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儿童需要定期驱虫吗?一文了解儿童寄生虫感染的4个常见问题

2022-08-22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Pediatrician-GDM 医学界儿科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有你想问的吗?

儿童保健门诊就像是家长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会遇到带着写满问题小本本的新手爸妈,作为一名儿保科医生,我很希望尽自己所学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的指导,做到科学育儿。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儿童寄生虫感染的四个常见问题。

寄生虫感染与磨牙症的关系

在谈寄生虫感染时,不得不提到磨牙症,因为家长最常问“医生,我的孩子晚上总是磨牙,是不是缺什么?是不是感染了寄生虫需要吃打虫药?”其实磨牙症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如错颌、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

2.磨牙症可能是睡眠障碍的一种,与轻度觉醒异常有关。

3.精神紧张使入睡后咀嚼肌收缩导致磨牙,包括焦虑、紧张、抑郁等。

4.全身因素,可能包括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等。

5.遗传因素。

由此可见,寄生虫感染和营养素的缺乏仅仅是磨牙症众多可能病因之二,因此治疗磨牙症需要对因治疗,而非盲目补充营养素和服用驱虫药物。

儿童寄生虫感染现状

为了全面阐明我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科学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迄今为止我国分别于1988-1992年、2001-2004年以及2014-2016年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现况调查(分别简称“第一次寄调”、“第二次寄调”和“第三次寄调”)[1-3]。

主要调查感染虫种包括肠道原虫和蠕虫中的土源性线虫、蛲虫、华支睾吸虫和带绦虫。

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蛔虫就属于土源性线虫,它是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主要包括蛔虫、鞭虫和钩虫,一般把蛲虫也归入其中。因为蛲虫感染率儿童显著高于成人,还具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分布特点,因此在寄调过程中常常还会单独统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接下来直接看表。

表1 全国三次寄调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

表2 第三次寄调不同年龄组儿童寄生虫感染率

从表1可知,随着我国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卫生设施和劳动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居民教育水平、健康意识和防病行为的进一步改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即使感染率显著下降,根据第三次寄调推算全国重点寄生虫感染者仍有3859万之多。从表2可知,儿童重点寄生虫感染虫种以蠕虫为主,尤其是其中的土源性线虫。

寄生虫感染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南部,包括四川、海南、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广东和江西等地;蛲虫高感染地区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包括海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重庆等地。

儿童常见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表3总结了儿童常见寄生虫感染的特点[4],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儿童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总体原则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具体措施包括开展集体驱虫,改水改厕,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讲究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做到勿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生食瓜果洗净削皮,儿童聚集机构需要定期烫洗被褥、清洗或消毒玩具等。

表3 儿童常见的四大寄生虫感染比较

(注:表中图片来源网络)

儿童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驱虫药

由于现在的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儿童接触到常见寄生虫虫卵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因此使用驱虫药需要有针对性,应该具备寄生虫感染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证据,再遵医嘱治疗,而非一旦孩子出现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腹痛、磨牙等就主观判断孩子存在寄生虫感染,毕竟是药三分毒,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呕吐、肝功能损害等。

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是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并且可能接触到虫卵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药物,一年一次为宜,最佳时间为秋季,因为根据表3中“误食虫卵在体内发育为成虫的产卵时间”可以推算,通常夏季更容易因生吃瓜果蔬菜而误食虫卵,经过2-3个月后寄生虫集中在肠道。同时空腹服药效果更佳,服药后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除虫体。

作为儿保医生,在门诊过程中应做好健康宣教,告诉家长使用驱虫药仅仅是保护孩子不受寄生虫危害的最后环节,加强平时预防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余森海,许隆祺,蒋则孝,等.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Ⅰ.虫种的地区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04):241-247.

[2]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S1):332-340.

[3]陈颖丹,周长海,朱慧慧,等.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0(01):5-16.

[4]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M].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2013.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Pediatrician-GDM

责任编辑:向宇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