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三个95周年|在英雄城南昌这一天,我们亲眼见证了哪些蝶变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2022-08-16 10:2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江西 >
字号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回望历史,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了凌晨的寂静。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95年的时光,让“八一”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1927年,人民军队从这座城市走出。从此,星星之火燎原神州。22年后的1949年5月22日,当群众高举着“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牌,在南昌街头欢迎子弟兵入城时,“英雄城”就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图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图/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8月15日上午,“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第一站走进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这里重温了人民军队在95年前的艰苦历程与辉煌胜利。红色是革命老区江西最鲜明的底色,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条件和环境。近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秉承初心,创新推出一系列新颖丰富的展陈手段和宣教方式。

今年7月31日至10月,首届“八一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活动联动线上多家媒体,结合线下革命旧址,打造全天候、多样化的艺术盛会,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洗礼心灵、触动灵魂的演绎。同时,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办了馆藏珍贵老照片专题展。展览以馆藏“八一”老照片为切入点,从上万张馆藏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200余张珍贵照片串联起共同记忆,观众可以沉浸式参观打卡,体验南昌的历史风情,感受那段烽火峥嵘岁月。

打捞完红色历史后,回归当下现实。采访团一行又探访了南昌市东湖区光明社区、红谷滩区市民服务中心和南昌经开区麦园垃圾填埋场,在这些采访点位上,我们看到了英雄城南昌的民本底色和新时代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蓬勃朝气。

民本底色

光明社区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管线混乱、道路破损等问题,曾困扰着光明社区的居民。

近几年,南昌市东湖区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如今,走进光明社区,道路通畅、环境优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连连点赞。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看望慰问社区干部群众。临走前,总书记面向社区群众说,大家有什么需求多向咱们的社区、居委提出,也促进他们改进工作。

6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社区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对接民之所需,提供暖心细致服务,不断满足居民新需求。

光明社区有三分之一是60岁以上老人,由于腿脚不便、身患疾病等原因,不少老人买菜做饭力不从心。社区想方设法腾出场地,建成了集助餐、日间照料等服务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随着二孩家庭逐渐增多,针对社区双职工家庭3岁以下幼儿托管难问题,社区干部就近联系了一所幼儿园,专门开设了3岁以下婴幼儿托管班……

图说:光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刘云娟介绍情况   图/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居民有呼声,社区有回应。光明社区的楼道间和广场都增设了不少桌椅,其中椅子还带了靠背和坐垫,方便社区老人坐下来听广播、晒太阳、打牌、下棋等。对于路灯更换,社区也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减少了线路铺设,节能高效。

“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争实现各种服务全覆盖,不断满足百姓提出的新需求,让老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光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刘云娟受访时说道。

数字赋能让生活更便捷

“没带身份证也能办事,刷脸就行,整个流程既快速又省事。”江西南昌红谷滩区聚焦群众办事体验和“急难愁盼”问题,大大减轻群众业务办理负担,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8月15日下午,“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了数字江西科技有限公司和红谷滩区市民服务中心,了解数字经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发展情况。

坐落在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的数字江西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运用“区块链+电子证照”等技术,为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6事项三小时办结”,材料缩减65%,办结时限压缩75%。同时,公司依托“赣服通”平台,整合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公共服务,开发了信用办、主动办、帮代办、不见面审批、惠企政策兑现等功能模块,功能和应用都有了全面的优化及提升,有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红谷滩区市民服务中心,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记者通过智能预约排队叫号系统,先快速定位办理事项,再预约取号,并进入服务区等待业务办理。记者现场看到,在服务区的两侧设有书写台和自助复印服务,可以“一站式”完成上传、填写、打印等服务,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图说:南昌市红谷滩区市民中心  图/刘力鑫 摄

“红谷滩区率先推出大厅全事项‘免证办理’,群众可通过‘刷脸’‘扫码’‘亮码’办事,已为10250户企业节约资金338万余元。同时,通过会商、协商、‘区长直通车’三项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已办结30件,优化办事流程3个。上线‘红谷智小二’帮办代办服务平台,将预审前置,有效缩短了办事群众的等候时长。”红谷滩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邵华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红谷滩区市民服务中心已实现“一张清单全覆盖、一套流程一次办、一个窗口全兑现、一个平台快支付”,让企业“随时随地、想办就办”。

据红谷滩区官方介绍,今年新增上线事项及服务260项,其中高频政务服务事项100项,电子证照20种,“不见面审批事项”20项,“免证办理”事项1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项,“主动办”事项7项,“帮代办”事项10项,“赣通分”应用场景4项,惠企政策兑现80项。红谷滩区市民服务中心依托江西政务网和“赣服通”率先设置“助企纾困服务专区”,不断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截至2022年6月底,服务中心已受理各类惠企事项共930件,累计兑现政策奖励金额为9446.6万元。

下一步,红谷滩区还将继续紧扣双“一号工程”目标任务,抢抓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机遇,不断拓展“赣服通”应用服务场景,推出更多便民利企的举措,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昔日垃圾场蝶变“小公园”

一座城市,每天都产生巨大的各类垃圾,如何做好垃圾的终端处理,如何可持续可循环地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成了垃圾处理的新目标。

8月15日下午,“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还走进了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亲身感受曾经恶臭扑鼻、蚊蝇孳生的垃圾填埋场蝶变为如今草木繁盛、绿意盎然的“小公园”。

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前身为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南昌唯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所,由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填埋场异味扰民和渗滤液溢流日益成为最突出的环保问题。针对该问题,南昌市累积投入20多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浓缩液、餐厨处置等重点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味扰民和渗滤液外溢问题。

图说: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沙盘一角    图/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为解决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园区对垃圾的处理从传统的填埋到如今的清洁焚烧,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清洁焚烧,设计每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每年可发电3.6亿度,约占南昌市生活垃圾的70%,有效解决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处置问题,实现了南昌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同时,产业园充分利用填埋区的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煤耗15574.1t减少粉尘量13491t;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42590.63t;减少SO2排放量1487.97t;减少NOX排放量743.98t。产业园将垃圾填埋库区的封场利用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南昌打造低碳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增添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杜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