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两会”观察⑥|三张文化名片,让人文之城蓬勃扬帆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作言
2018-01-25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编者按:上海本周进入“两会”时间。构筑战略优势,打响四大品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如何再出发?请关注“上海两会”观察系列评论。

“深入发掘上海红色文化底蕴,系统规划红色题材”“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离不开文化跨界型人才”“上海应建设国际文化总部集聚区”……连日来,在上海“两会”会场内外,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纷纷理思路、提建议。

文化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人们往往通过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来观察和评价城市,而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可以凭借良好的文化形象,最大限度地获取发展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因此,没有一个城市不重视城市文化建设。

去年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提出要加强四大品牌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上海文化建设。唯有让精神生长、让文化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城市形象,才会有奋发有为的城市气质,才会有可圈可点的城市记忆。

上海这座GDP超三万亿元、以人文之城为愿景的城市,同时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身,实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以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映照“上海底色”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2017年10月31日上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不仅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比如“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左联”成立会址等;更有近代一切追求进步活动的仁人志士留下的精神资源: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在上海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沪出版……

据统计,上海有革命遗址遗迹约有657处,现存下来的有遗迹可考的440处。其中,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党史的遗址遗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黄浦区有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

不妨首先从大调研开始,地毯式梳理红色文化资源,编制成册,确立标识。其次,交叉研究、纵横分析,找出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融会贯通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脉络,再造红色、海派文化空间。再次,可以整合人文、社科、出版、文艺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出版基地和演出阵地。

以海派文化的靓丽生姿擦亮“上海名片”

现在提起海派文化,比较侧重的还是社会风情和民族历史角度,甚至于认为海派文化就是“老克勒”。其实海派文化的底蕴远非如此简约。这些年来,上海地域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既有上海世博会的壮丽画卷,展示城市智慧的园区案例,也有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互动联动,对外开放、中外联通的激荡交融。

上海现代文化经过时代沉淀、历史淘漉和社会磨砺所形成的鸿篇嘉构,潜蕴着强大思想力量和丰厚精神釉质,映衬出城市发展轨迹的革命底色与历史底色,如外滩建筑、思南公馆、45公里浦江两岸开放空间,乃至于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万体馆、图书馆、音乐厅;作为建筑文化、人文文化、广场文化,和无数书籍、典藏,无不启发哲人的心智和灵慧,更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市民大众的性情和德操,更形塑着历史过往的秉性和特质。

感知一个城市的历史,最直接的莫过于通过文化接触,去参观、观摩这座城市的建筑、人文和活动。观察一下书店的变化也很有海派风韵,新一轮业态升级中,沪上大隐书局等一批实体书店结合定位和身处街区精耕细作,拒绝“千店一面”,特别是创造了书、艺、茶、食、剧等复合业态,从简单售卖到多重体验,引领了文化现象的现代时尚。

可以说,对一座城市的热爱,莫过于生活其间、呼吸其间、振奋其间,催生着真善美的种子早一点发芽、健全的人格早一点臻于完整、良好的社会心态早一天走向成熟,不断开拓出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不断铸造出高端大气、温厚睿智的上海文化之魂。

以江南文化的婉约精致提升上海品质

江南文化,以前是小桥、流水、人家,留在书本中,留在记忆中。书籍、茶道、流水,精灵般的食物、灶台上的笑脸、充满温情的河道、嘈杂的乡音,这些草根记忆酿就了江南文化的味蕾基因。随着双桨的生姿摇曳,南社乡愁也缝补进了江南文化的地域底蕴之中。

如果说上海以前是“上海滩”“上海老娘舅”“蜗居”等文化记忆,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那么到了新时代的上海,在“世界是平的,文化是流动的”的今天,我们所在的这块浦江热土,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世界目光的审视,又将以怎么样的姿态去应对此起彼伏的文化冲撞和文化演绎,让全世界都看到一个惊艳的上海、一个太需要了解的上海、一个太值得钦佩的上海?

江南文化的提升和跃进,需要掌握三个方向,一是传统历史文化的整理与梳理,二是寻找不同的映像和载体,丰富江南文化在上海的阶段演绎,三是添加现代元素的时尚嵌入,完成新江南、新都市、新时代的华丽转身与经典呈现。

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城市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点,也是决定个体的幸福指数,更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的重要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擦亮文化名片,决定着我们在行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