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分钱爷爷”的故事 | 章慧敏

2022-08-16 17: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章慧敏 上海纪实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三楼的一个展柜里,醒目地陈列着一位名叫潘振声老人的照片,照片的下方是他创作的《一分钱》手稿——略略发黄的白纸上用蓝色圆珠笔写着简谱和歌词。2001年,这份手稿已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现代一级文物。

潘振声

一位不是公安民警的老人以及他的儿歌为什么会被珍藏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呢?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得从1998年上海公安博物馆筹建之时的征集文物开始说起。

寻觅《一分钱》儿歌的词曲作者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人民警察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我快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相信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对这首儿歌绝对称得上耳熟能详。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都是唱着《一分钱》的儿歌长大的,它滋润着少年儿童纯真的心灵。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98年上海公安博物馆筹建时的紧锣密鼓地征集展品之时。有一天,首任公安博物馆的馆长俞烈对参与建馆的孙浩说道:“‘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儿歌不正是描写警民关系的经典作品吗?我们都是听着这首儿歌长大的,它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且诞生于上海。你是从文艺界出来的,想必儿歌的作者也是文艺界的,你应该想办法找到这位词曲作者,向他征集这首儿歌的手稿后在我们的公安博物馆展陈出来。”

交上一分钱

这真是个好创意!警民鱼水情是公安战线一个永恒的主题,公安博物馆将征集《一分钱》的手稿并展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的意义大于展品本身。然而,孙浩接到这个任务后却一时没了方向。确实,他曾从事过音乐研究,但对儿歌创作者不熟悉,何况中国的作曲家众多,他不可能全都认识。找人也要有个方向吧。

孙浩想啊想,突然灵光一现,如果作者是上海的,那么他可以问询一下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李伦新啊,他希望李书记能提供给他一点线索?孙浩立即给李书记打去电话说了缘由。李书记说自己并不认识《一分钱》的作者,但他会问询知情人,过两天给回音。

果然,两天后有位上海音乐家协会的同志给孙浩打来了电话,说《一分钱》的词曲作者叫潘振声,是上海人,原来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50年代被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去了。听说现在是自治区文联的副主席。

总算有名有姓有下落了。孙浩喜不自胜,方向有了,还愁找不到人吗?他立刻拎起电话,辗转找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对方热情地告诉他,这位潘老师80年代调到江苏省文联去了,现正担任副主席一职。

众里寻他千百度,只差一步了。孙浩又是一番忙碌,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潘振声家里的电话号码。当电话接通时,对方一声“你好,请讲”,孙浩激动得简直语无伦次了。

接电话的正是潘振声。当孙浩把公博馆准备向他征集《一分钱》儿歌的想法向潘老师说明后,他感觉到电话那头的潘老师一直在认真地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第六感应告诉孙浩,潘老师回应的“嗯、嗯”绝非敷衍和应付,而是在思索。

孙浩一口气把诉求说完后,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上海公安博物馆想向您征集这首儿歌的手稿,不知潘老师是否愿意交给我们?”

孙浩是忐忑不安地提出请求的,他根本没想到潘振声听完这句话后,连一秒钟都没犹豫:“上海公安筹建博物馆,我赞成,我一定支持,我一定把《一分钱》儿歌手稿捐给你们……”

此时的孙浩难掩激动,他马上说:“那真是太感激潘老师了了,我马上到南京来取。”

潘振声立刻接口说:“你们工作很忙的,不用来南京取,我亲自给你们送来。”

孙浩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手稿原件

《一分钱》诞生于宁夏

潘振声祖籍上海青浦,1932年1月出生于汉口市(今武汉市),家庭贫困。9岁那年,他被收容到广西桂林的象鼻山下的“儿童保育院”上学,这是一所由宋庆龄开办的半工半读学校,收容的大都是些从沦陷区抢救出来的孤儿。由于他对音乐格外喜爱并有天赋,音乐老师选他当了学校合唱团的小指挥,经常到社会上进行抗日演出,募捐资金。

可好景不长,因为时局变化,儿童保育院转移到大后方去了,潘振声不得不跟随父母逃难来到贵阳,为了生计,进了当地一家卷烟厂做童工。抗战胜利的1945年,他随着父亲和姐姐回到上海投靠亲戚。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只在南汇县的新城镇乐育中学上了半年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去街头卖报赚钱。

1947年,潘振声又经好心人介绍,到一家小印刷厂当学徒工。他爱学习,便用学徒的收入在业余时间上了“上海现代影剧演员学校”。1950年,他学成毕业。毕业后的潘振声立刻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了一名炮兵。

在部队里,他很活跃,艺术天赋也尽情地发挥了出来。他会拉手风琴、会跳舞、会演戏、会说相声、会唱大鼓、会写作,一场演出下来总是赢得满堂彩,很快成了深受欢迎的“一专三会八能”的文艺工作者。为此,他受过表彰,立过功,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5年初,潘振声复员回到上海,被分配到徐汇区漕溪路小学当音乐老师兼少先队辅导员,从此走上了儿歌音乐创作的道路,一直延续了22年,直到77岁去世。

