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面面观|上海两会热议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方案已形成

澎湃新闻上海两会报道组
2018-01-27 07:2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多位代表委员对如何推进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拍摄:赖鑫琳 朱伟辉 剪辑:张若驰 王佳晨 张同泽(04:33)
上海高度重视垃圾分类。

自2011年起,上海开始推进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截至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已连续7年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从100个小区试点起步,现已覆盖1万余个居住区,500万户家庭,约占全市居民的2/3以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难题。上海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2018年上海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多位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看来,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怎么分、怎么运和怎么处理。其中,怎么分的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

“在垃圾分类收集的阶段,目前大家感受比较直接的,就是觉得分类不彻底,或者说老百姓还不会分,导致后续分类的效果比较差,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上海市政协委员、普陀区副区长王珏说。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厉明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全程的分类,如果当中有某个阶段没有分,那实际上就会前功尽弃,“比如,居民在家里分类,投到垃圾桶也是分类的,但如果环卫车来运输的时候全部倒在一个垃圾车里运走了,那这个居民的分类就完全白费了。”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坦言,上海自2011年开始推进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目前在技术、政策、社会等系统建设方面已有了初步成效。但是,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中间环节的混装混运、末端处置能力建设还不够、部分居民尚未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等。

已形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方案

上海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还是应该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减量。”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原秘书长凤懋伦说,提倡从居民家庭开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问题。

凤懋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对垃圾分类的类型进行细化,“那么我在扔这个东西时,就不需要考虑它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直接按照它的规定类别扔掉就可以了。”

厉明建议,应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一方面,对垃圾分类好的要奖励,但同时,对违反垃圾分类法相关规定的个人和单位,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唯有这样奖罚并行才能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

他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已推出的绿色账户,是鼓励市民开展垃圾分类的一个很有益的尝试,也做了很大的推广。但是,绿色账户的普及还不够,未来应该进一步推广,以吸引更多市民来参与,特别是中青年,而不只是老年人。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原副主委李栋樑也认为,垃圾分类减量化必须从居民家庭的源头做起,应该进一步研究这项工作,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浙江杭州这项工作做得不错,他们把激励措施放在垃圾袋上,垃圾袋里有黄的、有绿的,你封好,微信APP就会回复你,做得好会有奖励。”

上海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吴健生则建议,政府部门可以结合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在垃圾收集点上,明确标示出垃圾分类的类型。

陆月星透露,通过绿化市容部门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市人大深入的立法研究,目前上海已形成了建立和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方案,下一步主要是抓方案的落实和推进,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参与方案实施,确保方案能够落地。此外,市人大也在加快立法进程,希望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一些行为规范和处罚要求。

他表示,比如在源头上,将垃圾分类纳入到小区综合治理,把涉及到小区管理的各类资源力量整合动员起来,并拓展绿色账户的一些功能;增加中间环节小区驳运专用车辆、环卫收容环节专用车辆等设施配备;末端处置能力建设上,扩大焚烧能力的建设,重点是干湿垃圾分开以后,对湿垃圾深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方面。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