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扎根临港|康希诺生物副总裁:mRNA技术平台为何落地在此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2-09-11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新冠疫情将一些技术领先的疫苗企业推到了前台,2009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康希诺生物(6185.HK,688185.SH)便是其中一家。

自新冠疫情以来,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疫苗研发工作一直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该公司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合作开发的基于SARS-CoV-2原始毒株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Ad5-nCoV),于2020年3月16日在全球率先开展临床研究。2021年2月25日,该款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时间拨回2021年6月。彼时中国已附条件上市多款新冠疫苗,而辉瑞/BioNTech、莫德纳也已经向全球展示他们各自mRNA新冠疫苗的优秀的保护力和安全性。“这代表着mRNA技术路线通过新冠疫苗产品走通了,这个时候我们坚定了把当时也在做的mRNA技术平台向外扩展的信心。”近日,康希诺生物副总裁、康希诺生物(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刘健表示,由于mRNA技术在国内非常前沿,康希诺生物决定要选址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和人才的高地,来打造这一关键技术平台。去年6月有了这一意向,开始各地考察;7月23日,康希诺生物(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紧接着的2021年8月18日,康希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希诺(上海)”)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注册成立。

康希诺(上海)是康希诺生物在临港生命蓝湾设立的研发产业化基地,注册资金4.37亿元。该公司承载着康希诺生物新技术平台产业建设的核心战略,主要围绕mRNA平台技术,开展预防性疫苗及非疫苗产品管线的工艺开发、中试放大以及临床、商业化产品的规模生产等。

谈及落地临港的原因,刘健说出多个理由:临港管委会的高效服务,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氛围好、企业集聚度高,人才和产业政策好……“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了上海临港。就在正式签约落地临港2个月后,我们就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临港的高效率。”

“临港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10月,康希诺(上海)与其他23个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一起,签约落户临港新片区,项目落地于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临港智造园十期。彼时,十期的厂房还在建造中。

“当时公司已正式立项开发这款全新的新冠mRNA疫苗,明确了项目时间表,同时市场对创新疫苗的需求十分强烈,这个项目很注重速度和效率。如果从头拿地开工建设,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我们就直接购买了标准定制化厂房。”

康希诺生物在生命蓝湾购置三栋定制厂房,建筑面积约1.7万平米,开展建设康希诺(上海)mRNA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投资10亿元以上。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方面表示,为了能尽快把厂房交付给康希诺,包括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生命蓝湾园区的各方,为项目成立了专班小组全程服务,全力协调保障厂房早日建成交付。

最终,在正式签约后不到2个月,也就是2021年11月底,康希诺定制厂房正式交付,成为智造园十期最早交付的厂房。“提前完成了我们的需求,这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临港的高效率。”刘健谈道,这一过程令其印象深刻,“整个智造园十期里面,我们三栋楼的进展速度最快,最先封顶。”

项目厂房原计划在今年3月开始大规模装修和建设,疫情迫使该计划中断。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4月5日,康希诺生物公告披露,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公司在研产品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5月就要正式启动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所以我们十分关心临港项目的复工时间。”刘健表示,这关系到产品商业化时间,厂房复工迫在眉睫。

了解到康希诺实际困难后,临港管委会积极协调园区和属地建管部门、防疫部门,多次组织专题会研究复工路径。最终,康希诺在指导下完善防控实施方案,工地实现提前复工。

刘健介绍,“尽管疫情耽误了3个月,这2个月又叠加高温影响,但是我们现在整体的速度在往前抢,争取能够弥补回来1个月。”上述项目原计划在9月底完工,现争取在11月底前建设竣工、投入使用。 

实际上,对于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来说,这样的“临港速度”是“刚需”。

康希诺生物团队从着手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研发到该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正好历经400天。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博士此前在回首这400天时曾如此表述,“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我们过的是‘007’,每天从凌晨到凌晨,因为我们白天要做自己的事,晚上基本上都是国际电话会议,除了干这一件事儿以外真的是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

mRNA新冠疫苗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康希诺生物位于临港新片区的mRNA研发产业化基地,包含一条年产能2亿剂的生产线和一条年产能1000万剂的中试线。

刘健介绍,生产线将用于新冠mRNA疫苗的商业化生产,这是目前的重心。此外,中试线将为其他小规模产品生产和合作开发做预留,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想象空间。

实际上,对于mRNA技术平台,康希诺生物早有布局。

宇学峰曾介绍,在2020年初,康希诺生物团队做出新冠疫苗项目立项决定之后,曾犹豫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去做。“我们有很成熟的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并且已经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多个疫苗。当时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想法,能不能做mRNA疫苗?实际上我们在mRNA疫苗上投入了几年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基础。”

最终,通盘考虑产品的稳定性、可及性,以及团队的熟悉程度,康希诺生物当时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腺病毒载体疫苗上。而康希诺生物和陈薇院士团队此前已经合作开发了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并于2017年10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注册申请。

