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联合|一座城,一所中学,一份跨越时空的爱

2022-09-12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联合 复旦大学出版社

清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非桐城派莫属。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对桐城派全国影响力有这样的描述: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历城周书昌永年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师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中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之作用。

吴汝纶是桐城派后劲,以文章名世,“是时中外大疑大计,一决于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此外,他也关心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那个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他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晚年他被任命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后,即赴日本考察学制。在考察期间,他深入数十处学堂,不分昼夜,手录备忘,编成《东游丛录》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日本教育的专著。

桐城中学创办者

吴汝纶先生

吴汝纶回国后,直接取道上海回桐城,将其考察所得付诸实践。为此,他多方奔走,事必躬亲,终于创办桐城学堂。为勉励后人,他亲笔题写"勉成国器"的匾额和"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楹联。这所学堂即今桐城中学的前身,它是安徽省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吴汝纶推行新式教育的实验园地,其影响巨大而深远。

建校120年来,安徽省桐城中学才俊辈出,中顾委原常委、文化部原部长黄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首任主席章伯钧,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美学大师朱光潜,两院院士孙德和、慈云桂、陆大道、杨善林、程和平、方复全、吴曼青、彭寿,著名核物理学家疏松桂、方正知,哲学家方东美,古文论家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叶丁易、舒芜,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储波,中科院著名教授李定,清华大学教授段路明,少将曹新国、张国威、程尚武、毛万标等,都曾就读于此。

今年10月,这所学校将迎来她120岁的生日。百廿年前,桐城学堂于清末变革之际创办,为的是开展新式教育,救亡图存。百年之后的中国,吴先生当年“普国人尽教之,不入学者有罚”的全民教育思想已成为现实,桐城派研究正方兴未艾。

北京大学为桐城中学校庆发来贺信

“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半山阁下,桐溪塥边,惜抱轩银杏树下,都曾留下学子们求学的身影、琅琅的书声,时光虽短,不过数载,却足已令学子们铭记、回味一生。

而今,校友们深情回眸,感念万千,诉诸笔端,写下自己与母校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被收录于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半山钟声》一书,不仅铭刻了校友们与母校间弥足珍贵的情意,或也将成为桐中百廿发展之路传承与赓续的一个独特注脚。

《半山钟声

——我与桐城中学的故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一座城,一所中学,

一份跨越时空的爱

文/王联合

8月6日下午,我一口气从上海赶回桐城,出席侄女8日的升学宴。我的侄女,去年从桐城中学毕业,因为对当年高考成绩不满意而选择复读,今年录取在暨南大学。将我的父亲作为我们王姓家族第一代桐中人、堂弟王孝明作为第二代桐中人算起,侄女作为家族第三代唯一桐中基因传人,让我们这些叔伯辈格外珍视。9日从桐城返回上海,就接到崔波先生(王孝明同班同学)交代的任务:“兄弟,《半山钟声》即将付梓,你能不能以出版人、桐城人身份写个后记?”

命运里我与桐城中学是有缘分的。1987年高考后我录取在安徽大学外语系,属定向委托培养生,而外语并不是我愿意就读的专业。父亲大约明白了我的意愿,沉思半晌道:“也好,那就去桐中再读一年。桐中里还有我的同学,还有我的老师,进去方便得很。”

现在想想,我的幸运不止是第二年顺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还有当年桐中安排我们的教室。那可是一栋完整的有年份的建筑,古朴带木地板的门廊设计,二层建筑,楼上上课,楼下是宿舍。惜抱轩园内高大的银杏树无疑是座吉祥的门神,一年四季罩着我的教室、我的宿舍。

是的,我在银杏叶成片泛黄的时刻走进桐中,在银杏果日复一日泛出坚锐的木质白时离开这里来到上海。那一年,我偶尔会跨过桐溪塥,看看钟楼和钟楼边上那副天下绝对。既然是绝对,我自然不想枉费脑细胞,心里却盘算着这钟楼大约就是当年父亲上化学课时说起的钟楼吧——初三化学课元素化合价表让人抓狂,全记住可不容易,而父亲编的口诀让学生十分钟搞定:“一价钾钠铜银汞,氟氯溴碘氢;二价锡铜硫钡钙锌汞,镁铅铁镭碳氮锰;三价金铝砷锑氮铁磷,四价硅铅碳锰硫,五价磷氮六(价)钨硫,七(价)锰氯八(价)……”

父亲说:“这样记就行,二价是‘小童骑在牛背上,牛在街心打滚’,三价是‘桐中有一个姓金的女同志每次都升梯上楼打铁铃’……”

我就记得这么多,也未必确切,人生的美妙之处或许就在此吧!这一年的桐中时光,终让我顺利地在父亲与侄女之间实现了交接,三代桐中人的标签勉强集齐。

桐城中学上海校友会成立十多年来,崔波先生作为校友会的秘书长一直热心为母校和校友服务,我就此和他相识相知。秘书长自己做企业,也是一位家乡情怀极重的人。我去过他在长宁区延安西路的办公室,四壁贴纸都是桐中元素,高高的校门,勉成国器的门匾。一次聊到兴浓时,崔波说:“我想做件事,抢救性发掘老桐中人口述史。”我说这个主意好,也是当下出版界关注的热点选题方向。

