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为什么要有临港?

2022-11-08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从高空俯瞰上海,人们可以发现在它的东南角,有一个浑圆的湖泊,与大海仅有窄窄的一条土地相隔,这就是上海临港的地标“滴水湖”。

它是一座人工湖,湖面面积与西湖相当。

请横屏观看,上海东南角全景与浑圆的滴水湖 | 摄影师@陈畅

而环滴水湖的这片区域,便是临港的中心城区。随着滴水湖的修筑,这里成为上海最东部、也最新的城市区域。

滴水湖及周边景观 | 摄影师@小神仙又来了!

但由于距离繁华的上海市中心较远,长期以来临港的存在感都较低,直至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

此后,临港不仅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区域面积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位于滴水湖南岛的临港地标“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其因临港新片区成立,于今年3月由原本的“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升级改造而来 | 摄影师@小神仙又来了!

要知道,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临港则成为了继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片区等之后的又一个上海自贸区片区,承担起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功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布示意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那么,临港凭什么成为上海开放的前沿?如今的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01

面朝大海

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可以说是三面环海,北面为长江口,南部是杭州湾,而东部则直面东海。

临港地区位置示意,此处区域划分采用城市规划功能区范畴,并非为镇级划分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于是,在滴水湖东面的南汇嘴观海公园,可观日出东海,潮涨潮落。

在临港观东海日出 | 摄影师@白鸽

而在滴水湖身后,一片片崭新的建筑交错林立。

滴水湖旁的滴水湖地铁站及其他建筑 | 摄影师@唐振明

但若往回追溯至2002年,这里又是另一番模样。

那时的观海公园仍是一片大海,那时的临港还不曾有滴水湖,滩涂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土地,遥远与荒凉是它的特征。

临港过去20年的土地变化示意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即便是已经成陆的区域,也很年轻,唐朝时才逐渐形成,可谓是真正的沧海桑田。

若再往回追溯,这里的沧海桑田则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密不可分。

长江输送而来的巨量泥沙在河口处堆积,长江三角洲得以逐渐形成,江苏南部与上海,包括崇明岛,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扩张的。

长江三角洲泥沙堆积简易示意 | 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上海临港的沧桑变化实则更依赖于人力的推动。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轰轰烈烈展开,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剧增。

然而,长江航道却常年淤积,需要疏浚;上海海岸又多为淤泥质海岸,缺少深水良港。上海便决定与浙江合作,借洋山岛建深水港。

上海洋山港码头与远处的小岛 | 摄影师@大徐

2002年,洋山深水港破土动工,而连接港与陆的东海大桥也因此开建。

伸向远处的东海大桥 | 摄影师@阮俊杰

同年,作为洋山港陆域腹地的临港,其开发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滴水湖、跨海促淤大堤等率先动工,大片崭新的陆地将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快速形成,为此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临港的世纪塘路及海堤 | 摄影师@阮俊杰

因此,在面朝大海的临港,可以看到源源不断驶下东海大桥、驶向上海乃至全国各处的集装箱货车。

集装箱车辆在洋山港端的东海大桥上往返通行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可以看到环绕滴水湖的条条林荫大道、片片生态绿地。

滴水湖北岛绿地 | 摄影师@王建军

而临港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临港东部的滩涂,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扩张,仍是东亚候鸟迁徙带上的重要停留点,保留了部分对鸟类栖息至关重要的湿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这块珍贵的生态湿地,守护候鸟。

请横屏观看,停歇在南汇东滩湿地的候鸟环颈鸻(héng)与黑腹滨鹬(yù) | 摄影师@刘晨eason

至此,临港不过是凭借洋山港实现了从无到有,距离如今的临港新片区还有很大差距。

接下来,短短20年,临港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20年,为何能够跻身上海开放的前沿?

