研究员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课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球借鉴和战略思路》(批准号:2020TCT008)成果)]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