2016年初秋,大约是国庆节期间吧,崔波来到我在桐城塘桥的家,父亲热情地接待了崔波,并在我家刚刚落成的新宅前合影。一老一少,身材挺拔,笑容真诚而热烈,显然谈得投机。午餐订在当地土菜馆,作家江觉迟女士也列坐其中。父亲边喝酒边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在桐中上学的情形,印象中提到当年校园里树上常有松鼠出没和一些有趣的往事。

日子忙碌中机械地向前挪步,终扛不过人生的无常。父亲在2018年春天里去世。我和崔波兄弟商议的采访提纲居然都没有着落。是的,没着落!之后两年,暂时忽略这个口述史主题,我则按部就班地配合崔波秘书长做了两件小事:2019年五一前与他回桐中挂了个“上海财经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牌子,此后两年桐中各有一位录取在我的母校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年底,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举办全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活动,经崔波先生协调,安徽站中特将访问桐中作为必选环节……然而,一切都无法抵销蓝图未竟的遗憾,过去的80年里,桐中究竟还埋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多少应该属于我父亲重述的部分?

这几年,我难免在怀念父亲的同时,脑海里翻搜老人家之于桐中的情感。这种情感与所有桐中人类似,再宽泛一点与天下桐城人类似,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深植于每一个桐城人的内心并蔓延至精神外表。在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北方的嫂子和生在长江边的我老婆在我家过完大年后,正月里总要上趟桐城市里,并不一定去购物。城里临街摆放的百货较之大城市,免不了低档庸俗些,却偏偏还要在门前摆个大音箱,“何不潇洒走一回”就唱彻桐城大街小巷一年多。

此刻,就听父亲说:“我带你们去桐中看看吧,那里静。桐中好,门好进。”父亲领着我们,本意是领着我们的外地老婆还有孩子一一走过他曾经读书的地方,边走边介绍,说到儿媳频频点头,说到两个分别在西安和上海长大的孙女不再追问时,才心满意足。《半山钟声》中大约有几篇类似文章。那些一时还不了解、还不懂桐城老公,以为下嫁了的女士,走完桐中一圈后,当晚必奋笔疾书,检讨自己的短视。因为敬仰桐城派文化,所以你爱桐中,你爱桐城,当然你就值得花时间来爱桐城的男人或女人。

2022年注定让天下桐中人怀揣期盼。在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桐中将迎来她的120岁生日。一向以敏锐、活力和情怀著称的桐城中学上海校友会发起了天下桐中人书写“我与桐中的故事”活动,崔波、桂飒斌、戴先江、汪东、张玲、汪金晖等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筹划这个活动,周治校长从校方层面给予关心和指导,我以媒体人身份为本活动的启动推广提供了些经验。安徽省办公厅才俊卢赟秋同志,情衷于桐城文化研究,屡有新作面世,他以自己的专业能力避免了部分回忆史中的错讹。

横跨80年,文章超百篇,每一篇都是独一无二的桐中记载,疫情闭关、出行减少也给常年忙碌的校友们一个思考和动笔的好时机。更幸运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半山钟声——我与桐城中学的故事》之际,《桐城中学志》也在紧锣密鼓地出版推进中,这无疑是桐中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果说校史志是座冷峻如喜马拉雅随岁月缓慢增长的高山,那《半山钟声》所呈现的就是雪山上浮游的白云和山下奔腾不息的涧河,我们总能从中找到真实的桐中和真实的自己,而时间并没有白白流逝,日子的丰满和美好也都静躺在书中这180余篇文章里。

对我来说,编辑出版《半山钟声》这半年里,阅读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心灵治愈,这或许是我最大的收获。还有什么大的遗憾呢?还未启动的由父亲开讲的口述史大约已被重述,每一次阅读情不自禁流露出欣喜和感动,此时,我都要本能地转身看后,那里仿佛站着伟岸的父亲。在《半山钟声》作者交流群中,我述及父亲关于“三价金铝砷锑氮铁磷”的解释,一位老先生肯定又稍稍纠正了我父亲的说法:不是一个姓金的女老师爬梯打打铃,这位打铃老师就叫“金雨”呢。

也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朱安奇、陈沛雪,美术编辑杨雪婷。她们一路兴奋中认真审读每一篇文稿,拿出了最精心的书籍装帧设计。对于只在高中课文中读过桐城派作家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和姚鼐的《登泰山记》而足迹从未踏上桐城这片神奇土地的外地友人来说,阅读120年的桐中是个不错的开始,三位编辑有幸成了先睹为快者,我则向她们承诺:《半山钟声》出版了,我邀请你们三位来桐城,看桐中。

新书首发安排在9月中旬。那时,侄女已在南方开启新的学习之旅。我会第一时间将本书快递过去,稍稍慰藉第一次出远门的女孩对家乡的思念,也相信她会把自己熟悉的桐中介绍给她的新室友。

2022年8月14日于复旦大学

本文系《半山钟声》书跋,由桐城人、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王联合教授为本书特别撰写

一本书,不单只是一本书,更如同一叶舟楫,摇曳于岁月的河流,渡你我回归青春放歌的岁月。

无须惜叹岁月不居,浅吟“逝者如斯夫”,有“桐中”这样一个共同的丰厚来处,来路无忧,去途不惊,自然从容在心。

图书编辑 | 朱安奇 陈沛雪

书名题字 | 陆大道院士

插画设计 | 张丽坤

装帧设计 | 杨雪婷

原标题:《王联合|一座城,一所中学,一份跨越时空的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