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脑科学知识育儿

蔡木兰
2018-04-10 09:51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近日,以“教育资源”、“家庭教育”为故事梗概的印度片《起跑线》在豆瓣上被刷到了八分以上,已为人父母的观众纷纷表示很有共鸣。确实,父母们都想将孩子往“精英路上”培养,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毫不吝啬。市面上,关于家庭教育、早教机构、育儿书籍等教育类的产品不在少数。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产品适合孩子、上万块的课程,又值不值得呢?

基于认知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投资

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入选青年长江学者。《最强大脑》节目“科学判官”。其最近推出了首部育儿著作《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讲述如何把最新脑科学知识应用到育儿中,真正做到科学养育。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他在新书《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表示,基于认知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投资,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现在学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

“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指什么?”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上一则报道指出,现在的小学生这代人将来面临工作时,人们在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有65%将不存在。魏坤琳表示,虽然无法预测十几二十年后,孩子将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生存的基础能力是不变的。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根据大脑发展规律将未来生存的基础能力概括为五个体系,分别为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涉及智力、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社交能力、阅读、语言能力、创造力等面向未来的软实力,真正做到科学养育。

脑科学中的育儿知识

情绪习惯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也哄不好”是父母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书中指出,孩子不是天生“熊”,而是因为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人的大脑发育本身就是不均衡的,宝宝的情绪脑发育较快,所以很小就有喜怒哀乐,而理智脑要到20岁以后才会完全成熟。这时,父母就要充当孩子的“理智脑”,引导孩子,让理智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情绪里。

当孩子生气时,可以先引导孩子描述情绪,用语言描述情绪是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定义的过程,这时候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使用能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孩子安静下来。

怎么样平复孩子的情绪?这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生气,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孩子得到理解后会更加平静。最后则是引导他反思情绪,告诉他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可以装出一脸难受和严肃的样子告诉他,“你对爸爸发火,爸爸也很难受,你能感受到爸爸的不高兴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去学习体会你的感受。

这个方法同样对成人有帮助,孩子如果能从小养成这样的情绪习惯,逐渐地再遇到情绪波动时,他就能积极化解。

独立自主

“独立”一直是父母很难把握的“一把尺”,太放手会怕孩子在外面吃苦,看得紧又怕保护过度。那么怎么掌握这个“度”呢?

养育孩子是为了他将来能更好地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他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才能帮助他逐渐发展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工作记忆有点儿像电脑里的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虽然能帮我们短时间内保存信息,但它是有限的。如何扩大内存,让我们可以一次性处理更多信息呢?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通过手势。所以,孩子在做一些口头任务、多线程任务,比如演讲、背诵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动动手,用手势把想法表达出来。(摘自《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书中指出,1-3岁的宝宝渴望探索世界,看到什么都想摸。这时,父母应该尽量少限制宝宝的行动,多鼓励宝宝自由探索,这是对他独立自主性的培养。但是,如果宝宝在尝试过程中多次失败,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害羞。

3-6岁阶段的孩子特别想自己完成某件事,而且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可能会说类似于“我跑得第一快”、“我唱得最好听”的话,这时候他们并非故意吹牛,而是真的这么想。而父母应该给他提供独立的机会,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做事情,如果父母表现得不耐烦,嫌弃他动作慢等,孩子的主动就会变成内疚。

魏坤琳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写道,“孩子选择我们,我们和孩子遇见,是一种缘分。我希望,《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能做你的育儿地图,帮你找到育儿方向;做你的信息过滤器,帮你化繁为简,去伪存真,让你少花冤枉钱,给宝宝最精准的未来投资,也是宝宝受用终身的个人财富!育儿是一条无法重来的路。我愿意陪伴你,用科学照亮宝宝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