02

新城崛起

临港建设之初,上海市对它的规划仅仅只是一座辅城,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业便是它主要的功能。

停满挖掘机的三一重工厂区,其于2009年迁至上海临港产业园 | 摄影师@申然

尽管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临港早已突破了这一设定,但对于早期的临港,如何顺利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仅引入人口这一项,便是一关不容易通过的考验。

滴水湖周边区域,中心的帆船状建筑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2006年奠基,2010年正式开馆,是临港最早建成的地标建筑之一 | 摄影师@阮俊杰

临港的中心“滴水湖”附近至上海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约55公里,而在同等直线距离下,从上海中心城区向西便可抵达苏州昆山市。

临港与上海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对比示意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由此可见,路程上的遥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际距离无法更改,那么唯有建设便捷的道路网。

其中,最先通车的是连接上海市区与东海大桥的编号为S2(原编号为A2)的高速公路,因终点经过东海大桥旁的芦潮港,得名“沪芦高速”。这条道路极大的缩短了临港到市区的路程。

横向的S2沪芦高速与竖向的同顺大道交叉路段 | 摄影师@唐振明

与此同时,一条沿上海东南角弯折而建的城市快速公路也在快速建成,这就是两港大道。

两港大道高架桥 | 摄影师@唐振明

它是经临港中心城区,连接洋山国际深水港与浦东国际空港,两大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道路。

此外,上海绕城高速还串联起了上海的外围区域,加之临港区域内的临港大道、海港大道、申港大道等,使得临港区域的内外连接变得更加通畅。

临港主要交通路线示意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当然,提起连接临港与上海市区的交通,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也至关重要。

不过,它建设时间较晚,直到2014年才全线通车运营,并且由于串联的地域广泛,它长期是上海最为拥挤的地铁线路之一,单日客流可达20万人以上。

左侧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的龙阳路站,近年车厢已由三节编组改为六节编组,右侧为磁悬浮列车站 | 摄影师@刘培龙

交通问题改善了,那么人就会源源不断进入吗?

早期坚守临港的大多是来到这里的城市建设者,他们按照规划图纸,在这里一步步建起后来的住宅、商区、高校园区等。

建设中的临港,下方为2022年试运营的氢能中运量公交 | 摄影师@邱道岑

随后大批量迁入的则是数以万计的大学生。

2008年后,随着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临港校区的落成,大批量的学生也陆续搬迁而来。他们拥有了更大更新的校园,也将面对这片建设中的临港。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主体建筑为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馆,下方还有一条正在铺设的高架 | 摄影师@阮俊杰

学生一茬接一茬的毕业,临港的建设却从未停止,一幢幢大楼仿佛也依着某种节奏,从开始建设到落成完工,逐渐占领尘土飞扬的大地。

逐步完善的设施对人与产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依托洋山港,临港建立起了一片物流园区;而依托高校,临港则在滴水湖畔建起了科技创新园;依靠政策扶持,临港建立起了装备产业制造区。

沪芦高速旁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附近区域 | 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除了产业区,这里也有着丰富的娱乐设施,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人们可以聆听中国航海历史的演进故事,观看远行船舶的内部结构。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环滴水湖的公园,人们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自然。

请横屏观看,滴水湖公园及前方的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 | 摄影师@唐振明

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人们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或许在生活中能多一分对未来的思考。

在全球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人们可以感知宇宙的奇妙与人类的渺小。

上海天文馆 | 摄影师@王建军

在南汇嘴观海公园,人们可以亲临大海,或观波涛汹涌,或观潮水退却后形成的海天一色。

临港东部滩涂退潮后的日出,游人需注意海水涨退 | 摄影师@黄恺

这一刻,当我们向远处眺望,东海大桥旁矗立着数座风力发电站。

那里是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亚洲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

东海风力发电机组及旁边的东海大桥 | 摄影师@赵靖影

不止于此,当我们行走在临港的道路上,可以发现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早已在各处应用。

一个低碳城市,一个继续将技术应用到方方面面的科技新城应运而生。

上汽临港生产基地停车场,顶棚为光伏发电设备 | 摄影师@刘培龙

它将不再仅仅是一座卫星城,而是上海另一个开放发展中心。这,又是源于怎样的契机?

03

开放与未来

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霎时将临港从上海推至全国,乃至世界。

此后,开放,开放,开放成为临港的主旋律。优渥的企业准入、税收、人才落户等政策,都在为自由贸易开路。

上海临港创晶科技中心,它是临港新片区打造的国际创新协同区的代表建筑之一 | 摄影师@刘培龙

但要建成一个合格的自由贸易区新片区,临港首先需要扩展区域,以满足日益旺盛的产业进驻需求。

于是,以原有的临港地区为核心,临港新片区将浦东新区惠南等城镇的部分区域,以及奉贤、闵行区的部分区域划入其中,共同组成了一片约870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新片区,占据上海近七分之一的土地。

临港新片区城镇组成示意,包括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和小洋山岛所在城镇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首批落户临港的企业就有,具备世界领先技术的盛美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专注深海风电资源开发的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等。