潘振声创作的第一首儿童歌曲《我们来到了花园里》曾从上海传唱到各地。令他没想到的是,这首在上海唱响的儿歌居然发表在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群众音乐》上面。当时能发表作品的人凤毛麟角,潘振声的心中油然升起巨大的幸福感。从此便与儿童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潘振声热爱孩子,在学校里教他们歌,为他们创作,教学成果累累。1956年,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同年12月24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潘振声的名声和歌声一起飞扬,不久,上海《广播歌选》聘请他为客座编辑,1957年9月,他又被调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音乐制作人。不过,人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心却始终留在了校园,为少年儿童写歌的笔一直不放下。在全国各地出版的音乐期刊中,几乎不间断地有他的儿童歌曲问世,仅仅1957年这一年,他就发表了40多首新作,还出版了3本个人专集。他的作品早已飞出上海,在全国各地唱响。

这时的潘振声已到达创作高峰期,浑身有使不完的精力。可是,他并不知道厄运正在悄悄地向他靠拢:1958年,潘振声创作的儿歌《小鸭子》中有一句:“再见吧,小鸭子,太阳下山了。”被人举报是影射伟大领袖的恶毒语言……就因为一个欲加之罪,潘振声被莫名其妙地被送去宁夏,好在他干的还是老本行:筹建宁夏人民广播电台。

宁夏成了潘振声的第二故乡,他一呆就是32年。他曾自豪地说:“宁夏的娃娃不缺歌唱”!的确,是金子也总要发光,他从宁夏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到电视台的导演;从宁夏自治区音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到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无论什么工作他都干得出色,直到1990年退休回到南京。

说起《一分钱》的创作,还得从196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的编辑约稿说起。编辑是想请他创作一首表扬“好孩子”的儿歌,但“好孩子”的题目太笼统、概念又太大了,这让潘振声一时有些不知从何下手的为难。

万籁俱寂时,潘振声想起在上海的小学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时的情景,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只放大头针的盒子,里面就专门放着孩子们从马路上和校园里捡到的一分、两分分币。孩子们拾金不昧的行为常常拨动着他的心弦。

潘振声还想起当年他们学校的学生们上下学都要过一条宽宽的漕溪路。每当这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总有交通民警护送着孩子们安全地通过马路。懂事的孩子们过了马路后便会回过头来挥挥小手,亲热地叫一声:“叔叔,再见!”

他亲眼目睹有一天一位小朋友将马路边捡到的一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那位叔叔微笑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亲切地说:“真是个好孩子。”

此刻,这一幕幕真实感人的场景无比清晰地再现在他眼前,潘振声心想,这不就是创作“好孩子”的直接素材吗?那晚,他夜不能寐,望着宁夏皎洁的月亮,想起家乡的沪剧紫竹调旋律。蓦然间,他跳起身,拧亮台灯,经典儿歌《一分钱》就这样诞生了。

1965年3月9日,《一分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首次播放。随后,这首歌曲便如春雨般迅速地洒遍大江南北。不仅孩子唱,大人也喜欢。一代代孩子长大后,每当生活中遇到了好人好事后,还常常会在不经意中哼起这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歌曲。

“一分钱爷爷”无偿捐赠《一分钱》手稿

1998年12月21日下午4时左右。在上海火车站的站外,上海公博馆的俞烈馆长和孙浩站在出站口前,专注地望着前方。他们在等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手中举起的牌子写着潘振声的名字。

这段日子以来,公博馆和潘老的联系一直依靠的是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终于要面对面相见了,却还要借助牌子来相认。

一位老人走到他们面前,自我介绍说:“我是潘振声。”

总算见面了,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俞馆长和孙浩开车送老人到下榻的饭店,时任上海市公安局的政治部副主任的应根宝还特意赶来为潘老接风。他对孙浩交待说:“如果潘老提出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应该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你们先谈一下。”

在宾馆的房间里,面对潘振声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孙浩有点为难,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谈《一分钱》的补偿钱款?孙浩说话的声音明显地有点不太自信,“潘老师,你捐出《一分钱》手稿,这涉及到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公博馆应该给予一些补偿的。”

潘振声听到这话,笑着反问道:“你们打算给我多少钱补偿呢?”

孙浩一时愣住了,“潘老师您看多少钱合适呢?”

这时的潘振声挥了挥手,深情地说:“孙警官,我是一个受过磨难的老共产党员,我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上海要建公安博物馆,我举双手赞成,我的支持就是一分钱不要,把这份手稿无偿地捐献出来。孙警官,你想想当年孩子们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我当然也应该把手稿交给警察叔叔啊,我只希望让一分钱的精神代代相传……”

上海公安博物馆和潘振声的友情就此展开,每年,公博馆都会派人到南京去探望这位令人敬重的老人。虽然潘振声那时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依然热心地为孩子们写歌。潘振声一生为少年儿童创作了2000多首儿歌,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一分钱爷爷”。

获奖证书

孙浩最后一次见到潘老是在2009年的5月8日,他因突发脑血栓入院医治。那时的潘老已陷入昏迷之中,不能言语。孙浩万分不舍,在他的耳旁大声道:“潘老,你要坚强,全国3000万的儿童还等着听你的儿歌呢!”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只见潘老慢慢地竖起大拇指,眼泪从他的眼角缓缓地流了下来。

5月14日深夜,潘老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追悼会上,按老人生前的遗愿,循环播放着他生前创作的《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等代表曲目。

潘老虽然无儿无女,但孩子们最纯真的歌声在告慰这位老人的在天之灵。他为孩子们写的儿歌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一代一代传唱下去。

章慧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感恩生活,愿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奉献给读者。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死亡的天使》《人生广角镜》《江山如此多娇》《商海潮》《拐角有爱》《情动天府》《右岸·苏州河》《繁华深处》《青草沙之歌》《鱼翔潜底》等著作。

原标题:《在场 | “一分钱爷爷”的故事 | 章慧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