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栓Q:一种“互联网失语症”

澎湃特约评论员 叶克飞
2022-09-28 18:3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班上一名学生竟把“栓Q”写进了作文,结果老师“瞬间血压飙升,头都大了”。她表示,对于孩子只能慢慢引导,同时“互联网对孩子影响真的是挺大的。希望能够净化网络,不要给孩子看太多的网络段子。”

近年来,类似状况并不少见。曾有一份“00后”学生的考卷在网上引发热议,因为他在几乎所有填空处都写了网络流行语“奥利给”。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还有一些会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小学生试卷的同义词填空里,“厉害”后面居然出现了“666”的答案。

将网络用语用于作文甚至考试当中,显然是不规范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汉语规范化学习和运用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汉语规范化使用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而作为一种认知能力,其更是长期学习乃至今后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无需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语言系统从来都不是固态化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每一种流传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经历了漫长发展和时间的洗礼,其间必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约定俗成”和“推陈出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有些昙花一现,有些则被人们所认可,逐渐走入固定语言系统。网络语言就是网络时代的流行语,只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强大的载体,它的流传更快也更广。近年来,许多网络语言都已被收入《新华字典》。第12版《新华字典》就收录了很多网络流行词的释义,如“萌”“点赞”等。

如今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成长,不可能不受网络文化影响。在日常聊天乃至生活中,以网络语言表达个性,并不仅仅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能够拉近彼此距离的身份认同。因此,使用网络语言,本身也是青少年与“小伙伴们”一道成长的心理需要。

所以,家长和老师对待网络用语,不妨以平常心面对,避免“一刀切”和说教,引导孩子分辨网络用语的使用场合与范围。

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对网络用语保持适当了解,与孩子沟通时也可使用,以此打通代际间的隔阂,营造平等沟通的氛围。相比严肃面孔,孩子更能接受和喜欢能跟自己说上话的大人。

毕竟,在家庭和教室中人为建造一座网络“防御墙”,是无法阻止网络语言的,后者有着强大的社会性,也不能给孩子捂住眼睛和耳朵。

而且,因为互联网自身的特性,网络语言的更新迭代更快,“淘汰率”也更高。许多流行词潮水般涌来,可退潮也快,几个月就已无人提起。对父母和家长而言,与其防备那些“还没来得及防就已消失”的词汇,倒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自身拥有分辨能力。

但需要强调的是,对青少年而言,除了分清网络语言的使用场合之外,还应该能够分辨网络语言的优劣之别。像“yyds”“绝绝子”等流行语,就没有美感可言,注定会被时代淘汰。“栓Q”这种词语,也属此类。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特性。相比以往流行语的相对自创性和独立性,网络语言往往依附于原有的语言系统。

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让“流行词”的诞生更为容易。可无论“谐音”还是“缩写”,虽然依附于原有的语言系统,缺少独立性,但都直接冲击了固有的语言规范。更何况,有些词语还闯入了小学生的作业与试卷。

谐音式流行语会违反汉字的本义,缩写式流行语则会违反汉语的语法,这样的冲击都是实实在在的。像“十动然拒”“人艰不拆”之类的强行“拼装词”,即使再流行,也不可能成为正式语言。

而且,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不应以表达匮乏为代价。在现实中,不乏因为习惯使用网络语言而患上“互联网失语症”的人群。

如果一个人除了“我真的会谢”“YYDS”“绝绝子”,就没有其他词汇和句子能表达内心情感时,该是何等的匮乏。这种下定义式的简单词汇,甚至会阻隔孩子的思考,使思维始终停留在粗浅层面上。

所以,一个在网络时代秉承开放多元思维长大的孩子,理应做到的是:既可以用网络语言无拘无束地聊天,也可以通过名著和诗词的阅读,习得汉语之美,并通过规范表达,使之呈现于自己的作文和口头表达中。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