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部门集体约谈多晶硅骨干企业,暴涨的硅料距离降价还有多远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2-10-09 19:4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创出十年新高的光伏多晶硅价格引发相关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工信部网站10月9日下午发布消息,根据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下称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该消息称,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有业内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此次约谈头部多晶硅企业均在列,“未来多晶硅价格或有一定程度走低。”另一位行业人士则称,国内多晶硅产能排名前五的企业中的至少三家参与了约谈。

高纯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基础原料。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供给弹性不足等因素影响,光伏上游多晶硅价格从最低不足6万元/吨大幅上涨。2021年底短暂回落后,2022年又重拾涨势,截至目前已超过30万元/吨。

涨价潮一路从多晶硅传导至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环节,供应链高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供求关系失衡,但也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冲击,终端大型光伏电站投资因此陷入滞缓。由于产业链价格博弈不断升级,一些光伏企业一度大幅降低开工率,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毁约现象,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损害了行业信誉。

究竟谁在多晶硅暴涨背后推波助澜?近两年,业内充斥着各种指责声。典型之一是将矛头指向硅料环节,谴责硅料企业坐地起价,罔顾光伏平价上网的压力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去年硅料日子不好过,但也不能逮着机会就涨个不停啊。”曾有组件厂商人士对澎湃新闻抱怨道。从中下游制造业的视角来看,这种观点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非常流行。

硅料生产商也有“苦水”,认为硅料是化工行业,有风险、安全问题,投资密度和科技含量、门槛是产业链中最高的,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多晶硅十几年来经历过好几次起落,涨得多疯狂,跌得就有多疯狂。2020年5-6月所有硅料企业都在亏钱,现在的价格波动同样是市场行为。光伏尽管经历了十几年发展,但投资经营行为仍存在不理性,硅料价格的上涨推动是下游推上去的,锅不应该由硅料企业来背。”

这种“互怼”和争议在2021年就曾促成主管部门介入。

2021年6月举行的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上,国电投、三峡新能源、晶科、天合、爱旭、隆基、中环、晶澳、通威、亚硅、晋能等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的领导、专家,就原材料、物流、汇率等成本上涨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及是年下半年业务发展规划作了介绍。据澎湃新闻了解,这场座谈会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起,而非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呼吁,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

但硅料的涨势并未因此受到阻挡。

归根结底,原材料端的硅料到底够不够用?有熟悉多晶硅行业的专业人士表示,今年内硅料总体供应充足,尤其是第四季度供应增量较大,届时价格有望下调。

硅料供需总体平衡,但硅片产能与硅料产能出现了严重错配。硅料价格不断上攻,很大程度上与其市场化交易结构有关。据澎湃新闻了解,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国内光伏产业链,尤其是硅片端的大规模扩产引发企业对硅料供应的焦虑,纷纷签订长单。在余量有限的情况下,能供应零售市场的供应量一直不足,市场零星交易的硅料价格飙升,带动硅料价格逐月攀升。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硅料涨价是下游抢料“抢”出来的。

全球光伏市场持续扩容背景下,产业链供应稳定、原材料价格平稳,是全行业的共同期待。今年8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鼓励深化全链合作,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

前述工信部10月9日的消息显示,三部门集体约谈部分光伏企业及行业机构时表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为促进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居高不下的硅料还“灼伤”了报价机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9月8日宣布暂停已持续8年、每周三例行的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硅业分会称,近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供应链价格持续震荡上涨,冲击晶硅光伏产业稳定运行。“为避免安泰科(注:协会旗下企业)采集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决定自本周起,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

随着多晶硅环节的新增产能释放,9月底,让整个光伏行业无比煎熬的硅料价格稳住了。硅料价格就此触及天花板了吗?何时步入降价通道?

“四季度末应该可以下来。其实主要看下游头部企业,都这么持续加码锁量,抢料之下只有涨价预期。”一位资深光伏业内人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呼吁,多晶硅价格要回归理性,亟需下游企业先理性。

面对持续旺盛的需求,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头部企业去年以来纷纷宣布扩产,硅料的超级景气周期也吸引了大量新玩家跨界涌入。对此,今年以来,已有多位行业人士呼吁,越是在产业发展火热的时候,谋划发展越要保持理性和警醒。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在8月举行的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多晶硅紧缺是暂时的,长期来看,供应端可以满足未来长期需求。“长期看,现有的扩产规划可满足长期光伏装机需求,从2021年底的52万吨年产能到2025年的193万吨需求,须有140万吨/年产能增量实现新建或扩产,产业有增量前景,但同时需考虑2025年前过度投资规划的产能可能引发市场供需失衡。”

“高价多晶硅是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产能在建设中,新增建设产能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会大幅释放。”8月26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