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温州每个BRT车站都有一个城市书巢,市民可随时免费取阅
从1月13日开始,全国首创的温州“BRT城市书巢”项目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温州35个BRT站头都拥有了1个城市书巢,市民可以随时取阅、免费阅读。同时还秉持自愿捐赠、自由置换、自觉借还的诚信特色。


2014年4月温州创新启动城市书房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荣获第五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报道,被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门推介。
“我们开展‘城市书巢建设’,就是为了放大‘城市书房效应’,补充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让读书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自BRT城市书巢项目筹建以来,市文明办、市交运集团精心‘筑巢’,热心志愿者团队抢着‘认领’、海内外温州人争先‘捐书’,成为这座城市一道暖心的亮丽风景。”胡剑谨说。

胡剑谨说,日前温州捧回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和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两个重量级的“国家示范”,“书巢”既是文化的“微载体”,也是见证市民文明和诚信的“小窗口”;把BRT站点建设城市书巢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公共场所,为全省全国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探路者”;文明办、交运、晚报、温州网、网络公益联合会等主办单位要和“护巢”志愿者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书巢的日常维护管理,保障必要的维护经费,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书巢的创建之中,让温州街头遍开文明之花。

截至目前,城市书巢已获得公益捐书2600多本,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新书;市民,公益人士、作家积极参与捐书,海内外温州人互动为城市书巢助力。

其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不但为城市书巢捐出最新出版的《南存辉观点》,还在书的扉页亲笔写下“城市书巢,让‘文化温州’深入人心”的寄语;海外华文著名女作家、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作者张翎,捐赠了100多本书籍,其中就包括她的成名著作《阵痛》;作家李涛,捐赠了2套自己的作品,《突围》和《温州两家人》;温州名人后人齐接力,如叶适后人、南怀瑾后人捐赠了名人先贤书籍;还有刚刚发行的《董楚平文集》和百年琦君文集;还有慈善人士红日亭负责人孙兰香、三乐亭负责人蒋进福、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郑雪君等等,这些民间的爱心人士也捐出有关慈善的书籍;实验中学还举行了捐书仪式,捐出了1200多本书籍(本报曾做报道),齐心协力为城市书巢打CALL。

在筹建过程中,志愿者争做书巢的护巢人,招募护巢人的消息发布之后,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就有2/3的站点被认领光,还有一个点被多家组织抢着进行结对服务。探索建立了志愿者管理体制,形成了志愿者“护巢人公约”,保障书巢的后续管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书香铸就城市的文化品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构建全民阅读体系为重点,开展学习型城市、书香社会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在全国首创“政府主导规划布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志愿团队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建成48家城市书房、21家百姓书屋、40个文化驿站,滋养城市里的市民。阅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温州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原题为《温州又干了一件全国首创的大事!南存辉、张翎和南怀瑾后人等纷纷助力打CAL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