临港新片区近年建成的创新磨坊,位于临港新片区国际协同创新区的核心 | 摄影师@邱道岑

时至今日,临港新片区建成已有3年时间。随着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进,每年皆有重大投资项目在这里集中签约或开工。

这些项目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

截至2022年,签约的科技前沿项目总数已达300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临港新片区签约项目数量示意 | 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如,2019年,特斯拉超级工厂主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并于11月开始试点生产。这一度被称为“临港速度”。

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 | 摄影师@唐振明

2020年,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在临港启动。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摄影师@刘培龙

2021年,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临港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工。

上海中微临港产业化基地一期 | 摄影师@刘培龙

今年,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落户临港新片区书院社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一体化电动底盘研制项目,在临港开工;首家生物医药外资五百强企业美敦力,在临港签约落户。

临港氢能产业区的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站,这里仅作示意 | 摄影师@刘培龙

这些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到来,为构建新片区东方芯港、生命蓝湾等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临港新片区所拥有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也在进一步吸纳产业的聚集。因此,对于上海乃至整个国家而言,临港新片区的设立这无疑是一项值得的试验。

两港大道旁的临港智造园五期青桐园厂房 | 摄影师@刘培龙

与此同时,新片区的设立也惠及东海大桥那一头的洋山深水港,它是上海港三大港区之一,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王牌,也是临港新片区三个先行启动区之一。

2020年,洋山港更是以一港之力承担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6%,而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起便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依托于此,新片区更是将原有的洋山保税港区升级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助力上海国际航运枢纽的深化。

凭借着这里特殊的税收政策,洋山港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可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而这里本身也是上海最大的LNG接收站。

洋山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 摄影师@卢志峰

产业的聚集对临港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亟需更为密集、通畅和多元的交通,连接这片广阔的自贸区片区。

于是,在原有的交通路线基础上,上海市规划了两港快线、沪通铁路二期、G228沿海国道等多种交通线路。

它们将进一步缩短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市域内的通行时间,更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联通。

临港新片区在建交通路线示意 | 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当我们将视线再一次转移至滴水湖周围的临港中心城区,这是一片在临港新片区光环下备受期待的区域。

环滴水湖的每一片区域都承载着相应的功能。

在滴水湖西岛上,未来临港最高建筑“中银大厦”正在施工,它代表着临港未来的重点产业离岸金融服务,也就是跨境资金流通的自由化,正一步步落到实处。

伸入滴水湖的西岛,其上为正在施工的中银大厦工程 | 摄影师@刘培龙

在滴水湖西南方向,临港新片区倾力打造的国际创新协同区,其作用正日益凸显。

近日,由数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等著名科学家参与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隆重举办,而临港则是论坛分会场所在地。

特别的是,建于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落成,并于11月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摄于2022年10月 | 摄影师@唐振明

凭借于此,临港新片区还将在这里建成“顶级科学家社区”,包括联合研发中心、莫比乌斯科学公园等。

回顾这20年来的建设历程,临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开放,最终迎来了巨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如今仍在进行中,日渐快速的交通、建设中的楼宇、涌入的人潮等都在诠释这些变化。

而临港终将坚定地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上海另一个发展中心。

请横屏观看,黎明时候的环滴水湖全景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本 文 创 作 团 队 -

撰稿 | 王逻辑

图片 | 龙世杰

地图 | 松楠

设计 | 杨宁

审校 | 向不像、清流、陈志浩

头图摄影师 | 唐振明

封面 | 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 邹逸麟, 张修桂.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M]. 科学出版社, 2013, 10.

[2] 裴恩乐, 等. 上海沿江沿海湿地南迁水鸟群落的动态变化[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6(6).

[3] 张晓东, 等. 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下河口最大无人沙岛的持续淤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1, 51(11).

[4] 赵庆英, 杨世伦, 刘守祺.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J]. 上海地质, 2002.

[5] 杨晰峰, 等.七年磨一剑: 临港新城规划管理实践 (2002-2009)[J]. 上海城市规划, 2009, 87(4).

特别说明:

1、本广告涉及的图片、文字、数据等相关资料以及项目周边环境、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介绍,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等原因发生变化。

2、文中提及的70万方项目面积,包含了联合研发中心建筑面积。

3、“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专用名词,来源于http://www.pudong.gov.cn/。

4、区位图仅为道路示意图,具体道路及规划以政府发布文件为准。

原标题:《上海,为什么要有临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