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景回顾高平陵:司马懿如何获胜?曹家的是非不算啥

2022-08-30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曹爽等人车驾

魏少帝曹芳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拥天子、百官祭祀先帝高平陵之机,在洛阳城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灭曹爽三族,翦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借以控制了曹魏的政局。高平陵政变是曹魏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司马氏篡魏建晋的开始。

一、冢虎蛰伏:司马懿的布局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病重,在弥留之际听信宠臣刘放、孙资之言,以大将军曹真之子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曹爽为大将军、首席辅臣;司马懿为太尉,与曹爽共议国政。曹爽与司马懿各领三千甲士,宿卫内宫。曹爽在一开始还能尊重司马懿的意见,事事都与司马懿商量。但不久之后,曹爽自我膨胀,听信何晏、邓飏之言,奏请天子转司马懿为太傅,明升其职,实则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以退为进,明面上不问政事,实则在暗中部署反扑夺权的计划。

魏明帝曹叡养子,魏少帝曹芳

魏明帝之时,司马懿受命领兵于雍凉,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司马懿长期在雍凉地区担任军队的主帅,根基深厚,关陇诸将多为司马懿旧部。曹爽秉政后,以表弟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以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作为交换,曹爽以司马师为中护军,掌握一部分禁军的任免权与指挥权。尽管曹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废除禁军中垒营、中坚营,但司马师在担任中护军之后,仍可以大力加强对禁军的整顿与管理。司马师掌握武官选举权,“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司马师对以往贿赂中护军以求得官职的风气大加整顿(太尉蒋济为护军时喜欢收受贿赂,因此被司马懿调侃,蒋济对以“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规定武官升阶必须凭借一定的功劳。司马师赏罚分明,在禁军将士中建立了威信。除了训练禁军士兵外,司马师还暗中豢养了三千名训练有素的死士,“散在人间”,三千死士一朝集结,就成为司马氏政变的重要力量。

司马师

司马昭在政变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魏少帝正始初年,司马昭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负责管理洛阳周围的军屯、民屯。魏明帝末年崇尚奢侈浮华,百姓屯田负担加重,司马昭蠲除屯田的苛捐杂税,不夺农时,深得民心。司马昭转为散骑常侍后,备皇帝顾问,实际上充当了司马懿监视太后与皇帝一举一动的耳目。

《军师联盟》司马昭

二、洛阳城风云变幻:司马懿的反击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与天子祭谒先帝高平陵,蛰伏多年的司马懿悍然发动政变。司马懿太傅府和胞弟司马孚尚书令府中的千余名家兵,禁军五校营的两三千名士兵以及司马师早先豢养的三千死士在司马懿的指挥下,迅速占领了洛阳城中的各大战略要地。

三千死士乱京师

司马懿命长子司马师、胞弟司马孚占领司马门,隔绝洛阳城内外的联系。司马门自秦代起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朝见天子的诸侯、使臣才能从司马门出入。裴駰在《史记集解》中说:“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门也。”司马门规模庞大,“殿省门闼,至五六重,周卫击刁斗,近臣侍侧尚不得着勾带入房”。司马门可以屯兵,是皇宫禁军力量的主要集结地点,是进入皇城的必经要道,也是守卫天子的重要门户。曹魏时期实行由两支军队分别守卫警戒皇城内外的制度,更是加强了司马门沟通内外的功用。司马懿控制了司马门,就相当于切断了皇城内外的联系,皇城外的禁军不知皇城内的具体情形如何,投鼠忌器,不敢有多大动作:皇城内的禁军无法与城外的禁军取得联系,只好坐观后续发展,放任政变军队控制洛阳城。

司马孚

司马懿亲自率军攻占洛阳武库。武库是存放军械的国家武器仓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秦汉两朝在洛阳设置武库、敖仓,用以存放军械与粮食,借此控制东方。到了东汉,洛阳武库更是上升为一个政权立国的象征。皇帝、皇后的全套仪仗以及皇室收藏的各种奇珍异宝都放置于武库,正所谓“帝王威御之器所宝藏也,屋宇邃密”。

司马懿率军攻占洛阳武库

魏晋时期的禁卫军在非战争时期,都会将车马辎重、攻城器械放在武库中。禁军平时巡哨、扈卫皇帝出巡,只携带轻型武器,例如刀枪剑戟等。禁军普通士兵平时手中不能持有武器,直到战时才会配发武器,战后送回武库。如果违反条令,私自进入武库取出兵器,按律当斩。司马懿的家兵也不能持有太多武器,“春秋之谊,家不臧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利也”。司马懿只有在迅速攻占洛阳武库之后,才能武装跟随他政变的七千多人。而一旦控制了武库,就意味着司马懿能调动禁军。事实也表明,司马懿在控制武库之后,以皇帝的诏敕命令禁军不得轻举妄动,“按行武库,诏问禁军不得妄出”。

