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晓岚:一蓑烟雨任平生——从东坡赤壁说起

2022-09-19 15: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张晓岚,作者授权发布

湖北黄州东坡赤壁公园山顶的《酹江亭》,始建于明代,因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一樽还酹江月”而得名。1976年10月利用出差黄州的工作间隙,曾游黄州东坡赤壁和酹江亭。

赤壁公园不大,站在山顶的酹江亭中,远望东坡赤壁,长江和赤壁之间已经是宽阔的农田了,江天水色,沧海桑田,一览无余,九百年天地翻覆的变化令人不胜唏嘘,遂赋诗一首:

七律 游东坡赤壁

一昼辛劳何所顾,登高飞步后山游。

石龟古阁千年在,文采风骚万古留。

东去长江波浪阔,南来归雁讯音疏。

东坡酹酒低吟处,寥廓晴空映碧秋。

上面录下的这首诗是经母亲修改过的。母亲彭兰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幼时读私塾,有很深的古诗词修养。母亲用毛笔蝇头小楷修改的诗稿,貌似简单却极用心,修改后,诗的平仄、韵、对仗都工整了。

游东坡赤壁后,我常常背诵苏东坡的诗词,阅读他的生平典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自19岁随父进京的次年中进士(1057年)为官始,多次被贬外放后又遇赦回京,为官经历颇坎坷。北宋神宗时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次年被贬到湖北黄州,任一个很小的官职团练副使。宋哲宗继位(1086年)之后,奉召回京,绍圣元年(1094年),又被贬外放英州、惠州,直至最后被贬外放到海南儋州。宋徽宗赵佶继位(1100年)后,遇赦回京,途中卒于常州(1101年)。即便是去世,也去世在被贬外放后遇赦回京的旅途中,恰恰是苏东坡一生为官经历的写照。

作者张晓岚保留的彭兰先生修改的诗稿。

苏东坡屡次被贬外放,又遇赦回京的坎坷经历,成就了他见多识广的人生,形成了他宠辱不惊、洒脱不羁的性格,因此他的诗也多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境界和情怀。例如苏东坡因与当权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而主动要求外放密州时,因思念弟弟苏澈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就有着极高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的情怀。面对明月,他“把酒问青天”,然后说出自己心中的感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面看,这几句诗在描写月宫月色,实际上不仅仅是写月色,也不仅仅是写兄弟的思念之情,这是诗人对自己为官经历的反思,“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说出的正是诗人对自己从京城回归人间、回归自由生活时怡然自得的心态。我常想,正是因为苏东坡在被贬流放时仍有如此境界和胸襟,才会取得宋代第一词人的成就。

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外放黄州期间,误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赤壁,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从此黄州赤壁因“前后赤壁赋”而闻名于世,被后世称为“东坡赤壁”。

实际上,三国赤壁在湖北赤壁市,那里有三国赤壁遗址,1982年12月我出差湖北蒲圻县,今赤壁市,曾游览了三国赤壁,三国赤壁要比东坡赤壁险峻得多。游览过东坡赤壁,再面对蒲圻县更加险峻的三国赤壁,两相比较,一看便知,这里才是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长江自西向东到湖北荆州后向南,再从岳阳向北偏东进入湖北流向武汉。三国赤壁就在岳阳到武汉这一段的长江东边。我60年代末在嘉鱼县北边的武汉汉南农场下乡劳动,三国赤壁就位于我下乡劳动的武汉汉南农场南边约80公里处。东坡赤壁则位于武汉东边约70公里,两个赤壁相距约100多公里呢。时至今日,黄州东坡赤壁的名声已经不亚于三国赤壁了。

苏东坡的许多著名诗词均作于贬谪黄州时,除尽人皆知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外,《临江仙》和《定风波》也是苏东坡作于黄州的很著名的两首词:

《临江仙》一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现了诗人历尽挫折、获罪外放后,豁达超脱的胸襟和情怀。深夜饮酒归来,立于门外而不能入室的诗人,远望长江,醉听涛声,不禁沉入自己的人生忆往之中,此时远离官场“江海寄余生”的生活已经是诗人的向往了。能把被捕入狱后流放的生活,写成自己的美好愿景,唯有苏东坡能为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不仅仅是写自然的风雨,那分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风雨的无所畏惧。“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诗人不惧人生风雨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苏东坡的许多诗词,看似写的是自然风景,却抒发着他对人生风雨乐观豁达的态度。是啊,一切人生的风雨终将过去,当你“回首向来萧瑟处”时,已经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保存至今的诗词有3000多首。他的诗词,得意时奔放豪迈,失意处也不颓丧,读之深感诗人内心深藏的英雄主义情结。他在《念奴娇》一词中纵古论今的豪情,在《定风波》一词中不惧人生风雨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不知多少人,许多人正是吟诵着他的诗词,从对人生遭遇的耿耿于怀中走出,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时的风雨,迈向新的生活。能影响人的人生观,不能不说是苏东坡诗词的一大魅力。

苏东坡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也是现实主义的美食家,他热爱生活,喜欢饮酒,喜欢美食,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总是少不了酒的陪伴,而美食东坡肉流传九百多年,至今仍然是一道名菜。试想,如果没有酒和美食的陪伴,苏东坡又如何度过那不断流放的人生呢?人生就是如此,不仅要有精神境界,也要有现实生活,这两者完美地统一在了苏东坡的诗词和人生之中。读苏东坡的诗词,需要联系到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酒,他的美食,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诗词中的应有之意。

自从76年10月游东坡赤壁,看到那并不险峻的东坡赤壁后,我常想:苏东坡当年或许并不是错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赤壁,他只是想借东坡赤壁缅怀周郎的“雄姿英发”,借东坡赤壁抒发面对故国“江山如画”的英雄主义豪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