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江首城,奔流向东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吴京津
2022-11-01 17:57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首城四川宜宾,正与“共饮一江水”的上海亲密互动。

宜宾“三江口”。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位于亚洲大陆深处的宜宾,如今向外界展示着开放、包容、进取的城市形象。

曾经,谈到宜宾,人们总会想到“五粮液”、宜宾燃面和茶叶,抗战时收留近万名高校师生的“长江第一古镇”李庄,以及电影《卧虎藏龙》取景地“蜀南竹海”。而现在,宜宾显示出其更为丰富的一面:除了美酒、美食、美景,这里还有“宜宾造”的动力电池、手机、汽车以及各类新材料。

11月1日,“长江首城通航之旅——品味宜宾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万达广场举行。展示在上海市民面前的,是“宜宾造”智能产品、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创产品等7个品类、500余种产品。通过现场展示、试吃、品鉴、促销,“长江尾”的上海市民,可以沉浸式体验“长江首城的魅力”。

而在随后的城市推介活动现场,宜宾还将会和众多长三角企业集中签约一批项目,总投资额达数百亿元,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前者是将“宜宾造”产品向外推销,表现独特的城市魅力,后者是往内引进,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一推一引”之间,宜宾展示出了自己的“雄心”:让世界看到一个“逐浪长江争一流”的长江首城。

一个加速崛起的宜宾,值得被更多人“品鉴”。吸引五湖四海,到此城际会风云。

风起长江头,潮动长江尾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宜宾经济发展依赖白酒、煤炭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动力略显不足”。2016年,宜宾市正式提出,实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毅然走上“转型”道路的宜宾,选择放开束缚、破圈出击,将招商视线投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

2019年,宜宾抢在了其他城市的前头,争取到有着“宁王”之称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到宜宾投资建厂,成立子公司“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就此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宜宾趁热打铁,招商力度越来越大。2020年10月,宜宾精心选派12名驻外招商干部,奔赴长三角等招商一线。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驻长三角局长汪宁便是其中一员,驻地在江苏苏州。跳出原有的舒适圈,汪宁多少有些不适应。尤其是最初工作没有起色时,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心里打起“退堂鼓”:“是不是我不太适合招商呢?”

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彼时,宜宾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光伏、储能等产业尚在摸索阶段,汪宁和企业家洽谈时“没有太多底气”。

“企业家投资,看重的无非是资源、市场,以及成本、产业链等因素。”汪宁坦言,一家企业将产业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做出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让企业走出长三角,难。而宜宾当时自身承接能力有限,这也是一个‘难’。”汪宁说。

最终,还是时间给出了答案。数年之间,宜宾智能终端、动力电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宜宾的酒业、竹产业等“传统老字号”招牌也越擦越亮。

风起了,万里长江扬起头来,地处长江尾的长三角,也一起潮动。

“现在,我们邀请一些企业家到宜宾参观,他们感到非常震撼,一个四线城市发展得这么快,和他们想象中差别很大。”汪宁称,一名企业家在宜宾呆了两天,被宜宾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回苏州后一直向身边朋友“推销宜宾”,劝人前往投资,“成了我们宜宾的义务宣传员”。

汪宁认为,企业从“不愿意来”到“主动来”,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宜宾最关键的变化,即“有产业支撑”。比如动力电池行业,宜宾有了“宁王”的加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来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

“从造一块电池,到最后电池回收,这是一个生态圈,而宜宾已逐步构建起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因此能够打动他们。”汪宁称,正因如此,宜宾招商的目的不单是招一个项目,而是着眼于“产业”。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宜宾和长三角,“共饮长江水”,有着天然的纽带。

此次宜宾走进长三角,向外界展示出更为开放、积极的姿态。“企业参与这次推介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汪宁透露,最近几年动力电池产业已签约项目中,来自长三角企业的投资项目占比很大,而这次长三角推介会,还有一批企业会签约,涉及动力电池、储能、光伏等领域。

敢想、实做,长江首城“蛮拼的”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转移需求的企业就像“香饽饽”,盯着他们的中西部城市不在少数。汪宁称,这两年宜宾会直面其它城市的竞争,也遭遇过挫折,“有的企业跟我们谈的差不多了,但因为某个条件,其它城市要稍微优厚一些,就走了”。

