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速,计划2030年能媲美硅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日在广东,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出台,意在打造“中国硅谷”,使之成为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引擎。

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广汽、广药……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港高铁等交通要道为依托的轴线区域,已集聚起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人才、资本等诸多创新要素。
统计显示,广州、深圳、东莞三市高新技术企业占珠三角总数的78%。一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显露雏形。
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为走廊建设提速。这条走廊长达180公里,覆盖350公里。包括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在内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加上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东莞中子科学城等在内的37个“站点”,串成一条闪亮的“创新项链”。

走廊建设将分三步走:到2020年,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创新型国家或地区水平;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与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相媲美的全球创新高地;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走廊撬动创新资源集聚
纵观国际创新发展经验,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多个城市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创新的集聚式发展已成为学界共识,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正是把握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的有益实践。”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说。

走廊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走廊建设从广州、深圳、东莞三座城市入手,可以让核心更加聚焦,要素更加聚集,机制更加顺畅,为更多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积累经验。

突破瓶颈加速创新资源流动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郭壮狮说,走廊建设刚刚起步,接下来工作重点,是加快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降低人员出行和物流转运成本,促进三市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
走廊建设的另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格局。“三市之间需要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各自产业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寻求共赢的发展模式。”广州市科创委副主任詹德村说。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原题为《【关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速,“中国硅谷”呼之欲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