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冬奥赛场有位上海小伙,他和队友滑出中国雪车的一大步

澎湃新闻记者 李琼
2018-02-26 17:20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2月25日,韩国,2018平昌冬奥会男子四人有舵雪橇,中国队出战。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图

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雪车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在冬奥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由邵奕俊、王思栋、李纯键和史昊组成的中国雪车队在四人雪车项目上获得第26名,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冬奥首秀。

作为四人雪车项目的“拓荒者”之一,舵手邵奕俊说自己的第一次冬奥会之旅有些“紧张、兴奋”,而他也成了第一位出现在冬奥赛场的上海运动员。

邵奕俊原本是铅球运动员,在国家“北冰南展”政策的推动下,他的人生因此与冰雪结缘。

他与队友们在平昌主要以学习和积累经验为重,而在四年后的北京正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由邵奕俊、王思栋、李纯键和史昊组成的中国雪车队在四人雪车项目上获得第26名。

上海小伙成了雪车舵手

作为中国四人雪车队的舵手,邵奕俊原本并不是专门从事雪车项目的运动员。

从小身材高大魁梧的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被选入上海少体校的田径队练习铅球。之后他又被送到上海市二线运动队,在2012年时正式进入上海田径队。

彼时雪车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还属于相当陌生的项目,邵奕俊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过转项,“从没滑过雪,也从没滑过冰,到现在也没滑过,而且我还恐高。”

邵奕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最初的梦想其实是像刘翔一样登上夏季奥运的舞台。但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这位来自上海的小伙儿开始与冰雪结缘。

邵奕俊。

在中国获得冬奥会举办权后,国家开始组建雪车队。在跨界、跨项目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身高1.9米、体重103公斤的邵奕俊凭借出众的身体条件入选中国首支雪车国家队。

在进入雪车国家队后,邵奕俊以爆发力强、身体灵活的优势被选为舵手。这个角色是一支队伍的灵魂,他不仅要负责如何走捷径,也要避免让雪车不发生碰撞。

“1900米的赛道,前30米靠四个人共同努力,后面1000多米就靠舵手掌舵。”邵奕俊解释道,舵手需要能吃苦耐劳和善于应变。

在雪车队领队胡洁看来,邵奕俊之所以能担任舵手是与他本赛季的出色表现不无关系,“他是年度北美杯比赛的第三名,两年时间就有这样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次因为希望更多的选手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为北京冬奥会锻炼队伍,所以只安排邵奕俊掌舵最难的四人车。”胡洁说道。

“靠血肉之躯撞出来”的冬奥资格

在练习雪车的这两年,邵奕俊和队友们也没少受伤。

按照他的话说,能够取得四人雪车的冬奥会参赛资格,那都是“靠血肉之躯撞出来的”。

由于雪车是一项风驰电掣的项目,四人雪车的最快时速能达到14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运动员在比赛或练习中,稍有差池便会因身体磕碰而伤痕累累。

邵奕俊说几乎每个队员都是浑身有伤,而他甚至还被撞出了脑震荡,“第一次上赛道,我哪知道雪车那么吓人。不过真的坐上面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当然不怕啦。”

除了要避免受伤外,邵奕俊还要面对着体重不足的困扰。为了体重能够达标,邵奕俊整整长了10公斤,而他的铅球教练隋新梅则告诉他应该多长肌肉,于是这位上海小伙又开始增肌。

由于雪车项目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中国队特地为队员们聘请了外教。为了更好的理解外教的指导,邵奕俊自学英语,并且阅读大量的雪车专业书籍,甚至还学习了物理知识。

对于邵奕俊的刻苦,隋新梅全都看在眼里,“他既有北方人的吃苦耐劳,也有南方人的聪明劲。他学东西很快,还能扎实地掌握技术,而且人也很本分。”

四人的一小步,中国雪车的一大步

在钢架雪车、男子双人雪车相继亮相平昌冬奥会后,中国队终于迎来了男子四人雪车项目。邵奕俊与队友王思栋、李纯键和史昊一同完成了在冬奥会上的首秀。

邵奕俊激动地表示,正是改练了雪车项目后才圆了他的奥运梦,“从夏季项目转到冬季项目对我来说意义还是挺大的,算是改变了我的体育人生。”

不过,邵奕俊和队友们在平昌的首秀并不顺利。在首轮比赛中,他们滑出49秒79,排名第26位;第二轮,四人又以50秒01的成绩单轮排名第27。在2月25日的第三轮比赛中,中国四人雪车队以第26名的成绩结束了所有的比赛。

虽然没有进入到最终的决赛,但四位小伙子已经为我们创造了首登赛场的历史。

“我很紧张、兴奋,但是雪车又是一项对心态要求很高的运动。”在接受采访时,邵奕俊表示自己在比赛中已经发挥了200%的水平,“能干掉一个是一个!”

隋新梅认为,邵奕俊才练习雪车两年多,只要有突破那就是成功,“他很有比赛的欲望,很想表现,也很刻苦。但我和他爸妈都觉得,拿不拿奖不是最重要的。”

从雪车项目的“菜鸟”到登上冬奥会的舞台,24岁的邵奕俊经历过伤痛、战胜了恐惧,而他与中国雪车队的队员们也已经将目标定在了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达到终点的喜悦让我至今难忘,我们滑行了一小步,是中国雪车前进的一大步。”邵奕俊说道。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