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雄安发布:一天征地零纠纷,“不拖新区发展后腿”成流行语

2018-03-19 13: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18日,雪后初晴,寒意仍浓,雄安新区雄县米家务镇板西村一处农田却一派火热。来自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员正在对京雄城际铁路特高压线路的塔基进行分坑定位。谁也想不到,这片农田2天前才开始征地,现在就已在施工。

需要改造的特高压线路。毛鹤然 摄

一天完成89亩耕地临时征地工作

根据规划,京雄城际铁路将从米家务镇经过,要对附近的特高压线路进行线路改造。3月16日,征地工作启动后,米家务镇全力以赴,当地村民积极响应,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89亩耕地的临时征地工作,所涉及的板西村53户和板东村28户全都签订了协议书。

当地乡村干部说,此次征地不但速度快,还实现了零纠纷、零问题、零遗留,体现了征地工作的“雄安质量”。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村民表示政府的征地政策很厚道,“不拖新区发展后腿”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征地现场。资料图

雄安新区确定征地工作之后,米家务镇政府就与京雄城际铁路项目所涉及的项目建设方、相关村委会积极沟通,及时建立了工作微信群,积极宣传商讨相关政策与具体的工作安排,相关村委会也和涉及到征地的村民及时沟通、做好协调工作。

3月16日早上,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新建京霸铁路五标项目部一分部、雄县交通局、高铁征迁指挥部、国土测绘部门及米家务镇政府相关人员抵达征地现场。现场测量人员使用专业测量器,通过GPS打点,定位征地红线,确定征地范围。与此同时,板东、板西两村村干部开始将征地进行分户登记,并测量每户的征地面积。划定征地范围与测量登记同步进行,达成无缝对接。测量人员定位完一处红线,村干部马上测量一处,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下午1点30分,所有测量完毕,村干部与测绘单位核对征地面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月16日下午,镇村两级干部带着测量数据,进一步走家入户宣传政策,着力做好征地所涉及群众的思想工作。直到当日晚上11点左右,征地工作获得了涉及群众的全部支持,并先与一部分农户签订了迁改租地协议书; 忙到3月17日凌晨,镇村干部才安心地吃了这顿晚饭,是日清晨,部分尚未签订协议的农户来到板西村和板东村大队部,签署了协议。

村民们大力支持

“得知京雄城际铁路项目要征地后,我们村干部连夜入户做工作。村民们的思想觉悟都特别高,对征地工作非常支持。”雄安新区雄县米家务镇板西村书记石万坤表示,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出乎村干部的意料。

据了解,此次临时征地租赁费用为每亩 1500元/年,此外征地第一年还能享受青苗补偿费1500元。谈到此次征地,板西村村民石岭告诉记者,此次征地涉及她家土地不到两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设计、亲自部署、亲自规划了雄安新区,让我们成为了新区人,我感到特别自豪。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需要征用我们家的地,我们也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我们家绝对全力支持!”

原本站在旁边的老村民赵贺苓,听到记者询问征地的补偿标准时,连着大喊三声“国家大事,满意、支持,何况新区给咱百姓的征地标准这么厚道”,幸福笑容洋溢在脸上。许多被征地村民还说,不能因为地上的几棵树,给新区建设拖后腿。

村民签署征地协议书。资料图

三个因素促使征地工作顺利完成

京雄城际高铁相关征地为何能如此高效率、零纠纷?记者通过采访深刻体会到,此次米家务镇涉及京雄城际铁路征地工作的顺利完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方面,是新区领导抓紧抓实抓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米家务镇自新区成立以来就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镇村干部和每一户村民日常就是鱼水关系,遇到具体问题具体事情沟通顺畅,很快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当地镇村干部坚持“坚韧不拔 执著进取 敢于担当 永葆辉煌”的米家务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米家务镇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老百姓爱集体爱国家思想觉悟高,听说是京雄城际铁路的项目,村民都深明大义、舍小家顾大局、积极支持征地工作。

事实上,雄安新区从去年已经有多批次用地,都非常顺利,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新区政策好,群众觉悟高,干部作风实,公平又公道。

(原题为《“1天征地零纠纷”彰显“雄安质量” !“不拖新区发展后腿”成流行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