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雾霾与儿童①|让北京的孩子,给家长上雾霾课

李翼苗/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
2018-01-16 15:0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7年12月,北京空气的优良率接近90%。北京蓝天的背后是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包括减少周边地区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等。因此,被公众广泛关注的大城市雾霾问题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及环境密切相关。而在相关的讨论中,周边地区为雾霾治理付出了怎样的行动,往往不被人所知。

如何从“环境公平”的角度讨论雾霾?不同地区、年龄的人群如何看待雾霾?如何从社会创新的角度解决雾霾问题?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进行了《雾霾——环境公平》课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本系列包含3篇文章,以“雾霾与儿童”为主题,讨论了不同城市的儿童如何认知雾霾,并对雾霾治理做出了社会创新的尝试。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有系列论文指出,儿童最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因为儿童对外界干预极其敏感。一般认为,相比于健康的成年人,雾霾对儿童和老人的影响更大。那么,儿童是如何认识雾霾的呢?

孩子和家长对雾霾的认识差异

在此次课程作业中,我对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社区小学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对雾霾的认识截然不同。我们在放学的时候,采访了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发现家长对雾霾有着固执的原有观念。

一位来接孙女的老奶奶认为,现在对雾霾问题的报道比较多,才知道有雾霾的存在。但她觉得雾霾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该出去还是出去。

一位中年男子认为,解决雾霾问题,要清除外地车辆。

一位三十多岁的家长说,学校因为雾霾天停过课,停课了就带孩子去单位。她的家里没有装空气净化器,不过学校里装了空气净化器。她觉得,在哪里都是一样吸雾霾。她会在雾霾天给孩子戴口罩,但是回来的时候肯定没了。她的孩子有时会咳嗽,还会咳出黄痰,但没有去医院看过,就是喝一些清肺的茶。她认为,雾霾再严重,也要过正常的生活,也不能不上班不买菜,空气净化器也只是缓解,没有实质作用。

相比而言,孩子对于雾霾问题则比较有主见,甚至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女孩说,雾霾要一点一点减少,她劝自己的爸爸不要抽烟,还让小叔送了一本戒烟的书给爸爸看。此外,她还认为,减少雾霾可以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还有共享单车。

另外两个六年级男孩说,学校里讲过雾霾的成因,语文阅读题和数学应用题里都出现过雾霾相关的信息。其中一位小男孩说,没有带过口罩,他说一次听广播里讲,明星代言的口罩基本都没用,而且至今还没有能防PM2.5的口罩,只能防PM10。

花家地小学门口等待的家长们。本文图片由沈丹旎拍摄

我们发现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非常有主见,并且比自己有更强的环保意识,但家长还是以感慨为主,在没有倡导和监管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去做治理雾霾的事情。而孩子们不需要倡导或监管行为也能自行参与环保,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我们认为家长和孩子对雾霾认识的差异,主要由于以下几点:

1.成年人存在懒惰和推卸心理,在雾霾问题上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而很少考虑自身因素。

2.家长认为自己从小没有受过这种教育,带领孩子看环保亲子教材会增加课外学习的压力,认为寓教于乐没有必要。而且,家长和孩子们在环保方面的交流非常少,更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3.家长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关己性,只选择相信外部的监督和规定,认为一切都得靠政府而非个人力量,缺少自觉行动意识。换言之,所谓“全民有责环保”的观念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们希望让家长们改变固有观念,形成自主环保意识,而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家长。

想法虽然有了,但让孩子影响家长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必须兼有强制性和潜移默化性,这要求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只是实物的开发,而是一种模式的开发。

课程设计

雾霾课程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花家地小学并没有专门针对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的课程,孩子们的雾霾知识都是通过零星的知识点获得的。例如语文课后作业里的图表型阅读题,数学课的应用计算题,科学课的补充知识等,并没有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孩子们了解雾霾知识。

我们还了解到,每个班级每周都会有一节由班级自己策划的班会课,非常适合雾霾课程。我向小学老师提出了课程设想,等老师明白了我们的意图,就表示非常欢迎这个雾霾课程。最终,我们选择给三年级的学生上雾霾知识课。

最初,我们想过设计亲子教材的方案,但是采访发现,有些家长并不考虑把亲子时光用来带孩子看书。所以,我们最后设计了一个课程:

首先给孩子们普及知识,并教孩子们如何去给家长上课;然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家长配合孩子进行课后互访;最后,进行课后调研,总结家长的反馈。这样,孩子就起到了一个接力棒的作用。

在软性的强制下,家长们必须参与学习,并完成家长的答卷任务,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去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父母。

课程照片

这个课程的实施的目的是,向小学生传播雾霾天气的基本知识,了解防范、治理雾霾的基本观念,并进一步影响家长对雾霾的观念,把对雾霾的恐惧和抵触心理转化为积极应对的心态。

小朋友在小册子上写上自己的答案

孩子们、家长和学校对雾霾的新认识

雾霾课堂上,我通过PPT展示和宣传小册子,向孩子们介绍了雾霾的成因,分析了雾霾的成分。借助一些形象的比喻及小动画,孩子们渐渐理解了雾霾的成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问孩子们PM2.5是什么意思,有一个孩子迅速回答,说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说是在爸爸汽车的广播里听到的。

我也让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做些什么能够减少雾霾。孩子们十分活跃,给出的答案也十分有想象力。

有个小朋友说,要把雾霾颗粒收集起来,废物利用可以用来做盖房子的原料;有个小朋友说要保护水资源,少喝矿泉水等瓶装水;有个小朋友说少扔垃圾可以减少雾霾;还有个小朋友说得去沙漠里多种树,树越多,雾霾就越少。

课程最后,我们告诉孩子们,要回家分享给爸爸妈妈时,他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视之为一份有意义的任务,甚至主动保证一定会让父母了解雾霾知识。

课后回访中,我们得知,孩子们给家长普及知识时各有各的方法:有个小孩子说,爸爸妈妈特别配合,和孩子一起把分发的册子认真看了一遍;有个小孩跟我汇报说:“老师,我爸爸听了我的讲解后,决定开始戒烟了!”;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反映,爸爸妈妈太忙了,根本不听他们讲的东西。

家长们在课后的反馈中表示,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雾霾的重视,表示今后会更加注重环保,尊重并接受孩子们的环保观念。有部分家长决定接受孩子的建议,以后用自己的行为减少污染,例如雾霾天改用公共交通去上班。他们对待雾霾的态度也渐渐趋于积极,愿意接受“雾霾跟每个人都有关”的观点。

活动结束后,校方认为这次的雾霾课程很有意义。但当我向教研主任提出,是否愿意推广这个课程时,教研主任表示,课程的设置都是北京市教委统一安排规定的,学校没有办法自行多开课,如果想进一步推广,要得到教委的认可才有可能实现。不过,教研主任觉得雾霾课程对于增进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十分有益,他表示愿意去跟校长反映,看能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雾霾课程。

小朋友的思考

我们通过课堂讲授和宣传册传播的形式,向小孩子进行了宣传教育,引发了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和对雾霾的关注。小学生们虽然对雾霾天气的治理抱有积极响应的态度,环保观念意识也十分正确,但他们对雾霾的概念、成因和应对措施的理解也存在一定误区,而家长们对此也缺乏科学的理解。这都说明雾霾相关的知识亟待进一步普及。我们期待,未来的学校能提供雾霾相关的知识教育。

(本文改写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17年本科生《雾霾——环境公平》课程作业,指导教师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