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圆桌对话: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

澎湃新闻记者 俞冰礼
2022-09-30 20:12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城市更新是“十四五”期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面。“双碳”目标下如何推进城市更新?又如何看待和利用老建筑?

9月27日,上海报业集团| 澎湃新闻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低碳友好”的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大会的圆桌对话(二)环节,嘉宾主持人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李振宇,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DCA)合伙人陈立缤,AECOM 中国区高级副总裁、ESG 可持续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张祺,以及融侨集团商业资产管理总公司总经理俞波共同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利用老房子、建立共享空间等成为场上关键词。

吴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AECOM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实现?

张祺:碳排放问题对于AECOM是全球战略问题,AECOM承诺在重大基础设施减碳50%,去年已经实现了运营碳的近零排放。

建筑能耗是在城市更新过程当中非常需要被关注的,全国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城市在全部的碳排放中占70%,建筑占了将近50%。从能源的角度看,近乎90%碳排放和能源相关,所以如果没有建筑能耗的碳中和,我们城市更新的碳中和不可能实现。

中国现在已经杜绝了大拆大建的模式,根据计算,可以减少超过20%的碳排放。我个人认为在城市更新里面这种认识非常重要,还有一些绿色建筑、低碳生活等,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共识。

还有一点要强调,实现城市更新的低碳目标,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去年有15.9万亿绿色信贷余额,但是其中90%是绿色贷款,包括绿色基金、碳基金、绿色债,未来在城市更新里面需要把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在城市更新里面的低碳目标。

吴蔚:欧洲很多年轻建筑师认为“新建房子是罪恶”,应该改造现有的房子,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振宇:我过去五年在研究一项内容:共享建筑学。对于城市更新,对于低碳,我们团队提出了一个想法“少建多用”。如果我们能够想一个办法,使得我们用共享的方式,让一栋楼起到超过一栋楼的作用,那我们就可以少建。

新建就是罪恶,这话我不同意,滥建才是罪恶。比如我们有一个“上海之鱼”的功能亭,可以观景可以办公还有卫生间,这是最小的案例。我们还在海南做了160万平方米的校园,里面有很多学校,我们要求每一所都有10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为每一位市民服务,不专属于学校。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围墙正在拆除,让社会共享,这就是我们的愿望。

还有一个愿望,上海有很多公益的文化设施,为了节能开放时间很有限。我们思路是倒过来的,希望能多投入管理经费、设计经费,让更多人使用,这样就能减少总的建筑量。

俞波:融侨作为一家开发、建设和运营的企业,资本是制约我们达到理想化的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拿AFA上海融侨中心项目举例,我们是抱着极大的诚意和情怀参与到上海的城市建设当中,定位就是“共创、共享的艺术公园”,我们希望这个建筑群能够和邻里友好,跟我们的商务客人友好,甚至跟我们的动物友好,在城市生态当中,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节点作用。

在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和非常多的专业机构进行探讨,如何实现建筑功能、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够做到节能减排,为碳中和作出贡献。这也是我们期待的。

我们的空间尺度非常大,会很好地和自然融合,我们也尽量避免浪费。这个原则如何在实践、实操当中运用到,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陈立缤:现在谈的很多双碳或者环保,都基于一个技术层面,其实从节约的角度来说,可以思考如何更多地利用老房子。

第一、老房子有很多作用,大家知道很多新潮的艺术家没有钱,有了钱,艺术家才可以建很好的房子,所以一个城市如果要有活力,某种意义上需要老房子;第二、对于老房子的价值认识不一样,导致我们对老房子的处理结果不一样,当价值观统一,就可以保留很多老房子;第三、现在大家讨论的保护老房子,可能更集中于一些有名的建筑,其实每一栋老房子都有它的历史和价值,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吴蔚:在“低碳友好”的背景下,对于老房子的保护更新有什么思考?

李振宇:现在有很多城市的老房子拆了,人走了,中心城区空心化了。如果我们只是把老房子当作一种物理资源,那永远算不过账。但如果把它当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你就明白该怎么处理,我们要看到文化价值才行。工业遗产更是如此,给我们社会城市带来了特殊的肌理,那个肌理很大,里面可以做很多文章,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文化设施,所以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它串起来,实现共享,我讲的是更广义的共享,共享最主要的就是为不同的人所用,不是我的东西只能我用。

每个人都有手机,这是个人移动终端,靠个人移动终端,可以打开所有的建筑,这样共享就不难。所以我们的城市空间会因为个人移动终端的改变而改变整个运行方式,对此我充满信心,要认识它的价值,一定要有共享的思维。

俞波:融侨有一个厂房,6000多平方米,原来是一个炼钢车间,现在把它保留下来了正在做修缮,未来它就是一个共享空间。有音乐厅,有艺术展馆,有各种各样的展馆,它就是城市当中公众能够共同享有的空间。

同时,我们牺牲了很多建筑指标完成这件事情,原来我们有一些地下室,都没有做,就是为了它可以更好地和城市和社区融合,可以实现友好、共享的功能,这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坚定地认为未来只有这样的项目才有出路,才会赢得广大市民的喜爱。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