“我们优先开发腺病毒载体平台的新冠疫苗产品,因为之前有过埃博拉疫苗产业化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我们mRNA平台也没有停滞。”刘健说道。

从技术路线来看,现有疫苗可分为一、二、三代技术路线。陈薇院士此前曾介绍,“最早的完整病原体灭活疫苗到重组蛋白疫苗,再到核酸疫苗,细胞免疫是越来越强,这是它们比较大的特点。细胞免疫不是对特别的表位,而是多个表位,免疫的持久性更好,在变异性方面也有更好的抵抗力。”

总体而言,mRNA技术具有研发周期短、扩产容易、可作用于细胞内外靶点、表达多种蛋白、不进入细胞核、无需体外表达和纯化等特性。基于此技术研发的mRNA疫苗利用编码抗原的信使RNA,通过特定的递送系统使细胞摄取并表达编码抗原,从而引起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需要重视的是,mRNA疫苗的研发仅需在成熟技术平台上更换抗原序列,因此在针对突发传染病等方面有巨大优势。

康希诺生物官网介绍,公司已经在mRNA合成和递送技术上布局多年,围绕人才、平台、产业化等领域,进行了专利、工艺、mRNA序列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开发和储备,并已申请多项关于mRNA疫苗设计和新型递送系统设计的专利。康希诺生物建立的mRNA技术平台,拥有自主设计、开发的序列优化,可得到影响稳定性的关键位点及有效提高抗原表达量的最优序列,CMC工艺简练,利于产业化。

mRNA技术现已成为康希诺生物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之一。“作为一家疫苗企业,康希诺已经搭建完成多个创新技术平台,比如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平台、制剂技术平台,现在又包括mRNA技术平台。”刘健补充道,“mRNA技术是整个生物医药界最关注的一个领域,所以康希诺对此是很重视的。”

刘健表示,目前公司在研的新冠mRNA广谱疫苗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进展情况比较理想。

刘健还透露,“目前来看,这款疫苗在Ⅰ期、Ⅱ期临床研究中副反应非常小。”据康希诺8月3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已经进入临床Ⅱ期阶段,当前推进进度符合预期,未来会根据疫情情况、国家免疫策略、评审机制等,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的规划,同时评估及讨论临床Ⅲ期的可行性及具体临床方案。

刘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公司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制定了疫苗的开发策略,并进行相关的开发立项。“同时,针对带状疱疹、流感等,我们也同步在开展产品管线布局。”

今年6月,康希诺生物团队在《新兴微生物和感染》杂志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基于mRNA技术路线的mRNA-Beta和mRNA-Omicron疫苗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康希诺生物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能力,可有效应对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两剂mRNA-Beta可诱导出针对原始株和Beta变异株广泛的保护效果。同时,采用mRNA-Omicron作为加强针,不管是对mRNA-Beta进行同源加强,还是对康希诺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进行异源序贯加强,均可显著提高对四种毒株,尤其是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提供持久的高效保护。

“不只是康希诺的mRNA技术平台”

在刘健看来,康希诺布局临港,既是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和一个新的疫苗产品的建立和开发,同时也是公司未来基于mRNA平台向各类产品和业务拓展的重要一步,“临港项目对整个康希诺生物来讲意义重大。”

然而,该平台未来的作用发挥不止于康希诺内部。刘健谈到,当时公司在设计年产能1000万剂中试线时就考虑到,“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去跟很多同行业企业或者研发型公司进行合作。”

刘健表示,就公司未来在临港甚至上海的发展而言,“一方面我们自己要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我们也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希望能够和更多的优秀团队合作,加快开发更多新的产品。”这也是康希诺选择来到上海落地临港的原因之一,“这里生物医药的产业聚集度高,人才的聚集度高。”

刘健强调,“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漫长的‘从0-1’的过程,往往都是一个‘加和’的过程,这样才能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

“递送系统是整个mRNA技术平台的核心,这方面我们会持续倾注大量研发资源。”刘健透露,“康希诺正在对新型的递送系统进行优化改良,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刘健还表示,目前上海公司组织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成,主要的研发、生产、质控、工程、运维等人员已全部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2020年开始,国内就有mRNA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产品真正获批。

对于国内在这场疫情中疫苗技术的迭代更新,刘健表示,“mRNA产品代表着新产品和新技术,在这个技术路线上欧美国家走的快一些,但我们相信国内很快也会有数据完整、工作完备的产品开发出来。”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病毒持续突变,BA.4/BA.5已成为主流毒株,免疫逃逸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康希诺生物表示“公司提前布局了可以激发黏膜免疫的新型吸入式疫苗的开发,同时也在探索二价疫苗的开发,不仅限于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也在基于mRNA技术平台进行候选疫苗的开发。”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