大胆想、实在做,这是宜宾始终践行的“招商铁律”。“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承诺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办,办不了的事情,就不会承诺。”对此,汪宁颇为自信,称落地宜宾的项目中,几乎没有一个涉及到政策优惠的投诉。“政府讲诚信,企业家对投资有信心,这是我们的相对优势。”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宜宾英发德耀)董事长张敏告诉澎湃新闻,今年3月第一次到宜宾考察时,就被当地政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打动。“宜宾的码头文化孕育了宜宾人民耿直热情的性格,这里很包容,我们的团队能够很快适应。”张敏称,3月底,公司和宜宾签约2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金额达110亿元,分两期完成,第一期6月中旬开始动工,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此后,张敏见识到了宜宾做事的魄力和速度。“5月,建厂地块还是一块山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变成了平地交给我们。”张敏称,宜宾市领导干部很尽职,这让她印象深刻。“他们几乎是‘007’的工作机制和态度,不管多晚,你发信息过去,都会得到回应,对方也会主动给我们发信息,询问项目进度。”张敏告诉澎湃新闻,此前宜宾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对企业事无巨细地关心,“大到项目的重要保障因素,小到工作人员衣食住行,让我们企业很感动”。

事实上,打动张敏的,不只是宜宾的务实、热情,还有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宜宾水运便利,还有机场和高铁,另外,这里有十多所大学,能够满足企业人才梯队培养需求,可以源源不断给我们输送人才。”张敏说。

谁能想到,这些都曾是宜宾的“短板”。2016年以前,宜宾市仅有2所“默默无闻的地方院校”。有领导前往沿海城市招商时,被企业家直接追问,“宜宾有没有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宜宾“大学城”。

为了补上短板,宜宾“拼了”,决心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六年过去,宜宾陆续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的高校从2所增至12所,而在校大学生从2万名增至9万名。此外,还有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等13所产研院入驻科创城。

电子科大宜宾园区院长高椿明告诉澎湃新闻,为说服学校前往宜宾办学,2017年,宜宾市相关领导亲自带队到成都接洽,“可以说不止‘三顾茅庐’了,是很多次”。

“双城”建设的成功,某种程度而言,为宜宾招商引资铺平了路。汪宁坦言,每次带企业家考察宜宾,大学城是必去的地方。“对长三角很多企业来说,宜宾的人才支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汪宁称,项目落地后,宜宾可以为企业定制化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且招工也不存在问题。

勇挑大梁,奔流向东入汪洋

从空中俯瞰宜宾,可以发现这座城市早就焕然一新:沿长江一线分布着崭新的街道、高楼和大学校舍,和历史悠久的李庄古镇互相呼应;智能终端产业园、长江工业园、东部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已布局成型,不少地方挖掘机、塔吊和建筑工人仍在作业,建造新的厂房。

最近两年,汪宁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长三角地区,每次回宜宾,都发现这座城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一个月前不一样,一个月后又不一样”。“作为一个宜宾人,看到这些,非常自豪和骄傲,再苦再累也值了。”汪宁说。

一名宜宾老乡在苏州某商会任职,前不久曾带着一家企业到宜宾考察,在这之前,他已有三四年未回老家。从宜宾回来后,这位老乡很真诚地告诉汪宁,以后可以放心大胆邀请企业去宜宾了,“以前是没有底气,现在不一样了,腰杆挺直了。”

事实上,我国有一大批传统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不少城市因此陷入困境:老的产业衰退了、退出了,而新兴的产业培养成长又有一个过程,难堪大任。

回头来看,在这条路上,宜宾走得颇为顺畅。产业转型升级以来,宜宾生产总值不断攀升,202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其中,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16.2亿元。

宜宾做对了什么?“以传统产业发展支撑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这可能是宜宾产业发展走出的一条新路。”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称,宜宾抓住了一些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并强化教育和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宜宾市委市政府表示,这几年,宜宾抢抓智能终端和动力电池发展机遇,正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下一步将着力把智能终端产业向信息服务业拓展,更好发挥质量和效益,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同时,继续做强做大动力电池,并在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以及氢能等细分赛道上,逐一布局,谋求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实现动力电池拓展成绿色新能源产业。

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将使宜宾新兴产业在延续增长势头的同时持续发力。

前面提到的“英发德耀”项目,是宜宾市重点引进的新能源制造项目,是宜宾布局绿色新能源赛道、构建“一蓝一绿”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点。宜宾英发德耀董事长张敏告诉澎湃新闻,其期待宜宾早日实现“成立千亿级光伏产业园”的愿望,“我们一起做大中国的光伏产业,完成双碳目标”。

“将来宜宾在长三角的招引目标,仍是围绕大力发展的动力电池、光伏、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补链、强链。”汪宁告诉澎湃新闻。

戴宾认为,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四川南向开放的门户,与重庆、成都两个极核毗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将有可能扮演副中心的角色,在推动西南地区三省一市的区域协同发展中,也能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顺长江而下,和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互动,更是一场“双向奔赴”。

戴宾称,对于宜宾而言,通过向长三角地区推销“宜宾造”产品、招商引资,将进一步提升宜宾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升级”得以加快,并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尤其是丰富的绿电资源,以更好地适应“双碳”要求。

立足西南,直入汪洋,加速崛起的宜宾,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责任编辑:马世鹏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