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人普利策奖得主聚首,他们在纽约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庆生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2-10-01 21:21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因为北京国际音乐节,两位华人普利策音乐奖得主——周龙、杜韵,在纽约聚首,为这个远在北京、走过了25年的音乐节庆生。

9月29日,亚洲协会在纽约总部特别举办北京国际音乐节25周年专场纪念活动。音乐评论家肯·史密斯、作曲家伯恩斯坦之女杰米·伯恩斯坦,以及华人作曲家周龙、杜韵、周天共聚一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则以线上方式加入。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通过视频连线与现场嘉宾交流。

五人以对谈的形式,回望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连接中国与世界、促进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贾斯珀四重奏的琴声为活动拉开序幕。四人联袂演奏了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之一、作曲家周天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这首作品写于2010年,灵感源自长城的古老砖石。

贾斯珀四重奏

中国音乐发展让他们刮目

1998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横空出世,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中国第一个专业化、国际化、职业化的古典音乐节。中国古典音乐事业的发展,也由此翻开全新一页。

多年来,音乐评论家肯·史密斯与世界各地音乐机构频繁打交道,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他在亚洲结缘最深的机构之一。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是2001年10月,彼时美国刚发生911事件,大量航班被取消。

然而在北京,他却在同一个周末里,亲历了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带来的歌剧《纳布科》中国首演、潘德列斯基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中国爱乐乐团世界首演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协奏曲》,接下来的周末还有谭盾在获得奥斯卡之后首次在中国的舞台演出——这样高频率高品质的节目安排,即便在世界一流音乐厅也罕见。

让肯·史密斯既高兴又难过的是,当年他笔下乐评里的多位音乐家已离世,而北京国际音乐节依旧生机勃勃。

作曲家伯恩斯坦的女儿、杰米·伯恩斯坦和北京国际音乐节结缘更早。2000年受好友之邀,她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为“纪念伦纳德·伯恩斯坦逝世10周年音乐会”担任解说,并主持了第二天下午“伯恩斯坦节拍——怎样让音乐跳起来”的儿童音乐会。

她还记得,麦当劳是儿童音乐会的赞助商,虽然与孩子们语言不通,但她巧妙地用热狗和汉堡包分别指代二拍子与三拍子,迅速带领孩子们掌握了两种节拍。

不过,当年排练《西区故事》,因为语言障碍,外加打击乐组特别难,她与乐团演奏员额外花了很大精力才解决难题。时移势易,如今,中国乐团在演绎父亲伯恩斯坦的音乐时,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最近一次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电影《西区故事》交响现场版”音乐会时,她发现,演出的韵律和味道十足,乐团呈现的国际职业素养更是让她连连称赞。

她还注意到,中国观众如今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分外多样。2000年,她仍需要大力推广和讲解伯恩斯坦的音乐,2018年重返北京国际音乐节时,她惊喜地发现,中国观众已经对伯恩斯坦的音乐非常了解,提出的问题也更加深入。

伯恩斯坦不仅是音乐家,也是教育家,会利用身边一切例子和机会给后辈们传授音乐知识。这也影响了杰米·伯恩斯坦。她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策划并参与演出、公益教育活动,分享知识和音乐,尽可能地走近观众与社区做推广普及工作,这也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推广理念契合。

嘉宾合影。左起:肯·史密斯、杜韵、周龙、周天、杰米·伯恩斯坦

他们的歌剧在音乐节盛放

久居美国的周龙、杜韵和北京国际音乐节亦缘分匪浅。

2011年、2017年,周龙和杜韵分别凭借歌剧《白蛇传》《天使之骨》获得普利策音乐奖。其中,《白蛇传》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共同委约,《天使之骨》则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完成中国内地的首演。

在与周龙对谈时,肯·史密斯特别提到了周龙的老师周文中。1983年,周龙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两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作曲家周文中。

周文中曾说,他们这代人没有自己的观众群,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无法得到共鸣与认同。当时的周文中很难想象,中国音乐发展能如此如日中天,谭盾获得了奥斯卡奖,周龙的中国音乐作品在西方得到认同,中国观众对音乐的理解力也得到飞速提升。

周龙坦言,这样的变化发展,的确让他与同时代的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机会。1980年代刚到美国时,他曾感到困惑,老师周文中希望,他能保持中国传统,将中国元素带进写作中。《白蛇传》是周龙的第一部歌剧,处处都是中国元素。用西方歌剧讲述东方故事,这部作品在征服西方观众后,又征服了普利策奖。

有意思的是,杜韵对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最早印象,正是来自于上学时观看周龙的《白蛇传》。

与常见的歌剧不同,杜韵斩获普利策奖的《天使之骨》讲了一个人口贩卖的故事。人口贩卖是世界性问题,还会引发很多后续的社会问题,杜韵希望,借助舞台,把这些问题放在台面上讨论。

这部作品并非最传统的古典作品和中国故事。北京首演前,杜韵一度很焦虑,当邹爽告诉她,《天使之骨》的搜索热度在音乐节期间名列前茅,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杜韵很感谢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包容与对年轻音乐家的鼓励。在她看来,音乐节经过多年耕耘,已与观众建立了一道信任的桥梁,观众相信音乐节的选择与水准,每年秋天都会赴约,才会对《天使之骨》抱以足够的好奇心。

从第一届开始,歌剧便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进行节目策划的重中之重。25年来,音乐节已经上演56部歌剧,其中36部作品为国内首演。除了经典歌剧,现代歌剧也获得充分关注——从引发社会深思的普利策音乐奖获奖作品,到不断打破传统观演模式的浸没式歌剧,各类现代歌剧在音乐节出没,不断刷新观众对“新”的印象。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曾在英国工作与学习。在国外,她敏锐观察到现代西方表演形式的发展态势,像伦敦、纽约、柏林,这些城市里歌剧的呈现有各种各样新的探索,观众有充分机会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体验,而不仅仅是被古典所束缚。

邹爽希望,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中国变成全世界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工坊,可以带给国内新的艺术概念,使文化交流更富有活力,同时通过探索音乐的新方式去拓展受众。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