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楼梦》漫谈:“林怼怼”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2022-09-15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2年,“林黛玉体”或称“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网络,作为经典的《红楼梦》被大众“戏仿”“亵玩”。或许此等唐突经典之举令人啼笑皆非,但这也意味着经典作品中经典人物的符号化,这正是经典广为流传的佐证,尽管这种符号化是有失偏颇的。

其实,“林黛玉体”所表现的黛玉的小性,尤其是自觉不自觉表现出的醋意,正是恋爱心理的表征,这种恋爱心理出现在有婚姻无爱情的古代中国是石破天惊的。这正是《红楼梦》远超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地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即批判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满纸潘安、子健、西子、文君。郎有才女有貌,一见钟情是其一贯伎俩,至于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几乎是阙如的。像《西厢记》和《牡丹亭》这样经典的戏剧“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虽表现了一定的恋爱自由,但未脱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

或许正由于爱情在现实中太过稀缺,那些闭门造车的小说家才缺乏书写的才情与力道,只能编编故事骗骗人而已。曹雪芹却从废墟一样的感情荒地上筑起了《红楼梦》的爱情楼阁,这不只是对才子佳人旧小说的突破,更是对传统恋爱关系——男女之间允许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却不允许有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的颠覆。这是因为基于人格平等的自由恋爱会破坏男尊女卑的礼教秩序。所以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成了一种不被家长允许的“下流痴病”,是万万不可有的“心病”。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仅仅因为爱情,就能造成悲剧。现代人竭力追求恋爱自由,更有痴情者视爱情为朝圣之旅。

宝黛的恋爱心理是怎样发展的呢?宝黛初见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但并非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在日常相处中从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到猜疑误会再到心心相印:起初从“同吃同卧”到渐通人事,接着伴随着黛玉小性般的猜疑试探和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用情不专,后来黛玉从宝玉挨打后送来的旧帕子里放下心来,宝玉从龄官对贾蔷的深情中“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从此用情专一。一个拒绝走仕途经济的老路,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账话”:二人的心心相印建立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上,这在现代社会的恋爱男女身上也是难能可贵的。

有人对黛玉后来与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觉得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正是因为黛玉和宝玉的感情经历了如上这般变化后再没有了猜疑,黛玉才如此自信而平和。就像黛玉先前说的,“我为的是我的心”,她不会因为宝玉在行迹上跟谁亲近而恼,她在乎的是宝玉心里装着谁。

所以,黛玉早期的小性是恋爱心理,尤其是醋意的外露,也是真性情的抒发。中国古代缺乏的恰恰不是端庄的淑女,而是敢于追求爱情的叛逆者。由此来看“林黛玉体”下寓意言语尖酸、专事怼人的“林怼怼”这个外号,就更能晓悟其偏颇了。

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在《红楼梦》普及方面用功甚深,适时回应了“林黛玉体”现象:“当今网络社会的各种仿拟的言行方式,其实是折射了经典形象本身的持久生命力。”他所著的《〈红楼梦〉通识》(中华书局2022年7月出版)既从宏观上介绍了《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又深刻揭示出《红楼梦》如何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重新建立起适宜的人际关系。

《〈红楼梦〉通识》

詹丹教授作为专精《红楼梦》和语文教育的专家,深谙青年读者的阅读障碍,开篇即以现身说法消除初读者对《红楼梦》数百人物和大量诗词曲赋的“恐惧感”。他指出,贾府内外的数百张面孔可以从立体/平面、结构化系列、谐音寓意等多角度把握;诗词曲赋则基于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的结合,可以随着理解的深入逐渐提高兴趣,不宜过度拔高其艺术成就,初读时直接跳过也是可以的。

詹丹教授

颇具创新性的是,詹丹教授高屋建瓴地提出以“一二三四五”五步法探路《红楼梦》:以一组概念、二条线索、三个空间、四季时间、五层人物的网状结构深入《红楼梦》肌理,带领读者一入门径即一览众山小。将一部卷帙浩繁的近百万字巨著以数千言的文字概括之,言简意赅地把握住了《红楼梦》的精髓。——借助这样的通识读物读通悟透《红楼梦》,洵为不二法门。

这本通识读物还有一个特色,即随文选配了不少版本书影图、人物图和场景图,使得图文相映,更增色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红楼梦》的图像传播会有更宏观而细致的了解。

通天地灵性,识世间真情

跟着詹丹教授读通《红楼梦》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红楼梦〉通识》

詹丹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728-4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然而,“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如何消弭这一悖论?

本书是当代名家讲解《红楼梦》的通识之作,将真知灼见寓于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文字中。作者贴近青年读者,以深厚的学识、细节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讲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让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读通悟透《红楼梦》。作者深刻地揭示出《红楼梦》如何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重新建立起适宜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市文化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小说、语文教育。著有《重读〈红楼梦〉》《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等。

目 录

《〈红楼梦〉通识》【作者詹丹先生签名+钤印】(钤新书首发章)

活动预告

从《红楼梦》看传统文化

时间:2022年9月16日19:00-21:00

嘉宾:周绚隆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

詹 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参加方式:线上直播

当传统文化遇上直播,当百年书局掌门人遇上文化学者大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9月16日(周五)晚7点,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周绚隆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做客京东直播间,从“红楼梦”出发,带您纵游传统文化,为大家呈现一场文化饕餮大餐。

观众将有机会抽到中华书局版图书和新鲜出炉的文创T恤呦,锁定直播间别走开!

原标题:《《红楼梦》漫谈:“林怼怼”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