司马懿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令次子司马昭领兵控制郭太后居住的永宁宫。司马懿、司马孚和蒋济进入永宁宫后,在郭太后面前历数曹爽秉政期间的种种恶行,紧接着,司马懿向郭太后要求剥夺曹爽兄弟的兵权,让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郭太后虽然也对这场可能威胁曹魏江山的政变有所察觉,但郭太后长期深居内廷,对政治事务并没有多少经验,因此只能暂时屈从于司马懿。司马懿及时控制了郭太后,以郭太后之名与曹爽抗衡,化被动为主动,多次利用皇太后诏发号施令,推动政变的发展。司马懿以皇太后诏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率兵占据曹爽大营,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大营。司马懿又与太尉蒋济率兵出城,屯驻在洛水浮桥,迎接天子车驾。

魏明帝第二任皇后,明元郭皇后

三、曹氏宗室退出政治核心:曹爽投降

曹爽秉政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损害了曹魏老臣的既得利益,曹魏元老把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视作周勃除吕安刘式的行为,他们支持,或者同情这场政变,很大程度上是想结束大将军曹爽的专权乱政行为,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宗室与外臣相互制约平衡的局面,恢复原有的秩序,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司马懿利用了曹魏元老的这种不满情绪,以“除吕安刘”作为精神号召,吸引一大批元老支持,至少不反对自己的政变。

太尉蒋济致书曹爽,希望他主动放弃兵权,仍不失为富家翁。同时,蒋济出于维持政治平衡的需要,又请求司马懿在政变成功后不要诛杀曹爽,以延续曹真的血脉。此外,许允和尹大目也曾帮助司马懿劝说曹爽放弃抵抗,主动归降。

太尉蒋济

事实上,当时曹爽兄弟与出城禁军士兵的家眷财产都在城内,在不知道城中具体情况的时候,这支禁军的战斗力已经瓦解。而曹爽身边的少数禁军、临时招募的洛阳典农屯田兵手中还没有几件像样的武器,只有到许昌别库中才能获得武器。曹爽一行人出行仓促,没有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和粮食,虽然桓范可以凭借大司农印从全国征调,也难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曹爽出城后,城中禁军迅速倒戈,曹爽已无可以依靠的力量。高平陵政变发生之时,地方各军镇反应平平,虽有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手握重兵,屯驻淮南,但司马懿用兵多年,在晚年更是将兵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已经是后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地方军镇绝非司马懿敌手。

桓范建议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拥立皇帝曹芳到许昌,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这确实是一招妙棋,在皇权专制时代,君王是国家的最高象征,具有无上的权威。但司马懿事先就控制了曹芳的养母郭太后,在以孝治天下的汉魏时代,郭太后作为魏明帝的皇后、曹芳的养母,甚至具有比皇帝更高的权威。从封建道德法理上来说,天子之母是有权力废除不合道德的天子的,后来权臣司马师借郭太后诏废除曹芳即是例子。

曹爽本质上并无多少才能,还是一个纨绔子弟,因为孙资、刘放而意外获得大将军辅政的机会。司马懿迅速发动高平陵政变出乎曹爽的意料,而以上不利条件又让才能平庸的曹爽束手无策,加上蒋济等人对他做出的“不失为富家翁”的美好许诺,曹爽最终选择交出大将军兵权。

曹爽被夷三族

文史君说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本质上是在曹魏元老支持或默许下发动的一场夺权政变,曹魏元老希望借此恢复原有的政治秩序,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司马懿老谋深算,周密布局,以退为进,在政变一开始就迅速攻占了武库和司马门,切断了洛阳城内外的联系;控制了永宁宫郭太后,取得了相对于曹爽的政治优势。曹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纨绔子弟,并没有多少才能,他最后选择交出兵权既是形势使然,也是自身性格使然。曹爽在交出兵权后不久便因谋反罪被夷灭三族,曹氏宗室最终丧失了反抗的力量。

现代人对司马氏家族的评价,往往还是受到一些历史上的“正统论”的影响。但如果我们跳出这些,不以曹家人的是非为是非的话,兴许能够更客观地去评价司马氏父子的这场政变活动。在势力、手段甚至个人能力方面取得全面压制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不能选择更近一步呢?况且从我们后来人的角度去看,权力转移的过程固然血腥,但司马氏当政之后的几十年,确实也是推动着历史往前走了吧。这又岂是已经没落的曹氏勋贵能比的呢?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96年。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神启)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